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孫公為周文王后畢公之子,因受封於滎陽潘水流域得姓潘。其墓位於河南滎陽,墓碑銘記其身份與功績,西周昭王年間卒葬於金堤山。
基本介紹
- 所處時代:周朝
- 本名:姬荀
- 身份:潘姓始祖
- 出處:《元和姓纂》
- 父親:畢公高
- 祖父:周文王
季孫公為周文王后畢公之子,因受封於滎陽潘水流域得姓潘。其墓位於河南滎陽,墓碑銘記其身份與功績,西周昭王年間卒葬於金堤山。
季孫公為周文王后畢公之子,因受封於滎陽潘水流域得姓潘。其墓位於河南滎陽,墓碑銘記其身份與功績,西周昭王年間卒葬於金堤山。史料記載《元和姓纂》載:“周文王后畢公之子季孫,食采於潘,因氏焉。有廣宗,河南兩望。”《尚書·畢命》...
季孫,中華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關於潘姓的姓源,《廣韻·潘》上面是這樣記載的周文王之後“畢公之子季孫,食采於潘,因氏焉。有廣宗,河南兩望 潘氏受姓始祖 顏之推贊季孫公曰:威儀奕奕 德音秩秩 無忝厥考 王命寵錫 執圭受土 屏藩周室 靖安爾位 修明典則 姬旦禽父 姜尚呂伋 內公外候 左輔右弼 畢...
季孫斯伐邾,春秋時期魯國與邾國之間的一次戰役。 名稱 季孫斯伐邾 參戰方 春秋時期魯國與邾國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魯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率軍攻邾,占領漷東及沂西。叔孫州仇、仲孫何忌與邾子在句繹(今山東鄒縣東南繹山之東南)結盟修好。 [1] 參考資料 1 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
《潘氏祖德詩》是一首現代七言詩,作品集中描述了潘氏季孫公裔下元昌(廣東惠州矮陂洋崗)支脈其中多位主要直系祖先的事跡,闡明了該脈潘氏的起源。作品原文 潘氏祖德詩(季孫元昌系)黃帝文王畢公高,季孫食采潘氏肇,列尹楚國家聲振,右廣將軍神射驍,尚書左丞興郡望,滎陽世澤毓祥兆,太常文才齊叔岳,狀元家山...
季孫斯之“孫”為尊稱,“季孫”並不是氏稱,“季孫某”僅限於對宗主的稱謂,宗族一般成員只能稱“季某”。故季桓子為季氏,而非季孫氏。其父季平子,是魯國權臣,曾攝行君位將近十年。其子季康子,迎孔子歸魯。季桓子時期,季氏為首的三桓在魯國的聲威、權勢有所降低,先是陽虎作亂,將季氏一直占據...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孫行父。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執政。姬姓,季氏,諡文,史稱“季文子”。季孫行父之“孫”為尊稱,“季孫”並不是氏稱,“季孫某”僅限於對宗 主的稱謂,宗族一般成員只能稱“季某”。故季孫行父為季氏,而非季孫氏。其祖父是魯桓公之子友,公子友按照...
③元昌分枝:指以季孫公為第一世祖算,第九十三世祖元昌公,字玉璉,是曰選公之四子,公從曰選公開基的廣東惠州矮陂東山埔村另闢洋崗村開基肇業,今裔下近十五世,子孫後裔頗豐。④秋起金穗:描繪的是洋崗村在秋收季節,稻穀成熟後望眼金黃的景色。⑤春鄰碧水:描繪的是洋崗村在春夏季節東江(珠江支系)水漲...
墮三都,是指春秋時期魯國孔子執政期間,墮毀三桓(魯國公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私邑的歷史事件。按照周禮,天子、諸侯、大夫築城的高度、廣度都有定製。春秋中期以後,魯國政權不斷下移,被稱作“三桓”的叔孫氏、季孫氏、孟孫氏三族之家臣勢力漸強,經常以下犯上,侵凌“三桓”,甚至越過“三桓”而干預國...
從公元前601年至公元前568年去世時,共在魯國執政33年,輔佐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三代君主,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被世人稱頌為廉吏楷模。《續山東考古錄》卷二十載:春秋時代“隱公元年,費伯帥師城郎,後為魯季氏邑”。季文子的祖父季友原為魯桓公後裔,為季孫氏,屬魯國三桓之一。雖然父親齊仲的...
”後被魯國吞併,成為魯國大夫季孫氏,即季友的封邑。季友,春秋魯桓公季子,即魯桓公最小的兒子,魯莊公弟,名友,號成季,故稱季友,又稱公孫友”。這就是季王城的來歷。遺存文物 鄪國故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公里,周長6公里,面積約2.34平方公里。故城南半部土地平坦,是當年王府和市井所在...
陽虎(生卒年不詳),姬姓,陽氏,名虎。春秋後期魯國人。陽虎原為魯國季孫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過控制季孫氏把持了魯國的朝政。而後在和魯國三桓的鬥爭中遭遇失敗,逃往齊國後又遭到迫害,輾轉逃到晉國,受到了趙鞅的重用。陽虎傾心輔佐趙鞅,幾乎使其成為春秋時的霸主。人物生平 陪臣執國 魯定公五年(前...
所謂“三桓”就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慶父、叔牙、季友的後代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貴族。這三家貴族在魯國世代相傳、歷任卿相,出現“三分公室”的局面。到了春秋末年,季孫(平子)氏的勢力越見膨脹,魯國的軍政大事,皆由季平子專權。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季氏與郈氏的“鬥雞風波”,將魯國上層...
夫三桓之子孫微出自中國的古文,三桓:即魯國的“三卿”:季孫氏,叔孫氏,孟孫(即仲孫)氏。作品原文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①,政逮於大夫四世矣②,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③。”作品注釋 ① 祿:爵祿。這裡代指國家政權。 公室:指魯國朝廷。 五世:五代。公元前608年,魯文公死,大夫東門遂(...
公冶把他的封邑送還給季氏,而且始終不再進入季孫的家門,說:“欺騙他的國君,何必派我?”季孫和他見面,就和季孫像以前一樣說話。不相見,公冶始終不談季氏。等到公冶病危,聚集他的家臣,說:“我死了以後,一定不要用冕服入斂,因為這不是由於德行而所得的賞賜。並且還不要讓季氏來安葬我。”
諸邑是一個古地名。原址在濰坊市境南部的諸城市枳溝鎮喬莊村東南隅,因濰河洪水及地震、年代久遠等因素,古城已不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故址遍布殘磚碎瓦,當地人稱“瓦碴子地”、“季孫城”,亦俗稱“昆陽城”,現喬莊社區坐落於此。諸邑【拼音zhuyi】,又:魯莊公二十九年(前665)冬,魯國在石屋山(今廟山...
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後,使高去朝歌釋放被紂王囚禁的百姓,平反冤獄,表彰因直諫而受害之臣有功,因而享有很高聲譽,被封於畢地,國人稱其畢公高。生四子,長子萬留於畢國成為畢姓始祖;次子炳列封於魏,是魏姓的始祖; [三子封於馮,成為馮姓始祖;] 四子荀,號季孫食采潘邑,因以為氏,是為潘姓始祖。,...
春秋初期,出現了“養士”之風,如《國語‧齊語》中說,齊桓公養游士80人;“季孫養孔子之徒,所朝服與坐者以十數,”(《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到了戰國時期,“養士”之風就更為盛行,諸侯國君,如秦穆公、魏文侯、齊威王、齊宣王、梁惠王、燕昭王都一度為士眾所歸,尤其是齊威王和宣王建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