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投靠閹黨,剃髮乞降,進退不得,上書剃髮,激烈反抗,暴屍通衢,身後之事,其墳被掘,
投靠閹黨
孫之獬是明朝天啟年間進士,授檢討,遷侍讀。孫之獬做官時正是魏忠賢當權時期,閹黨吃香,他便成為閹黨成員,著實過了一段好日子。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賢倒台後,明崇禎帝下令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為目的的《三朝要典》,孫之獬曾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為士林所不齒。這年八月,朝廷“削孫之獬籍”,讓他回鄉居住。
剃髮乞降
進退不得
清軍入關以後,孫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帶頭與家人奴僕一起剃頭留了辮子,並換上了滿裝,一心一意在山東等待滿清主子的到來!清廷為收攬人心,接納並讓他當了禮部侍郎。但這並不是讓他臭名昭著的原因,“剃髮令”的倡議使孫之獬被大家牢牢記住,並被刻在恥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當滿清剛進北京時,時因天下未定,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各站一班。孫之獬為獨得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一日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親切地走進了滿族大臣的行列。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屬下的漢臣孫之獬與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孫之獬自討沒趣,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於逢迎求寵,一個緊挨一個毫不鬆動,不讓他入班。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上書剃髮
於是這孫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對滿清提出應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疏言:“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本來早想徹底顯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便順勢採納了這一提議,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間,下達剃髮令。清軍所到之處,以10日為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令出行隨,到處可見兵勇帶著剃頭匠,挑著擔子巡行在城鎮鄉村,擔子上掛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粉牌,見一個捉一個,強行頭部四周剃髮,留金錢鼠尾辮。
激烈反抗
剃髮,本是流行於滿族的習俗,而幾千年來漢人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是不剃髮的,“衣冠束髮”成為漢人的外在標誌。剃髮嚴重傷害了漢人的感情,使他們失去了作為漢人的外在標誌和不做奴隸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人們紛起抗爭,悲壯激烈的反剃髮鬥爭風起雲湧。
當時反剃髮有多么慘烈、流過多少血淚,我們是難以想像的!王家楨《研堂見聞雜記》對這一段歷史有很清楚的記載:“有山東進士孫之獬,陰為計,首剃髮迎降,以冀獨得歡心,乃歸滿班,則滿以為漢人也,不受。歸漢班,則漢以為滿飾也,不容。於是羞憤上疏,大略謂:‘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於是削髮令下,而中原之民,無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於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暴屍通衢
順治三年秋,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時孫之獬正巧衣錦還鄉。農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活捉,五花大綁示眾街市,人們在他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髮,以懲罰其獻媚清廷首創剃髮殘害同胞的罪行,然後斬首市曹,暴屍通衢。這個以出賣祖宗和靈魂為代價來換取好日的惡棍在風光了幾年之後,終於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訊息傳出,人們無不拍手稱快,皆雲罪有應得。後來孫之獬的老鄉蒲松齡作《聊齋志異》,內有《罵鴨》一篇,講一個人偷吃了別人的一隻鴨子,身上因而長滿鴨毛,且痛癢難當,最後還虧鴨的主人出面罵了一通,那小偷才褪去了鴨毛。這故事也許與孫之獬有關,但只怕不管人們怎么罵,也難使孫之獬褪掉那一身鴨毛的。歷來做官的人多有為了利祿而賣身投靠敵人當漢奸的,但他們一般都要找一個藉口來做遮羞布,例如“被逼無奈”、“同存共榮”等等,以掩飾自己的漢奸行為。明末有一大批明朝官員降清,他們對外往往說是因為清軍幫他們打李自成,為覆亡的明朝報了仇,所以他們降清似乎很有理。但類似“羞向兩天傳姓字”的高調他們平日也唱過,因而在做了貳臣後心裡還是有些愧疚的,而且在“以暴易暴”之後,也儘量少去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孫之獬行為的卑劣,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即使是以賣祖求榮而聞名於史的吳三桂,也曾當面勸阻過多爾袞剃髮令的實施。
身後之事
顧炎武聞此訊息,奮筆寫《淄川行》以賀:
張伯松,巧為奏,大纛高牙擁前後。罷將印,歸里中,東國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獵獵,淄川城下圍三匝。圍三匝,開城門,取汝一頭謝元元。
孫之獬的死訊傳到京城,順治帝給吏部下旨,討論撫恤之事。侍郎陳名夏、金之俊建議,恢復孫之獬的原有官職,並給予撫恤;馬光輝及啟心郎寧古里建議,孫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應當給予撫恤。“兩議上,命用光輝議。”即兩個議案一同上報朝廷,順治帝最後採用了馬光輝的建議,沒有給予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恤。
其墳被掘
淄博博山新區大莊村,有座孫氏墓園,最近裡面的古墓被人盜了。
據山東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導,民警趕到案發現場後發現,墓穴邊上有一個直徑六十公分、深約3米的洞穴,周圍散落著一些作案工具,和一些寶特瓶、菸頭。據史料記載,孫氏墓園建於明朝,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201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當屬明末清初的兵部尚書孫之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