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淺釋

孟子淺釋

《孟子淺釋》是2013年11月1日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子淺釋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頁數:451 頁
  • 開本:32 開
  • 作者:天宜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3302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令人以孝道為核心而明理的培德教育,其所以可貴,是因為只要精進不懈,一定會明心見性。達此目標,天性當家,人可以自控命運,得大自在。心明自在,無需說得,這哪裡是目明百步之外的離婁所能相比?為此,孟夫子在全書結筆的《盡心》篇,要求我們務必做到“盡心”,即全副身心悟道,並且樂而習之——愉快地時刻付之實踐,以驗證聖賢之道的光明偉大。聞道時習,人生光明;好學樂學,做人首位。聞者,明以領會;學者,自進之志。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明仁義而抑小利
第二章 與民同樂
第三章 五十步笑百步
第四章 抨擊暴政虐民
第五章 仁者無敵
第六章 孟子遊說大梁無果
第七章 保民而王
仁術足可彌補見牛未見羊的缺憾
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捅穿齊宣王不王的用心在興甲兵
興戰必食有災的惡果
發政施仁,必定吸引四方人民投奔
制定保障民生的產業政策
愛民為本,民無饑寒,王道可行
梁惠王下
第一章 與民同樂,則王
齊王急欲聽聞“今之樂,猶古之樂”的道理
與民同樂,則獲百姓衷心擁戴
第二章 文王之囿與齊王之囿
第三章 規勸齊王效仿文王、武王之勇,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以大事小者”與“以小事大者”
文武大勇,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第四章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君與民眾同憂樂,民眾亦與君同憂樂
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
勸止國君,正是愛護君主
第五章 明堂與王政
文王優先照顧鰥寡孤獨
公劉好貨
古公好色
第六章 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七章 談話的表面與背後
第八章 湯武革命:誅殺民賊獨夫
第九章 治國不可獨斷專橫
第十章 吞併燕國取決於燕民悅與不悅
第十一章 制止各國諸侯援燕伐齊的關鍵在順應燕民
第十二章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第十三章 鑿池築城,同仇敵愾,與民死守
第十四章 行仁政,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
第十五章 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第十六章 寵臣臧倉阻止魯平公拜見孟子
第一章 抓住當前行王政的最佳時機
恥與行霸者管仲為伍
當今行仁政,事半功倍古之人
第二章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四十不動心
主以必勝、無懼而不動心,皆非大勇
志與氣之辨
浩然之氣
知言辨邪
夫聖,孔子不居
自有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第三章 以德服人,心悅誠服
第四章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
仁則榮,不仁則辱
禍福無不是自己求來
第五章 天吏無有不王
第六章 擴充四端,安定天下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擴充仁義禮智四端,足以保四海
第七章 回到自身尋找原因
第八章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第九章 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公孫丑下
第一章 得道者多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二章 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
禮賢下士,尊德樂道,方可有所作為
第三章 饋金合禮可受,君子不可以為金錢動心
第四章 考察為都者五人,知罪者惟有孔距心
第五章 有名無實,理當辭職;無官守,無言責,進退無己
第六章 既無謀私之心,吊滕何必多言
第七章 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第八章 孟子難脫勸齊伐燕的被動
第九章 沒有君子之智,豈解君子之意
第十章 絕不做降志辱沒之事
第十一章 留人不但要聽其言,尤其要觀其行
第十二章 孟子之志,在天下之民舉安
第十三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第十四章 久於齊,非我志也
……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下
萬章下
告子下
盡力下
初版記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