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醫派

孟河醫派

孟河醫派作為著名醫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時期,可謂為葛洪醫藥餘緒。孟河地區歷代名醫輩出,宋代出了許叔微,著《本事方》,開醫案類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準繩》以求“宗學術之規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區積集了一批學養很深的醫界人物,為孟河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孟河醫派著名醫家如費伯雄馬培之渭芳、丁甘仁等紛紛走出故土,有多名名醫東行上海,開業授徒,共和國建國前後許多著名中醫專家皆傳承於孟河醫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河醫派
  • 實質:著名醫派之一
  • 歷史:形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時期
  • 記載:《本事方》
歷史發展,突出建樹,代表四大家,

歷史發展

孟河,是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新北區)長江邊上的一個鄉村小鎮。 這個地區出過許多名人。
孟河醫派孟河醫派
孟河中醫是江蘇醫家一大流派。明末清初,費尚有棄官從醫,定居孟河,開始了孟河費氏的醫學事業。略晚於費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醫以治傷寒出名。乾隆年間,沙曉峰、沙達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當時。乾嘉年間,費士源以內科聞名。丁氏以兒科見長。馬氏、巢氏也已有人業醫。
道光鹹豐同治年間,孟河名醫雲集,業務興盛,經驗成熟,學術思想逐漸形成,費尚有的六世孫費伯榮、費士源的孫子費蘭泉、馬家的馬省三和馬文植祖孫以及文植堂兄弟輩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數省。百十戶人家的孟河小鎮,有十幾家中藥鋪,足見當時醫事之盛。

突出建樹

費家以調治內傷雜病見長,馬家以內、外、喉三科兼擅著稱。孟河醫家在雜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樹,使孟河醫家的聲名大揚。從清道光、鹹豐年間起至清末民初,孟河醫家又陸續向外發展。沙石安遷鎮江大港,巢崇山費繩甫丁甘仁上海,余聽鴻遷常熟賀季衡丹陽鄧星伯無錫。孟河醫道之盛,醫家輩出,正如丁甘仁在《診余集》序中所說:“吾吳醫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醫之眾,又冠於吳中。”當時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敗,帝國主義侵略日趨猖狂,祖國文化倍受摧殘,傳統醫藥學更不例外,孟河醫家的崛起,增添了醫學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強的作用,這是孟河醫家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代表四大家

孟河醫家,最具代表性的是費、馬、巢、丁四大家。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績。由他們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醫派,似一顆燦爛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國初年的醫壇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費家最具代表性的大家是費伯雄(1800-1879年)、費繩甫(1851-1914年)祖孫兩人。伯雄以歸醇糾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於晚清,他是孟河醫派的奠基人。繩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諸診而聞名上海。
馬家原以瘍科名者數世,至馬培之(1820-1903年)呼聲最高,影響最大。1880年晉京為慈禧太后治病,名聲大振。宮廷里傳出“外來醫生以馬文植最著”的聲譽。從此以後;馬培之被稱為“以外科見長而以內科成名”。
巢家是在兩地先後成名,即是巢崇山(1843-1909年)、巢渭芳(1869-1927年)二人,巢崇山在上海行醫50餘年,家學淵源,學驗兩富,擅長內外兩科,刀圭之術猶為獨到。巢渭芳系馬培之學生,精內科,尤長於時病。一生留居孟河,業務興旺,名重鄉里。
丁家醫學造詣最深的是丁甘仁(1865-1926年)。他從馬文植學,能兼蓄馬氏內外喉三科之長,為上海一大名醫;因首創中醫專門學校,有“醫譽滿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稱頌。(見《孟河四家醫集》“前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