學習心理

學習心理

《學習心理》是192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科爾文(S.S.Colvin)。

基本介紹

  • 書名:學習心理
  • 作者:(美)科爾文(S.S.Colvin)著
  • 譯者:黃公覺譯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 出版時間:民國14[1925]
  • 裝幀:平裝
  • 出版地點:上海
摘要,目錄,

摘要

作者主張以機能主義與實用主義解釋學習過程及相關而生的意識態。全書分成學習過程之基本要素,實際套用,反射運動,本能及習慣之教育,感覺與知覺,兒童覺性人質,想像,記憶,聯合作用,以及究理思推之教育問題等22章

目錄

第一章學習過程之基本要素
學習過程之定義,
後天獲得性藉社會媒介而遺傳,
學習包含意識要素,
對於意識常由敘述其構成要素或方面而下定義,
意識之生理的說明
意識為一種生物的現象
意識非一物體乃一過程,
意識過程最重要之法則,
意識表現之兩主要標準則,
組織之準則,
動作之準則,
從對於刺激生反應動作,非精神生活存在之證,
教育可能性與對於新環境之反應,乃智慧型之徵,
動物初生所具之各種協和運動
“嘗試與錯誤”之學習,
模仿於學習
構成自由觀念之學習
幼孩學習過程之性質與動物學習過程之性質相似,
完全的經驗既屬感覺的,又屬運動的,
兒童於環境中作一定反應之最初事物,
學習之實用性質,
好奇心及遊戲與學習之關係,
第二章一般學習原理之實際套用
教育藉助社會的遺傳之可能,
教師必須以養成學生有社會效能為宗旨,
特殊教育之必要,
對於全體人民應教育之使具最高效率,
學校須謀所以發現效率之方
須限制“嘗試與錯誤”之範圍
教師須限制學生探究範圍,
中國小教育施大學式的方法之危險,
自然之教育法,
教育圖個人適應之環境,
各時代的教育理想,
教育必須利用兒童之能力,
兒童之興趣非限於利己的,
自己發表之重要
第三章發射運動 本能 習慣
意識與反射運動之關係
衝動之性質,
本能活動與簡單眼射運動之別,
人類最重要的本能,
本能之發生的分類,
利己本能與利他本能,
對人本能與非對人本能,
適應本能,
本能之逐漸發表,
本能須藉發表方法使其永久存在,
本能之變化,
本能之改變,
快樂苦痛對於生物活動之關係,
快樂乃切適的順應作用之附帶物,
習慣之神經上的基礎,
習慣與其他無意活動之比較,
關於習慣形成之實驗結果,
學習之進步初時比較迅速,
學習中之平原,
學習有益變化之表現,
防害或幫助學習之客觀的及主觀的要素,
學習上知的適當態度之重要,
學習上其他重要要素,
意識僅於必要時始表現,
思想及感情之習慣,
思想之方法可以全屬機械的,
未完成的習慣有需意識之必要,
知的過程包含注意的習慣,
習慣的思想複雜體由意識制御而得協助,
支配思想過程之理想及習慣,
習慣普遍化之議論,
普遍化的習慣之種種意義,
喚起一特殊反應之特殊刺戟得為許多不同境遇所共,
在一種情調支配下得發生一種特殊反應,
一組複雜活動得對於種種不同境遇發生作用,
習慣利便反應,但消滅意識,
人類必不可機械化其全生活,
人類環境之複雜程度乃無限制者,
形成新習慣之可能,
第四章本能及習慣之教育
基本本能不能消除,
但可改變,
引導本能之法則乃替代而非阻遏
遊戲本能之重要,
其他適應本能之價值,
不良本能的任務,
賞罰
羨望,嫉妒,忿怒,
青年期的本能,
本能發展與升級之關係,
本能之抑制與精神上之障害,
james習慣改變之法則,
習慣養成之“集中法則”,
創始適當習慣之法則,
生徒須鍛鍊善良習慣,
防避習慣形成中之平原,
形成習慣有需興趣之必要,
學習延長中興趣之變動,
習慣之形成,應作學習之方法,不應作學習之目的,
第五章感覺與知覺
吾人必須從意識與順應作用之立腳點而討論學習,
定感覺意義之困難,
感覺的經驗屬感覺的又屬運動的,
吾人所謂感覺實際乃知覺,
感覺乃一切知識之基礎,
吾人可制御知覺性質至一定程度,
兒童之感覺經驗不若成人感覺經驗之豐富,
對於有顯著感覺缺陷者之教育,
輕微的感覺缺陷不可忽視,
學校兒童之感覺缺陷,
缺陷者與犯罪者之感覺力亞於普通之人,
道德感之遲鈍常伴身體上之無感受力而生,
徒保障感覺可能性仍為未足,
第六章兒童知覺之性質
berlin與fiauen兩處斷定兒童知覺範圍之研究,
hall之實驗與結論,
annaberg,zwickau,varde各處之相同實驗,
鄉間兒童知覺與都會或城市兒童知覺大異
meumann綜合各實驗之結果,
感覺無真偽,知覺則有真偽,
對於錯覺與幻覺的區別之普通見解非妥當,
錯覺與幻覺真正區別乃實用的區別,
錯覺之兩類,陶冶預期的正當態度之必要,
教授方法須喚起活動,
兒童之經驗須有意義,
對於兒童須檢查其感覺缺陷,
滯留於具體事物過久之危險,
兒童之經驗須擴充於家庭環境之外,
學校教授寓言與神話之良點,
第七章想像之一般性質
想像非一種反覆無常的空想,
想像應付不直接呈於感官之感覺對象,
藉生理學的名詞而定心像之意義非屬妥當,
對於心像之內省的分析,
想像之定義,
此定義是以區別想像與偽知覺。
用反應作用而解釋想像及知覺之差異,
心像與知覺畢竟須以切適的應順作用測量之,
視想像非實際之兩種理由,
尋常對於心像種類之學說,理由不充分,
心像往往包含末梢要素,
事物類及言語類之心像,
符號想像對於高深思想之必要,
思維所運用之演劇的或模仿的心像,
一般運動想像以符號代表實際境遇,
無心像的思想之問題,
想像型之學說,
幼孩大部分由具體視覺心像而思想,
教育斷定想像種類之大部分,
第八章想像之教育的意義
兒童想像非常活潑,
小孩不易區別空想與實在,
兒童想像於知識上及道德上之重要,
真理之性質,
空想於成人生活之價值,
對於超過神話的空想時期之兒童應授與他種教材,
兒童必須確知之事實,
具體想像與言語(或抽象的)想像兩者價值之比較,
運動想像之重要
種種想像皆須陶冶,
第九章記憶
記憶為一種生物現象,
記憶為一種再生想像,
記憶乃過去經驗之有意識的再生,
james與calkins兩人見解之比較,
記憶之各階段,
再認與憶起之別,
意識的比較不按習慣發生,
印象作用與聯合作用,
無聯合作用之憶起得發生耶?
兒童之依賴印象較諸依賴聯合作用為多,
一部憶起較諸全部憶起更有價值,
meumann所區別之四種記憶,
記憶力於全學校期內增進無已,
聯合薄弱則忘卻亦速,
考查記憶力之事項保存法,
複習省時法,
正確對偶法,
各種記憶考查法價值比較,
第十章聯合作用
接近律與類似律,
此兩法則可以目的解釋之,
教師必不可特純然機械的聯合,
聯合附則,
始端律,
新近律,
明顯律,
多次律
目的原理與聯合兩則之關係,
情調之相符,
向後制遏之影響,
主要聯合之構成,
遼遠聯合之構成,
最初再生之傾向,
聯合的年齡之影響(jost之法則),
第十一章記憶與聯合之經濟
學習上瑣事經濟之重要,
全體學習法與部分學習法之性質,
其利弊之點,
此兩方法之變化,
分配學習與集中學習,
兒童以短時間學習為佳,
憶起之價值,
背誦之價值,
學習之速度,
再生閾以上之學習,
學習之助力,
訴諸視覺及聽覺之提示,
口頭作業與成交作業,
所學習之材料必須有意義,
逐語記憶應占重要之位置,
機械記憶乃屬青年期以前之事,
經濟的學習之普通法則,
學校課程不應“集為一束”,
簡短學科之弊點,
實驗之價值,
生徒應依靠許多動力,
訴諸視覺的提示應於口頭提示助之,
適當構成主要聯合之必要,
學習術之教授之價值,
第十二章記憶及聯合之套用心理學
套用心理學之範圍,
stern之實驗,
質問證人方法之重要,
證人回答之確實度,
直接報告之誤謬,
質問之錯誤
無錯誤的報告乃例外之事,
報告範圍與準確度之關係,
發誓之證詞較之不發誓之證詞更為準確,
兒童之報告不及成人之報告,
普通智慧與準確度之關係,
準確度因時日之經過而減少,
對於一件事一切細情之報告,不能有同等的準確度,
合有暗示的問題減少準確度,
謠傳對於準確度之影響,
評量物體大小之準確度,
反覆與練習之效果,
報告改善之可能,
對於兒童之陳述不能不加以批評逐即承認之,
陳述特別事件,雖有虛偽,而於其他事件之陳述,可得正確,
質問兒童之危險,
兒童應受準確觀察與報告之教育,
對於兒童證人之待遇,
第十三章套用心理學中之聯合法
jung實驗所用之模範言語表,
長時間反應之原因與意義,
聯合法之用途,
兒童受父母思想樣式之影響,
環境之重要,
frend之精神分析論,
抑制願望之意義,
聯合複合體之命令的性質,
嬰兒期的經驗之重要,
jung與frend力言家庭環境之重要,
性慾教育之問題,
教師與父母須稔知兒童之思想與欲望,
機智,藝術,及道德的,宗教的教育對於兒童生活之價值,
國小教師之重要,
第十四章練習效力轉移之問題,-對於此問題之實驗證明
記憶與練習效力之轉移,
能力心理學與大腦皮質局所定位說,
能力心理學假定精神能力,
心靈不能受一般陶冶,
極端練習轉移說及其極端反對說兩皆不能自固其說,
james與thorndike之實驗對於破壞形式陶冶說頗有功,
james之實驗,
thorndike與woodworth之實驗力言相同要素之轉移,
foster深信經練習之觀察者與未經練習之觀察者之轉移效力,彼此不同,
coover與angell之實驗,
fracker之實驗,
bagley之觀念轉移說,
ruediger與ruger實驗之結果支持bagley之論,
judd與伊里奈大學之實驗,皆趨相同之方向,
ebert與meumann之實驗,斷定練習效果實際“傳播”,
並行制御的實驗必要,
winch之實驗,
與轉移問題有偶然關係之實驗,
學科相關度之實驗,
第十五章轉移問題之理論方面
brown與hinsdale之說,
米齊根學校教師俱樂部所宜讀之angell, pillsbury,judd之論集
白朗大學教員會之討論
meikeljokn由理論的見解而立論
ruedjger之討論,heek力說形陶冶治說之弊,
於養成某特別習慣,其他高等習慣,亦可以成立,
謂思作用及意志作用有普通習慣之妥當
第十六章關於練習轉移之實際斷定
轉移之事實乃無庸疑者
轉移之要素與轉移之範圍永為研究與討論之問題,
轉移可能之各種學說概要,
轉移之法則
使所養成之習慣遠於觀念程度,
教學生以學習術,
反應於許多境遇可作共通要素,
陶冶適當態度與情調,
特於國小低級注重教育之形式方面,
某等學科較他學科供給更良的陶冶,
限制選科制範圍之必要,
純理學科之陶冶價值優於實用科學之理由,
學科之實利價值非唯一重要之點,
第十七章注意與興趣
注意乃一切意識狀態一種屬性,
注意與適應作用之關係,
明瞭是否為注意之適當測量?
注意有知情兩方面的性質,
自動注意與被動注意之區別,
根據順應作用之區別,
自動注意注重遠目的,
間接的被動注意,
本原注意之重要,
感覺的注意與觀念的注意,
注意必須以直接的興趣或間接的興趣為基礎,
吾人所注意者,往往為使吾人起興味之事物,
第十八章注意與學習之關係
注意的範圍有限制,
注意之律動,
注意與運動,
注意與分心之關係,
測定注意之間接法,
精神疲勞與身體疲勞之區別,
對於疲勞原因之普通見解,
sherrington之說,
精神檢查法與身體檢查法,
kenepelin之作業曲線,
實驗疲勞之結果撮要,
有害的疲勞不普通,
適應妥當的注意減少疲勞的效果,
愉快的作業與之不愉快的作業不易致疲勞,
身體的作業較之精神的作業易致疲勞,
機械學習較之注意學習不易致疲勞,
於疲勞之狀態,聯合關係薄弱,
早晨之時間最利於學校作業,
利害的神經疲勞須特別處置之,
作業之組織減少疲勞之效果,
第十九章注意之理論於教育之套用
兒童無適當身體態度,不能注意,
無用的運動之發表,非注意之附隨物,
自動注意與被動注意價值之比較,
強迫兒童注意之必要,
興趣不必常為內在的,
競爭對於學習乃一種強有力之鼓勵,
喚起內在的興趣之必要,
學科原非有趣者,可使之有趣,
興趣得為積極的,亦得為消極的,
軟教育誤解作業之意義,
作業時間與休息時間應互動安排之,
苦學乃學校作業之要素,
生徒須知適應其注意之方,
學習者精神態度之重要,
參酌疲勞的原因而定日課表,
適應得當的注意對於高深思想之必要,
意志根本上乃注意之事體,
第二十章高等思想過程——理論的思維作用
“思想”一名詞之各種意義,
一切思想作用包含意識之有目的的流動,
究理思想乃一種主觀制御的過程,
論理思想包含符號,
意義賴運動而完成,
所謂“無心像的思想”具曖昧運動之心像或感覺,
究理思維作用包含概念的態度,
概念乃普通觀念耶?
概念或感覺乃一般化態度,
知覺態度與概念態度交混密合,
概念非由純粹抽象過程而達到者,
概念不必從多數特殊情事而產生,
第二十一章判斷及推理之思想過程
判斷乃擴充的概念,
判斷乃根據舊者而解釋新者,
知覺作用,概念作用,判斷作用,乃同一根本過程之各階段,
論理的思維具選擇性質,
歸納與演繹非全然分離的作用,
重要事實之選擇對於推理,極為重要,
普通見解之價值,
作躁急臆說之危險,
第二十二章究理思推之教育問題
問題式之教授,
課程中一切學科皆可套用問題,
生徒須於問題中選擇重要要素,
教師須以切實觀念授生徒,
定義之價值,
原則宜套用於許多新方面,
教師應打破生徒安逸的獨斷主義,
梭格拉底的教育學之意義,
自信之缺乏與過度之自信,對於推理之危險,
排除心境不正當的態度,
結論非獨立事實,乃思想的終點,
對於真理之真愛乃知識發展之基礎,
教師必須主張以真理為一切學習之標的,
附錄
書中人名一覽,
書中名詞釋要,
本書名詞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