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鈳心

孫鈳心

孫鈳心, 女,1963年2月生,山東沂南人。民進會員,山東省臨沂大學中文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鈳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2月
  • 畢業院校曲阜師範學院
  • 出生地:山東沂南
  • 職稱:副教授
人物簡歷,人物著作,

人物簡歷

1981年9月考入曲阜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7月分配到臨沂教育學院中文系做教師,2000年兩校合併成為臨沂師範學院文學院教師。 1990年至1993年先後參加第7期“中央推普乾訓班”、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培訓班”的學習,均取得結業證書。
1994年先後參加省語委第二期“省級國語水平測試員培訓班”、國家語委首屆“國家級國語水平測試員培訓班”的學習,均取得資格證書(2004年複審合格)。
1999年11月被評審為中文副教授至今。
主要講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中國現代文學》、新聞等專業的必修課《中國現當代文學(現代部分)》、全校通識必修課《國語》等。
曾主編或參編教材若干,發表文章若干。

人物著作

在目前的大學文學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國現代文學”課教學中,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絕大多數中文系學生不是懷著對文學的虔誠進人大學的。在目前的商品化社會環境中,整個文學教育包括“中國現代文學”教育教學,應該說都已經走入困境,教師必須要去思考這個問題並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即“中國現代文學”教育教學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問題式”教學就是一種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一、“問題式”教學的必要性
從20世紀末以來,文學的社會影響力逐漸縮小,文學作為專業的吸引力在各種能夠發揮就業效果的等級證書面前相形失色,作為大學中文系主幹課程的“中國現代文學”的吸引力也在明顯的減退,文學的深厚文化底蘊對塑造人、發展人的巨大潛力沒有被感受到。這是文學教育在商品化社會大環境中的尷尬,是“中國現代文學”在物化時代的遭遇。
學生們不讀原著也失去了聽課的興趣。對於文本的陌生,直接導致課堂上反應冷淡、沒有感覺,不能夠討論與爭鳴,難以形成觀點的交鋒、觀念的碰撞,更不會產生思想的火花。學生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聽與學大多只能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在沒有原著閱讀為前提的情況下,發生不了多大的教學效果,因為文學課程的學不能不以讀為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高校中文系教師不能不思考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在“中國現代文學”教學活動中,教什麼?怎么教?運用什麼方法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
大學中文系學生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識、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銳的審美感悟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和較強的寫作能力。“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核心是通過文學實現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和共同發展,所以首先要考慮的是運用什麼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閱讀熱情呢?
只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重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參與和理解,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師生共同分享閱讀經驗,才能使他們產生由讀而說而思的積極探索,才能使“中國現代文學”課成為啟迪思想、激發創見、開發潛能的人文素質課程,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學思考和交流的樂趣,認識到文學正在開拓他們的視野和思想,才能夠熱愛文學。基於此,在選擇教學的方式方法時,“問題式”教學就成為比較關鍵與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問題式”教學的展開
“問題式”教學指的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簡稱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它以信息加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為基礎,屬於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範疇。
“問題式”教學,就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並把這一線索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即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作品、自學教材、理解“問題”、討論“問題”,最後教師根據討論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準確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操作簡便,適合大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實踐效果良好,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一)“問題”的設計提出
“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問題”必須從教學大綱出發,必須能夠引出教學內容、知識點、重點與難點,必須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思考能力水平,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動機。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問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學生的閱讀思考
高校文學課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享受文學!享受文學思考的成果,更享受文學思考的過程。文學作品的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鑑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它的多義性。每一個人的解讀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不僅表現在對作品意義的認識、對人物的評價上,還表現在對語言材料所構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文學作品因為這種個性的解讀而更具有魅力。
(三)師生的探討論爭
在學生對所提“問題”有了思考理解之後,教師就要組織學生探討論爭了,讓學生分別發表他們的個性化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討論甚至爭論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同時教師也應參與學生的討論,因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寫者與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
(四)教師的解答總結
在探討論爭的過程之中,教師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學生解讀作品的能力與水平,明確了最後在總結收尾時應該解答學生、引導學生的大體內容,而且關鍵性辭彙的板書歸類應該也大致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經過適當的補充應該就是完整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對於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地方或者使用教材的關鍵點,一定要進行重點講解,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三、“問題式”教學的相關問題
(一)“問題式”教學的效果
“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目標內涵實際上可以分解為三個層次:原著的閱讀體驗;熟悉中國現代文學的基本史實;掌握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思維方式。很顯然,後面兩個層次建立在第一個層次的基礎上。(二)“問題式”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問題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角色並不是將知識“傳授”或“灌輸”給學生,而是負責提供學習材料並進行必要的引導。要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在師生雙方都認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在對話互動的課堂條件下,發生情感、認識的交流和衝撞,才能使這種文學教學的審美活動充分體現出來。
為了充分地解答並歸納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不同層次、不同側面的發言討論預先設計出多種引導解答方案,根據課堂上學生討論情況隨機適當確定採用一種或幾種方案。教師還應該適當增加教材上沒有的有關材料,既豐富課堂信息,又使學生進一步從中體會所學的知識。
“問題式”教學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同,所以師生之間應該填平教導與接受的鴻溝,作為群體之中的不同個體進行對話與合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這種教學情境中開放自己的心靈。我們使用的教材中存在著很多“未確定領域”,如“魯迅小說”就存在著“人類的生存困境”這一可研討話題,教師可以激發學生與之對話,以期在共同探究中共同發展。
(三)制約“問題式”教學實施的幾個問題
當然,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環境下,開展“問題式”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教師觀念轉變的問題。問題式教學要求教師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而目前大部分教師習慣於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滿堂灌,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制約下,教師即使勉強實施問題式教學、也必然是淺層次、低水平的問題式教學。二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教學教師的思想觀念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合作動機有待於提高、基本知識與原理的傳授時間不充分、教師的講授分析評價不再得到重視等,這就會使得“問題式”教學得不到有效套用和廣泛普及。三是學生數量的問題。問題式教學的前提是小班上課,以便於師生展開充分的師生互動。而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實現,班級學生數量的增加對問題式教學的實施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四是教學資源問題。實施問題式教學需要學生圍繞著單元教學的目標,認真閱讀原著的基礎上進行。集中閱讀時間的相對集中,圖書館藏書量不足的問題就會突現出來。網路教學在大部分院校都是剛剛起步,致使學習資源不夠豐富。
總起來看,“問題式”教學改變了教師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促進了教與學兩方面的提高。它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而且也促進教師認真閱讀文學作品、查找掌握大量資料、理清各種文學鑑賞與批評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並不意味著教師的作用不再重要,相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分析評價引導作用更加突出,教師能否積極合理地運用引導、反饋、評價、總結等措施,對於保障和促進“問題式”教學的效果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問題式”教學為從事文學教育的高等院校中文系教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隨著網路教學的日益普及完善,“問題式”教學的前景必然是樂觀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