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智慧》是當代國學研究名家姚淦銘教授講讀《孝經》智慧的新著,由五個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信息
ISBN:978720949375
裝幀:平裝
開本:32
定價:29.00
內容簡介
可以從任何一個感興趣的地方去讀:
一是由古代的《孝經》直接講到現代智慧的轉換,這是希望古為今用、執古御今,讓現代人能用上《孝經》的智慧,為現代人的人生、事業的成功進行針對性的現代解讀。
二是由《孝經》而講述它的“案例讀本”,那就是著名的、影響深遠的《二十四孝》。這也許能讓我更加近距離地看到孝的魅力與作用。因此本書實際上就相當於兩本書的疊加了,一是解讀《孝經》的書,一是解讀《二十四孝》的書了。
三是《孝經》的智慧典藏在歷史中、層積在每一個王朝中,我們將其抽繹出來,供大家品味一番。為什麼那么多的王朝都重視《孝經》,希望用《孝經》來治身、治家、治國、治天下?此中智慧就像豐富的礦藏,有待我們去開發,更有待我們去冶煉,鑄成現代的智慧。
四是圍繞著《孝經》,數千年的歷史生髮的許多謎團,講述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孝經》到底經歷了哪些饒有趣味的事情。
五是從解讀《孝經》元典入手,讓大家去閱讀、瀏覽、流觀、欣賞這本經典,知道《孝經》到底講了些什麼。
作者簡介
姚淦銘教授是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的著名主講人之一,應央視邀請,先後作了關於國學大師王國維、老子文化等系列演講,影響了全國數百萬人,好評如潮。姚淦銘還是上海電視台《文化中國》欄目的著名主講人之一,應上視邀請,作系列講座《孔子》,同樣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並獲“最具親和力”獎。所出電視講稿書,均成為暢銷熱門書。
姚淦銘,文學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教育部直屬“211大學”之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研究所所長,被校方授予“江南大學名師”稱號,被學生多次推選為“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曾獲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獎。多次出訪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進行講學與學術交流。
姚淦銘還將老子的智慧和現代人的人生、事業、商道、企業管理結合起來作為專題研究,並先後為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的DBA與MBA、深圳華為集團、上海申銀萬國證券公司、銀行如花旗銀行和建設銀行等、中原國學講壇、大慶油田培訓中心、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培訓中心等企業家培訓班,講授過《老子智慧與企業管理》、《老子智慧與人生》、《老子智慧與事業》等,深受歡迎。他還為上海市政府、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石家莊市政府,以及亳州市、鹿邑縣、欒川縣、諸暨市政府等,某些部隊、醫院等幹部培訓、市民學堂講演,均受到熱烈歡迎。
姚淦銘數十年以來專心從事學術研究,有深厚的功底,比如對古代文化、哲學、經學、文獻學、語言學、文字學、書學、飲食文化等,均有論著出版,又如對大師學術也有研究。出版個人獨立專著有11部。
編輯推薦
《孝經智慧》賣點:
賣點一:作者知名度高,有相對固定的讀者群
姚淦銘教授是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的著名主講人之一,應央視邀請,先後作了關於國學大師王國維、老子文化等系列演講,影響了全國數百萬人,好評如潮。姚淦銘還是上海電視台《文化中國》欄目的著名主講人之一,應上視邀請,作系列講座《孔子》,同樣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並獲“最具親和力”獎。所出電視講稿書,均成為暢銷熱門書。
姚淦銘,文學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教育部直屬“211大學”之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研究所所長,被校方授予“江南大學名師”稱號,被學生多次推選為“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曾獲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獎。多次出訪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進行講學與學術交流。近年來在全國多家電視台文化講壇欄目講演幾十場次。博學且能言,在學生和電視觀眾中擁有不少“冬粉”,是含金量頗高的“學術明星”,其講座和著作均獲得市場認可。
賣點二:市場空間大,同類書較少
目前我國“國學熱”方興未艾,國學經典的相關圖書,特別是當代名家解讀的,要么暢銷,要么長銷。《孝經》也是流傳千年的先人智慧經典,“十三經”之一,也需要將其進行現代性的闡釋,以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但相比於市場上汗牛充棟的講解《論語》、《老子》、《莊子》等的圖書,《孝經》的相關圖書寥寥,名家講解更是空白。姚淦銘講讀《孝經》智慧可謂應運而生。
賣點三:雅俗共賞,“讀”以致用
以當代視角解讀經典是普及經典圖書的最佳方式,而深入淺出、知識與諧趣並舉,則是作者姚淦銘講演和寫作的特長。再加上本書圖文並茂,譯講元典的同時,並枚舉大量現代案例,因此,定能雅俗共賞,“讀”以致用。
賣點四:內容全面權威,亦可各取所需
本書五部分內容,讀者可以全方面了解《孝經》,也可以從任何一個感興趣的方面著手去讀:現代運用/經典原義,智慧/謎團,《孝經》/《二十四孝》。另外,由於作者以其治學嚴謹的教授和備受歡迎的講演人的“雙重身份”著成此書,故研究閱讀、消閒閱讀均可。
目錄
篇一:《孝經》現代智慧
孝的現代份量和尊嚴
魯迅評《二十四孝》的智慧
讀毛澤東的《祭母文》
朱德一生中的最大遺憾
元帥·將軍·士兵的孝行
孝文化:挖掘·宣揚·開發
“孝道”讓一首歌曲唱紅
2.2億人的一堂《開學第一課》
孝子傳的現代新續編
《孝經》與“想一想,死不得”
孔子“色難”命題的現代問卷
從《孝經》來說“弒師案”
《孝經》與清明節的思考
外國女孩的“孝悌”深情
新機融合:《孝經》的“諫諍”
“孝”與商業行銷智慧
《孝經》·孝·與企業家
《遊子吟》:現代孝文化的載體
美國歐巴馬的“孝道”
動物世界:孝烏·驢子孝·孝牛
再思:《孝經》與現代生活
篇二:《孝經》與《二十四孝》
《孝經》的民間解讀本
虞舜:孝感動天
漢文帝:親嘗湯藥
曾參:齧指心痛
閔子騫:單衣順母
子路:為親負米
郯子:鹿乳奉親
老萊子:戲彩娛親
董永:賣身葬父
郭巨:為母棄兒
姜詩:湧泉躍鯉
蔡順:拾椹供親
丁蘭:刻木事親
陸績:懷橘遺親
江革:行傭供母
黃香:扇枕溫衾
王裒:聞雷泣墓
吳猛:恣蚊飽血
王祥:臥冰求鯉
楊香:搤虎救父
孟宗:哭竹生筍
庾黔婁:嘗糞憂心
唐夫人:乳姑不怠
朱壽昌:棄官尋母
黃庭堅:滌親溺器
篇三:《孝經》智慧典藏
從《孝經》的孝字說起
“孝”詞語場的“考古”
《論語》孝論的智慧
曾子孝論與智慧
曾子與孝的故事
孟子孝論與智慧
老子·莊子·孝的智慧
智慧:孝是會延衍滋生的
散點透視:漢代·孝·孝治
首載古代正史的孝子傳
《世說新語》與孝的記述
唐代的《女孝經》與《孝女傳》
孝與忠:唐代的一場辯論
話說佛教兩經之談孝
宋代孝、悌、忠的故事
蒙元:孝治·孝教育·孝傳播
元大臣受孔子戒的故事
明清兩朝的孝文化略說
明清皇帝教子讀本中的“孝”
正史為孝子、孝女立傳
清戴名世的《孝子詩》
孝的傳統的衰蛻
篇四:《孝經》歷史與謎
《孝經》的作者之謎
先秦·《孝經》·蹤跡
魏文侯注《孝經》之謎
千年綿延的真偽之謎
《孝經》漢代發現之謎
《孝經》的文本之謎
古文《孝經》的面目
漢代《孝經》的經之地位
《孝經》的緯書之謎
《古文孝經》與孔傳的傳奇
鄭玄避難潛心注《孝經》
鄭注《孝經》的歷史風雨
歷史上百家注《孝經》的盛況
唐玄宗與《孝經》
唐玄宗的《孝經序》
話說《孝經註疏》
宋·古文《孝經》·石刻
朱熹改編《孝經》
元代吳澄的《孝經定本》
《孝經》定格在《十三經》
帝王·《孝經》·注講書傳
篇五:《孝經》元典譯講
開宗明義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聖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諍章第十五
感應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喪親章第十八
……
《孝經智慧》篇一:《孝經》的現代智慧
孝經》早與現代人久違了,現代人哪有這閒工夫、閒心思去讀這一本“閒經”?但是,當不時從媒體中傳來那些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赤裸化、工具化、荒漠化的貪慾報導時,人們會感嘆官員的腐敗、暴富的無德、狂徒的貪婪、詐欺的頑劣、暴力的可畏、人心的不良,現代人的心靈怎么會如此這般滯後於先進的社會? 我們確實太多地忘記了“孝”在歷史、在當下的分量與尊嚴。然而無視“孝”的教化之日,也就是褻瀆了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莊嚴之時。現代人若要守望自己的靈魂,守護人性的本分,守持做人的道德底線,能夠淡忘“孝”的教化嗎?
- 孝的現代分量和尊嚴(1)
- 孝的現代分量和尊嚴(2)
- 魯迅評《二十四孝》的智慧(1)
- 魯迅評《二十四孝》的智慧(2)
- 魯迅評《二十四孝》的智慧(3)
- 孔子“色難”命題的現代問卷(1)
- 孔子“色難”命題的現代問卷(2)
- 從《孝經》說“弒師案”(1)
- 從《孝經》說“弒師案”(2)
- “孝”與商業行銷智慧(1)
- “孝”與商業行銷智慧(2)
- 《孝經》·孝·企業家(1)
- 《孝經》·孝·企業家(2)
- 《孝經》·孝·企業家(3)
- 再思:《孝經》與現代生活(1)
- 再思:《孝經》與現代生活(2)
- 再思:《孝經》與現代生活(3)
- 再思:《孝經》與現代生活(4)
- 再思:《孝經》與現代生活(5)
- 再思:《孝經》與現代生活(6)
《孝經智慧》篇二:《孝經》與《二十四孝》
《孝經》是經書,篇幅雖短小,但畢竟義理深邃,不易解讀。這與百姓之間,特別是在過去文盲充斥的時代,還是遠遠地隔離開了。
《二十四孝》以及此前的《孝子傳》等,其實就是用歷史故事對《孝經》進行的案例解讀,通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化解這中間的隔閡,在廣大的百姓中傳播著生動的“天經地義”的孝的教化。一直到今天,《二十四孝》又重新出現在各地的新的石刻中,展示在現代人的繪畫中,甚至精緻地印刷在當代的郵票上。此種能動的教化智慧, 值得今人深思與借鑑。
- 《孝經》的民間解讀本(1)
- 《孝經》的民間解讀本(2)
- 《孝經》的民間解讀本(3)
- 虞舜:孝感動天(1)
- 虞舜:孝感動天(2)
- 虞舜:孝感動天(3)
- 漢文帝:親嘗湯藥(1)
- 漢文帝:親嘗湯藥(2)
- 曾參:齧指心痛
- 閔子騫:單衣順母
- 子路:為親負米(1)
- 子路:為親負米(2)
- 郯子:鹿乳奉親
- 老萊子:戲彩娛親(1)
- 老萊子:戲彩娛親(2)
- 董永:賣身葬父(1)
- 董永:賣身葬父(2)
- 郭巨:為母埋兒(1)
- 郭巨:為母埋兒(2)
- 姜詩:湧泉躍鯉(1)
- 姜詩:湧泉躍鯉(2)
- 蔡順:拾椹供親(1)
- 蔡順:拾椹供親(2)
- 丁蘭:刻木事親(1)
- 丁蘭:刻木事親(2)
《孝經智慧》篇三:《孝經》智慧典藏
《孝經》的智慧深藏在歷史中,儲存在每個王朝的歲月里。人們或知道所有的歷史都是現代史,然而我們也可以說,古代的經典未嘗不可以轉化成“現代的經典”。因為具有現代思維的人們可以從中生長出、碰撞出、演繹出、評判出新的智慧來,滋養現代人的血脈,超拔現代人的靈魂。 如老子所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此真乃不朽名言。《孝經》如此,《孝經》的歷史智慧亦如此!
- 從《孝經》的“孝”字說起(1)
- 從《孝經》的“孝”字說起(2)
- 從《孝經》的“孝”字說起(3)
- 《論語》孝論的智慧(1)
- 《論語》孝論的智慧(2)
- 《論語》孝論的智慧(3)
- 《論語》孝論的智慧(4)
- 《論語》孝論的智慧(5)
- 《論語》孝論的智慧(6)
- 曾子與孝的故事(1)
- 曾子與孝的故事(2)
- 曾子與孝的故事(3)
- 曾子與孝的故事(4)
- 智慧:孝是會延衍滋生的(1)
- 智慧:孝是會延衍滋生的(2)
- 散點透視:漢代·孝·孝治(1)
- 散點透視:漢代·孝·孝治(2)
- 散點透視:漢代·孝·孝治(3)
- 散點透視:漢代·孝·孝治(4)
- 散點透視:漢代·孝·孝治(5)
- 首載古代正史的孝子傳(1)
- 首載古代正史的孝子傳(2)
- 《世說新語》與孝的記述(1)
- 《世說新語》與孝的記述(2)
- 《世說新語》與孝的記述(3)
- 明清皇帝教子讀本中的“孝”(1)
- 明清皇帝教子讀本中的“孝”(2)
- 孝的傳統的衰蛻(1)
- 孝的傳統的衰蛻(2)
《孝經智慧》篇四:《孝經》歷史與謎
在歷史的坐標上,《孝經》的生命之流,或喧騰,或潺緩,或幾乎斷流, 但一路流著、淌著、盤桓著,一路真實地映現時代的風光,一路忍受著歷史風雨的侵襲。《孝經》之河的兩岸擁立著孝文化之長林,只不過時或茂密蔥蘢,時或稀疏凋零,時或遭受砍伐。然而陰霾過後,陽光總是不會忘記繼續照耀著它們。
確實,《孝經》有太多的謎。若追問其著作者是誰?文本的流傳真相怎樣?為什麼歷代帝王如此熱衷於此?謎還真是連成了團,而成為謎團。然而這並不影響它自傲地置身於皇皇的中國文化的菁華《十三經》中,屹立千年。
- 《孝經》的作者之謎(1)
- 《孝經》的作者之謎(2)
- 《孝經》的作者之謎(3)
- 《孝經》的作者之謎(4)
- 《孝經》漢代發現之謎(1)
- 《孝經》漢代發現之謎(2)
- 鄭玄避難潛心注《孝經》(1)
- 鄭玄避難潛心注《孝經》(2)
- 鄭玄避難潛心注《孝經》(3)
- 唐玄宗與《孝經》(1)
- 唐玄宗與《孝經》(2)
- 唐玄宗與《孝經》(3)
- 唐玄宗的《孝經序》(1)
- 唐玄宗的《孝經序》(2)
- 唐玄宗的《孝經序》(3)
- 朱熹改編《孝經》(1)
- 朱熹改編《孝經》(2)
- 朱熹改編《孝經》(3)
- 朱熹改編《孝經》(4)
- 帝王·《孝經》·注講書傳(1)
- 帝王·《孝經》·注講書傳(2)
- 帝王·《孝經》·注講書傳(3)
《孝經智慧》篇五:《孝經》元典譯講
《孝經》今本僅有1799字,然而這兩千字還不到的經典,居然流傳了兩千多年,且至此21世紀依然不衰不朽。
孔子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經地義的。《孝經》之經,在於講述了天經地義的孝道。《孝經》之典,在於闡述了人本的根本之道。孝道的生命永恆,是因為能夠紮根在人的性靈的深處;《孝經》的生命恆久,則是因為能夠紮根在天經、地義、人行的廣袤之中!
- 開宗明義章第一(1)
- 開宗明義章第一(2)
- 開宗明義章第一(3)
- 開宗明義章第一(4)
- 開宗明義章第一(5)
- 開宗明義章第一(6)
- 開宗明義章第一(7)
- 天子章第二(1)
- 天子章第二(2)
- 諸侯章第三(1)
- 諸侯章第三(2)
- 諸侯章第三(3)
- 卿大夫章第四(1)
- 卿大夫章第四(2)
- 卿大夫章第四(3)
- 卿大夫章第四(4)
- 士章第五(1)
- 士章第五(2)
- 士章第五(3)
- 庶人章第六(1)
- 庶人章第六(2)
- 庶人章第六(3)
- 三才章第七(1)
- 三才章第七(2)
- 三才章第七(3)
- 三才章第七(4)
- 紀孝行章第十(1)
- 紀孝行章第十(2)
- 紀孝行章第十(3)
- 感應章第十六(1)
- 感應章第十六(2)
- 感應章第十六(3)
- 感應章第十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