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莊村(山東省萊蕪市顏莊鎮)

孫家莊村隸屬鋼城區顏莊鎮,位於萊城南18公里、顏莊鎮政府駐地西南10公里處。村南為臥虎山,西與高莊辦事處石廟子村相鄰,東與東南峪村隔山相依,北與柳橋峪村接壤,村東為韭菜崮,南北走向,與東南峪村相隔。共138戶,403口人,耕地面積210畝,山場面積30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孫家莊村
  • 外文名稱:Sun Jia Village
  • 電話區號:0634
  • 人口:403
  • 方言:萊蕪話
介紹,村民介紹,

介紹

據村碑記載,明崇幀年間孫姓由孫封邱遷此建利,以此名為孫家莊村中現有孫、呂、毛、謝、亓5姓,其巾以孫氏居多。
該村自古隸屬顏莊保、顏莊區、顏莊人民公社、顏莊辦事處、顏莊鎮。

村民介紹

村民勤勞、憨厚、淳樸,鄰里和睦相處,集體觀念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有著為國為民捐軀的光榮傳統。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孫書孝、孫書貴、孫書寶、毛髮達、孫守敬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毛盡義在戰鬥中立功,轉業後任泗水縣武裝部政委。呂夫仁在戰鬥中光榮負傷,被評為一等甲級傷殘軍人。呂天力屢立戰功,曾榮幸地與朱總司令員合影留念,孫守功在1984年1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壯烈犧牲,獲特等功臣、戰鬥標兵稱號。孫召勇服役於某部,期間在武漢抗洪搶險中立功受獎,被共青團鋼城區委授予區級新長征突擊手稱號。這些英雄模範人物,均顯示出了孫家莊人民忠心報國的4情懷。
孫家莊村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1958年村里建立複式國小一處,由吳善希任教。此後,校舍及教師隊伍逐年擴大。1984年合為柳橋峪聯小。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村共考人大中專學生32名 為了鼓勵學子成才,村委對錄取的每位學生都發放數百元不等的補助金,希望他們不斷深造。
該村自1946年就成立了黨支部,呂夫安為首任黨支部書記。建國以來,村民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勤勞耕作,安居樂業。 在黨的開放搞活的好政策指引下,村民生活正一步步邁向小康。
1969年冬,孫家莊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高潮,平墳、壘堰、移河、造地,以補農田缺少之不足。歷時三個冬春,改造農田60餘畝。由此,糧食產量即有所增加。1972年冬開始,修村西水庫,村民奮戰一冬春,1973年汛期前合龍竣工,庫容量為30萬立方。1974年搞配套工程,建成寬40米、高50厘米、長1500米的西部水渠和同樣規格長500米的幹部水渠,修建揚水站一座,擴大水澆面積百餘畝,當年小麥產量首次突破人均分配百斤大關,村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摘掉了常年吃統銷糧的帽子。
1991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他們帶領村民戰天鬥地,向大自然宣戰,修路、開荒、修水庫,改變家鄉的面貌。當年他們發動百餘勞力,劈山鑿石大幹一冬春,動用土石10000餘方,投工18000個,修通一條寬6米、長2000米的盤山路。1998年開通了至萊城的班車,大大方便了民眾。班車的通達,開闊了村民的眼界,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從而激活了全村發展經濟的思路。如今,經營運輸業的已達12戶。此後,緊接著他們又治山治水、修塘壩截流蓄水、搞自來水等工程。經多方籌集資金,終於埋設地下管道1200米,清涼甘甜的泉水流到了各家各戶,村民從此結束了吃水靠肩挑的歷史。
靠“三園”奔小康,是孫家莊村的又一奮鬥目標。1996年起,廣大村民頂烈日,冒嚴寒,打眼放炮,挖穴填土。歷時3年,600畝花椒園、300畝蘋果園、300畝板栗園順利建成。現在果樹已枝繁葉茂,果實纍纍,圓了村民的小康夢。村民的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不足400元猛增到2200元。1999年初又規劃修南溝水庫。這項工程需用石料7800立方,水泥800噸,石子250方,標準料石1000平方,投工40000個,總投資75萬元。這對400口人的小村來說,任務十分艱巨,但孫家莊村的人民,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由於工程巨大,方位重要,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此項工程現正被列為省黃委工程,市、區、鎮領導不斷親臨現場指導。黨支部一班人的事跡被《大眾日報》、《萊蕪日報》相繼登載,山東電視台“正午時光”欄目給予報導,2001年被市委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以《說說俺村的掌舵人》為題選為黨員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