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殺兩頭蛇

孫叔敖殺兩頭蛇

孫叔敖殺兩頭蛇,講述了楚國的令尹孫叔敖小時候遇見兩頭蛇的故事,讚頌了孫叔敖能為別人著想,為民除害的高尚品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孫叔敖殺兩頭蛇
  • 外文名稱:Sun Shuao killed the snake which has two heads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新序》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劉向
導讀,原文,譯文,注釋,啟發與借鑑,

導讀

孫叔敖是春秋時代的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縣)人,出身貧寒,憑藉自己的努力,官至令尹(楚國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本文講述了孫叔敖少年時期的一則故事,其中體現了孫叔敖善良正直的優秀品質。
註:今天的淮濱縣的期思古城西南有埋蛇嶺系孫叔敖埋蛇處,也叫埋蛇冢,史志作敦蛇丘。因期思為古寢丘地,《嘉靖固始志》把 "寢野歧蛇 " 列為八景之一。

原文

九年義務教學版
孫叔敖為嬰兒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也。”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
《文言文啟蒙讀本》版
孫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國有功,楚人譽之。其幼時,嘗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吾聞之:見兩頭之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母曰:“爾有陰德,神必佑之,毋憂。”

譯文

九年義務教學版
孫叔敖小的時候,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長有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他哭著回家。他的母親問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剛才我見到了它,害怕離開母親死去。”母親說:“蛇現在在哪裡?”回答說:“我害怕別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他的母親說:“我聽說暗中做好事的人,上天會給他福氣的,你不會死的。”
孫叔敖殺兩頭蛇
等到孫叔敖大了以後,做到了楚國的國相,他還沒開始治國,但是國人就已經相信他是一個仁義的人了。
《文言文啟蒙讀本》版
孫叔敖是楚國的國相,治理國家有所功勞,楚國的人都讚譽他。他小時候,曾經出門遊玩,看見一條兩頭蛇,就殺了它。回家後哭了。他的母親問他哭的原因。孫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了兩頭蛇的人會死,剛剛我看見了它,我恐怕要離開母親而死了。”母親問:“蛇現在在哪裡?”孫叔敖又回答說:“我害怕別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母親說:“你暗中做了好事,神一定會保佑你的,不要擔心。”

注釋

1、嘗:曾經。
孫叔敖孫叔敖
2、為:是。
3、嬰兒:孩童,兒童。
4、兩頭蛇:長有兩個腦袋的蛇。
5、泣:流淚。
6、故:緣故,原因。
7、對:回答。
8、向:以前,先前。這裡是“剛才”的意思。
9、之:代詞,兩頭蛇/助詞,的。
10、恐:害怕。
11、去:離開。
12、安:疑問代詞,哪裡。
13、安在:在哪兒?
14、陰德:暗中做有益於別人的事。
15、報:報答。
16、令尹:楚國的國相稱“令尹”。楚國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先秦其他一些諸侯國則將國家主管行政的長官稱為“相”,如齊相,趙相。
17、對:回答。
18、故:緣故,原因。
19、毋:(wú)不要。
20、治:治理。
21、聞:聽說,聽見。
22、及:等到。
23、治:管理,這裡指治理國家。
24、譽:讚美,稱讚。

啟發與借鑑

孫叔敖在認為自己會死的情況下,仍然冷靜,理智地反應,為民除害。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