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澤

張繼澤(1926~)男,漢族,江蘇省丹陽市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0年6月參加工作。1994年榮獲江蘇省衛生廳、省中醫藥局命名的“江蘇省名中醫”稱號,2008年被聘為孟河醫派傳承學會首屆理事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人物名:張繼澤
  • 別名:張新暉
  • 主要成就: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
  • 代表作品:《江蘇省中醫院臨床資料選編》
  • 擅長:內科、脾胃病
  • 出生日期:1926年
  • 出生地:江蘇省丹陽市
主要經歷,學術內容,臨床套用,1.治療萎縮性胃炎,2.治療慢性結腸炎,著作,主要論文,軼事典故,人物評價,

主要經歷

1926年  出生於江蘇省丹陽市,其父為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脾胃病專科創始人張澤生。
1945年  在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中醫。
1950年  在蘇南衛生幹部學校學習。
1952~1953年  在衛生部主辦的“北京中醫進修學校”第6期“師資班”學習西醫。
1954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 在蘇南行署衛生處工作。
1969~1974年  被下放到南京湯山煤礦醫院工作。
1975年  調至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工作,擔任副院長。
1978年  任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顧問,兼任附屬中醫護士學校校長。
1982年  同單兆偉、邵榮世等一起編寫出版了《張澤生醫案醫話集》。
1985年  在江蘇省中醫院任主任醫師。
1990年  應邀參加日本北海道漢方醫學會、東洋醫學會第13屆年會,並在會上作了關於“萎縮性胃炎的診治”學術報告,榮獲該會授予的榮譽獎狀。
1991年  受邀參加國家中醫雜誌社舉辦的關於萎縮性胃炎高級研討會。
1992年  任全國中醫學會江蘇分會理事、南京分會副會長。
1993年 任江蘇中醫藥雜誌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4年  榮獲江蘇省衛生廳、省中醫藥局授予的“江蘇省名中醫”稱號。
2008年 任常州孟河醫派繼承學會首屆理事,並收學會青年會員為徒。
2011年  學術經驗被《中國中醫崑崙》傳記叢書典藏本收載。

學術內容

張繼澤在學術上主張必需熟讀經典醫籍打好理論基礎,同時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要多臨床、多實踐,而臨床關鍵在於詳察病情,審證求因,重點識證,只有辨證正確,方能胸有成竹處方用藥,臨床才能取得應有效果。

臨床套用

1.治療萎縮性胃炎

張繼澤擅長中醫內科,臨床上重點主攻脾胃學術的診療和辨證,在國內首次提出萎縮性胃炎主要病機並非由於胃陰不足所致,中虛氣滯夾寒才是其病機關鍵。為了提高中虛氣滯胃寒型治療效果,在小建中湯基礎上自擬“溫陽健胃湯”,全方由潞黨參、炒白朮、白芍、炒枳殼、高良姜、陳皮、法半夏、桂枝、木香、炙甘草組成,具有溫運脾陽、健胃和中功效,臨床療效得以明顯提高。
關於萎縮性胃炎能否逆轉為淺表性胃炎問題,張繼澤通過慢性萎縮性胃炎接受胃鏡及病理檢查反應以白相為主的特徵所啟發,提出如何使胃黏膜白相改變是治療關鍵,因此力主用益氣活血法治療,方用太子參、當歸、炒白朮、生苡仁、仙鶴草、半枝蓮等,使血隨氣行,胃腑得到氣血營養從而改變白相為主的病理現象,逆轉為淺表性胃炎。臨床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使30%的萎縮性胃炎患者得到逆轉。

2.治療慢性結腸炎

近20年來慢性結腸炎患者逐年增加,張繼澤通過臨床統計,發現肝脾不和、肝氣犯脾是其主要病理,自創疏肝健脾法治療,取得明顯療效。藥用醋炒柴胡、川牛膝、烏藥、小茴香疏肝理氣,炒白朮、煨木香、炒建曲、炮姜健脾澀腸,煨葛根、桔梗升清降濁。

著作

主編了《江蘇省中醫院臨床資料選編》(共10冊)、《醫海拾貝》、《張澤生醫案醫話集》等。

主要論文

[1] 張繼澤.調和肝胃(脾)法在脾胃病中的運用[J].江蘇中醫,1996(10).
[2] 張繼澤.前列腺肥大所致癃閉辨治七法[J].江蘇中醫,1990(11).
[3] 張繼澤.張澤生教授診治疑難雜症驗案[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6(01).
[4] 張繼澤.張澤生辨證與用藥經驗鱗爪[J].江蘇中醫雜誌,1987(10).
[5] 張繼澤,單兆偉.張澤生驗案四則[J].江蘇醫藥(中醫分冊),1979(01).
[6] 張繼澤.關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幾個問題的探討(附207例資料分析)[J].江蘇中醫雜誌,1982(06).
[7] 張繼澤,單兆偉,江楊清.張澤生治療萎縮性胃炎的經驗[J].中醫雜誌,1982(08).
[8] 張繼澤,單兆偉,吳勉華,黃建新,方克勤,薛學坤,邵榮世,陳錫良.《張澤生教授脾胃病診療與教學套用軟體》臨床500例小結[J].江蘇中醫雜誌,1984(03).
[9] 張繼澤,單兆偉.張澤生教授治療時病的經驗簡介[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4(01).

軼事典故

一軍區軍級退休幹部薛某,因反覆右上腹隱痛3個月,於03年胃鏡檢查出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本來安逸的退休生活,頓時覺得得了不治之症,悲觀恐懼。後經好友介紹到江蘇省中醫院找張繼澤診治,剛開始意志消沉,且因長期習慣在軍區醫院用西醫診治,所以不太信任中醫。初診時張繼澤即為其詳細說明萎縮性胃炎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注意事項,經過兩次診治後胃痛及其他症狀即獲得緩解,逐漸產生信心,且對張繼澤的中醫療法有了信任。持續服中藥半年後,再次胃鏡複查,原有的萎縮性胃炎已經轉為淺表性胃炎,且腸上皮化生也已消失。薛某欣喜若狂,一再感謝張繼澤的精心治療,使他恢復健康,並想贈送感謝錦旗和設宴招待,但被張繼澤婉謝。張繼澤說:做為醫師,為病人解除病痛本是天經地義的責任,沒什麼好感謝的!薛某深深被張繼澤的醫術、醫德所感動,後介紹許多跟他有著同樣痛苦的病患,來找張繼澤診治。

人物評價

張繼澤自幼秉性淳樸厚道,謙遜嚴謹。1950年參加工作後,始終保持不計較名利得失、金錢地位,以誠待人,以德服人。在醫療道德上始終牢記“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訓導,對病人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精心施治。1969年,張繼澤被下放到南京湯山煤礦醫院工作,他沒有放棄他的中醫事業,因地制宜為醫院建立了中醫科和中藥房,用其所學的中醫知識,發揚中醫的“簡、廉、便、驗”精神,為礦工診治疾病,深受礦工歡迎和愛戴,以至於1974年他被調至江蘇省中醫院工作時,礦工們自覺在廠區排起長隊,戀戀不捨地送他離開醫院。
進入八十高齡後,雖然每節門診限號20人,但他對遠道而來,慕名求治者仍不退拒,往往加號到不得不推遲下班時間。不上門診時,張繼澤也在自己的辦公室上班,不少同事或親屬介紹病人來求治,雖然未能掛專家號,他也樂於為其診治,深受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