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旦

孟旦

孟旦(Donald J·Munro),1931年3月5日出生,哈佛大學學士(1953),哥倫比亞大學博士(1964),密西根大學哲學、漢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錢穆講座教授、唐君毅講座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旦
  • 外文名:Donald J·Munro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哥倫比亞大學
學思歷程,影響,

學思歷程

求學時期,他曾師從劉毓鋆先生、唐君毅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哲學。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人性和人學問題一直是他關注的焦點。
在1969年的第一部著作《中國古代人性觀》(TheConcept ofMan in Early China)中,他區分了平等的兩種意義,即描述的意義和評價的意義。與此相應地,他也指出了關於平等的兩個概念,即自然的平等和社會的平等。
他1977年的第二部著作《中國當代人性觀》(TheConceptofMan in ContemporaryChina)研究了中國當代的人性理論以及與此相應的社會控制原則。他的結論之一是,許多有關人類行為的理論以及有關政府機能的信念等同時存在於古代儒學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中。在某種意義上,人們慣常所謂的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鴻溝其實並不存在。這兩部著作的出版及其多次再版奠定了他在國際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1988年,他發表了代寫論文自己的中國人性三部曲的第三部,《人性的形象:一個宋代的肖像》(The Images ofHumanNature: a SungPortrait)。這部著作使用了一種獨特的、富有創新意義的方法。它通過分析朱熹用來表現其思想的幾種結構性形象,深入解釋了朱熹關於人和人性的觀念。此外,在這一時期內,孟旦教授還編輯出版了一本重要論文集《個人主義和整體主義:關於儒家和道家價值觀念的研究》(Individualism andHolism: Studies in Confucian and Taoist Values,1985)。與前幾部著作一樣,該論文集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熱烈歡迎。美國許多大學的中國哲學課程都將其列為主要參考教材。
1995年,孟旦教授從密西根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系主任職位上退休。他除了繼續指導博士研究生以外,又發表了三部著作。在1996年的《20世紀中國的皇家研究方式》(The Imperial Style ofInquir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中,他強調,所謂“皇家方式”指的是由朱熹確立,並且得到元、明、清等歷代皇朝支持的認識論傳統。這種傳統在20世紀由哲學家熊十力、梁漱溟、賀麟,政治家孫中山、蔣介石、陳立夫等進一步發展為一種“政治認識論”。在這部著作以後,孟旦教授連續發表了另外兩部著作《新世紀的中國倫理學》(A Chinese Ethics for theNew Century, 2005)和《套用倫理學:私人和公共選擇中的實際指導原則》(Ethics in Action: Workable GuidelinesforPrivate andPublicChoices)。這兩部著作的中心課題仍舊是人性和人學問題,但是它們的研究角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孟旦教授使用了多年積累的有關進化生物學、進化心理學、腦神經學的大量材料,並且結合中國哲學的有關內容,從“自然倫理主義”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雙領域實用主義”、“互惠利他主義”等一系列富有創造性和啟發性的新概念和課題。這批研究成果已經引起美國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影響

孟旦教授是一位著作家,也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老師。他將2005年的著作題獻給自己曾經悉心培養的14位博士生。這些人現今大多都在美國、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學中教授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這些人和他們的老師同樣認為中國哲學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寶它屬於中國也屬於整個人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