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公孫丑》是2017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子與公孫丑
- 作者:南懷瑾
- 出版時間:2017年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9129045
- 類別:哲學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孟子與公孫丑》是2017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公孫丑,戰國時期齊國人(今山東省壽光市聖城街道公孫村人),孟子的弟子,曾與萬章等著《孟子》一書。人物簡介 公孫丑在《孟子》一書中記其言頗多,有公孫丑上下兩章,6000多字。《孟子·公孫丑章句·上》註:“公孫丑,孟子(軻)弟子,齊人也。孟子未嘗得政,醜設詞以問之。”著名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孟子·公孫丑上》是儒家經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記錄了孟子的一些言行。原文 公孫丑上·第一章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
《孟子》為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本篇包括政治、戰爭、財政稅收等多方面的治國問題,也包括教育、歷史、個人修養等方面的內容。其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非常著名的一章。全篇原文共 16章,選 10章。原文釋義 比較 【原文】任①人有問屋廬子②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
公孫丑章句上,典故,出自於《孟子》,原作品是《公孫丑章句》。典故簡介 出自《孟子》,《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皺國(今山東皺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
《孟子與公孫丑》是2017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跡及其學說最重要的資料。孟子生於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本書...
《孟子與公孫丑》是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懷瑾。《孟子與公孫丑》今存七篇,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內容簡介 《孟子與公孫丑》今存七篇,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公孫丑》被南懷瑾先生視為...
孟子幼年和孔子一樣,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孟母教子的故事,史書上記載頗多,孟母的言傳身教對孟子成為“亞聖”具有巨大的作用。 遊說齊宋 孟子對孔子備極尊崇,他在《公孫丑》上說:“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曾經遊歷齊、宋、滕、魏、魯等國,前後有二十多年。他遊歷列國的...
《孟子·盡心上》出自《孟子》,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為。《孟子》為記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該作品翔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也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作品原文 (一)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三章》是《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3課。選自《孟子譯註 》(中華書局1960年版)的《公孫丑下》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滕文公下 》中的《富貴不能淫》,《告子下》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題目是編者加的。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
《孟子》是2018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新編國學基本教材全套共27冊,本書是其中的兩冊。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孟子》一書主要是孟子自著,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參與其中。現存的《孟子》一共七篇,分別是 :《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分為上下兩...
第二章 公孫丑 第三章 滕文公 第四章 離婁 第五章 萬章 第六章 告子 第七章 盡心 四 閱讀體驗 一、語言品味 二、情感體驗 三、角色體驗 四、感悟作品 五、人生思考 五 閱讀拓展 本書的閱讀連結 本書的文化連結 本書的思想連結 作者簡介 作者:(戰國)孟軻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指的是我善於培養我擁有的浩然之氣。其出自《孟子》,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孟子。孟子認為這種氣,極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應該用坦蕩的胸懷去培養它滋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原文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
公孫丑問道:“不去求見諸侯,有什麼道理嗎?”孟子說:“古時候,不是諸侯的臣下,不去謁見諸侯。段乾木越牆躲避(魏文侯的來訪),泄柳關門不接待(魯穆公),這么做都太過分了。如果主動來見,這樣也是可以見見的。陽貨想要孔子來見他,又怕被說成不懂禮數。(按禮節規定,)大夫贈賜禮物給士,(士因故...
其實,也不僅僅限於孟子的時代,就是到任何時代,強調這些,總比鼓吹人性本惡,放棄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罷!出處簡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的《公孫丑章句上》。《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
孟子將朝王⑴,王使人來曰:“寡人如⑵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風。朝,將視朝⑶,不識⑷可使寡人得見乎?” 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⑸朝。”明日,出吊於東郭氏(6)。公孫丑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問疾,醫來。孟仲子對曰:“...
四心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認為這四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品質,也是孟子性善論的基礎。基本概念 四心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基本內容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
浩然之氣(拼音:hào rán zhī qì)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浩然之氣”指浩然之氣為正氣,正大剛直的精神;在句子中可充當作主語、賓語。成語出處 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成語故事 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孟子第二次...
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一般來說是師承自孔伋的學生),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
《滕文公章句上》是《孟子》中的一個章節,共五章。《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
雖千萬人吾往矣是一句俗語,意思是縱然面對千萬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原文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曰:“不動心...
揠苗助長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指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事與願違。在句子中一般用作主語、賓語;含貶義。也寫作“拔苗助長”。詞語出處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
《仁則榮,不仁則辱》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