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隱居詩》是魏晉庾闡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孫登隱居詩
- 作者:庾闡
- 創作年代:魏晉
《孫登隱居詩》是魏晉庾闡的作品。
《孫登隱居詩》是魏晉庾闡的作品。作品原文靈岩霞蔚,石室鱗構。青松標空,蘭泉吐牖。蘢薈可游,芳津可漱。元谷蕭寥,鳴琴獨奏。先生體之,寂坐幽岸。凝冰結朴,熙陽靡煥。潛真內全,飛榮外散。凌崖高嘯,希風朗彈。道有冥廢,運有昏消。...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孫登只是一個歷史上道教隱居傳說的箭垛式人物。認識演變 歷史上對孫登其人認識的演變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晉陽(《太平御覽》多“春”字(P·1813上))秋》:“(《藝文類聚》引有“嵇”(P·353))康見孫登,登(《太平御覽》引《孫登別傳》無此字)對之長...
《孫登長嘯圖》是宋末元初詩人鄭思肖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碧眼空空照九州,阮公不是我同流。劃然長嘯誰聽得,獨有蘇門山點頭。作者簡介 鄭思肖, 宋末元初福州連江人,字所南,號憶翁,一號三外野人。少為太學上捨生,應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痛國事日非,叩闕上書,不報。宋亡,隱居吳下,寄食城南...
①“嵇康”句:孫登隱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採藥時遇見他,和他交往了三年。問他的意圖,始終不肯回答。【譯文】嵇康到汲郡的山裡遊覽,遇見道士孫登,便和他交往。嵇康臨走時,孫登說:“您的才能是很高了,可是保身的方法還欠缺些。”(3)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①。【注釋】①“山公”句:...
玄哲 玄哲是指深悟妙理的聖哲。 出處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深悟妙理的聖哲。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翹首丘冥,仰想玄哲。”
山頂有嘯台,是魏晉時孫登隱居長嘯處。孫登字公和,號蘇門先生,土窯居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披髮至腹,善長嘯,好易讀,扶一弦琴,人見之與語不應。有村人將其高高抬起拋入湖中,觀其怒,登從水中爬出,大笑而去。竹林七賢中的稽康曾從游三年,問其所圖,終不答。山腰有孔廟一座,建於明成化年間,清...
(1)“嵇康”句:孫登隱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採藥時遇見他,和他交往了三年。問他的意圖,始終不肯回答。原文翻譯 嵇康到汲郡的山裡遊覽,遇見道士孫登,便和他交往。嵇康臨走時,孫登說:“您的才能是很高了,可是對於(亂世中)保全自己的事理卻仍有欠缺。”原文 (3)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
蘇門:山名。在河南省輝縣西北。又名蘇嶺、百門山。晉孫登曾隱居於此。後因用以借指孫登。賦贈:賦詩贈送。投效:亦作“投効”,自請效力。清代有投效軍營、投效河工等例。區區:形容數量少或不重要。青墨綬:青色和黑色的印綬。印綬(shòu),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佩帶在身,也借指...
蘇門嘯:相傳晉代阮籍曾在蘇門山(在今河南輝縣西北)遇見孫登,和他談修煉之術,他不答,阮籍就長嘯而退;到了半山,忽聽見上面傳來鸞風般的聲音,回響山谷,乃知是孫登的嘯聲。嘯:打口哨。古代高雅之士好長嘯以抒情。白話譯文 翠微寺坐落在終南山,雨後返照時景色最為美麗。我久已閉門謝客隔絕世事,今日手拄...
30.拊(fǔ)掌:鼓掌,拍手。孫公和:孫登,字公和,三國時魏人,曾隱居蘇門山,人稱“蘇門先生”。是個半人半神的形象。31.烏尾訛(é):烏鴉噪起,意謂時局動盪。訛,通“吪”,搖動,比喻天下動盪。32.并州:漢唐時州名,州治在今山西太原。夜枕戈:枕著武器睡覺,表示時刻準備作戰。33.謝安石:謝安,...
對阮籍來說,更重要的一座山是蘇門山。蘇門山在河南輝縣,當時有一位有名的隱士孫登隱居其間,蘇門山因孫登而著名,而孫登也常被人稱之為蘇門先生。阮籍上山之後,蹲在孫登面前,詢問他一系列重大的歷史問題和哲學問題,但孫登好像什麼也沒有聽見,一聲不吭,甚至連眼珠也不轉一轉。阮籍傻傻地看著泥塑木雕般的...
百泉開鑿於商代,最早記載見於《詩經》“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淇水在左,泉眼在右”等讚美百泉的詩。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擊齊,齊王為秦兵所虜,被遷往蘇門山,舊志稱其住所為齊王建舊居。晉時高士孫登隱居蘇門山土窟之中,後人在蘇門山巔建台一座,取名“嘯台”以示紀念。隋唐時,為祭祀衛...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說諸葛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西晉的阮籍也是善嘯的;《晉書·阮籍傳》說他遇到過一個蘇門山真人名叫孫登的,嘯起來“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岩谷。”如此看來,嘯歌和彈琴一樣,也是高人雅士的舉動。然而作者對此卻不以為然。在作者看來,再動聽的人為之音也無法與...
登隱居其間,蘇門山因孫登而著名,而孫登也常被人稱之為蘇門先生。阮籍上山之後,蹲在 孫登面前,詢問他一系列重大的歷史問題和哲學問題,但孫登好像什麼也沒有聽見,一聲不 吭,甚至連眼珠也不轉一轉。阮籍傻傻地看著泥塑木雕般的孫登,突然領悟到自己的重大問題是多么沒有意思。那就 快速斬斷吧,能與眼前這位...
阮籍嘯樂技藝的日臻成熟還得益於他老師的悉心輔導,這位老師就是當時中國的著名隱士、牧野大名人孫登。據《輝縣誌》載:孫登(約公元205年~263年),字公和,號蘇門生,魏晉之際汲郡共人,無家居,隱居於蘇門山石窟中,好讀《易》撫琴,尤擅長嘯,其聲悠揚悅耳,如鸞鳳和鳴。司馬昭對孫登的所作所為早有所...
孫登長嘯近何如,豪氣元龍也未除。大耋五湖雙鶴髮,十年南海兩魚書。山中汗簡藏應畢,腕下銀鉤力有餘。姓字昔曾承顧問,知君不載渭濱車。作者簡介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梁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文人的心態。由於社會動盪不安,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統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以酒後狂言發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於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遂作罷。歷史上的著名壽星王烈和賢士孫登在此同游隱居,百家...
對阮籍來說,更重要的一座山是蘇門山。蘇門山在河南輝縣,當時有一位有名的隱士孫登隱居其間,蘇門山因孫登而著名,而孫登也常被人稱之為蘇門先生。阮籍上山之後,蹲在孫登面前,詢問他一系列重大的歷史問題和哲學問題,但孫登好像什麼也沒有聽見,一聲不吭,甚至連眼珠也不轉一轉。阮籍傻傻地看著泥塑木雕般的...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同子瞻、參寥和三唐人惠山詩》北宋•秦觀 輟棹縱幽討,籃盥入青蒼。圓頂相邀迓,旃檀燎深堂。層巒澹如洗,傑閣森欲翔。林籟含雨濕,岫日開雲光。涓涓細清溜,靡靡傳幽香。俯仰任登覽,悠哉身世忘。《謝黃司業寄惠山泉》北宋•黃庭堅 錫谷寒泉橢石俱,並得新詩蠆...
植杖耘耔,暗用《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嘯,則似用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如鸞鳳之聲的故事。作者分別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後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隨順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而盡其餘年。這是作者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結論。雖然不免消極,但確乎...
③南朝 齊 謝朓 《游敬亭山》詩:“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2、隱居。①南朝宋 謝靈運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既枉隱淪客,亦棲肥遯賢。”②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谷水》:“﹝孫登﹞思欲遁跡林鄉,隱淪忘死。”③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才傑俱登用,愚蒙但隱淪。” ④郁達夫 《秋夜懷人...
《彈琴高士》是唐代詩人吳筠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孫登好淳古,卉服從穴居。彈琴合天和,讀易見象初。終日無慍色,恬然在玄虛。貽言誡叔夜,超跡安所如。作者簡介 吳筠,唐華州華陰人,字貞節。通經義,善文辭。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為道士。玄宗天寶初召至京,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每開陳,皆...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同子瞻、參寥和三唐人惠山詩》北宋•秦觀 輟棹縱幽討,籃盥入青蒼。圓頂相邀迓,旃檀燎深堂。層巒澹如洗,傑閣森欲翔。林籟含雨濕,岫日開雲光。涓涓細清溜,靡靡傳幽香。俯仰任登覽,悠哉身世忘。其他 此外,唐代詩人皇甫冉作有《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元代,...
孫登默坐,對嵇阮而無言;王霸幽居,與妻孥而共去。窗臨水石,砌繞松篁。類田園之去來,亦已久矣;望山林之故道,何其悠哉!詩者志之所之,賦者詩之流也,式抽短思,即為賦雲。天道悠悠,人生若浮。古來賢聖,皆成去留。八眉四乳,龍顏鳳頭。殷憂一世,零落千秋。暫時南面,相將北游。玉殿金輿之大業,...
蘇門,讀音sū mén,漢語詞語,指山名,出自《群官尋楊隱居詩序》。 解釋 山名。在河南省輝縣西北。又名蘇嶺﹑百門山。晉孫登曾隱居於此。後因用以借指孫登。出處 唐·楊炯《群官尋楊隱居詩序》:“阮籍之見蘇門,止聞鸞嘯。”唐·龐德公《與鹿門少年馬紹隆冥游》詩:“唯有峴亭清夜月,與君長嘯學蘇門。
《沁園春·早春》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春點菸紅,露晞新綠,土膏漸香。散懶慵情性,尋幽選靜,一筇煙雨,幾處松篁。恨我求閒,已成遲暮,石淺泉甘難屢嘗。猶堪去,向清風皓月,南澗東岡。如今雁斷三湘。念酒伴、不萊梅自芳。幸隱居藥館,孫登嘯詠,從容雲水,無負年光。且共山間,琴書朋...
《贈思遠》是明末清初龔鼎孳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蘇門鸞鳳後,長嘯復孫登。岩轉雙眸電,心清一壑冰。隱居深歲月,道力勇飛騰。採藥容攜手,吾衰退尚能。作者簡介 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號芝麓,合肥(今屬安徽)人。明崇禎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入清,官至禮部尚書,工詩能文,與錢謙益、吳偉業...
《望嘯台》是明代李蓘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飄零宦海笑浮萍,一宿雲房尚未能。風水泠泠秋樹冷,斜陽影里吊孫登。作者簡介 李蓘(1531—1609),字于田,別號少莊,晚稱黃谷。明南陽府內鄉縣順陽(今淅川縣李官橋人)。少天資聰慧,好學不倦。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入補翰林院,受檢討。因得罪嚴嵩,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