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48年11月4日出生,江蘇吳江人。中共優秀黨員。1984年畢業於
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執教於
蘇州鐵道師範學院,為中文系主任、教授。曾獲鐵道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現任教育
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與食品貿易與文化方向博士生導 師,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兼任蘇州市語言學會副會長。被破格先後晉升為副教授、教授。曾應邀在中央電視台《
百家講壇》講《
王國維學術之境界》及《
老子與百姓生活》19場,在上海電視台《文化中國》講《孔子》系列30集,深受廣大觀眾歡迎,反響熱烈,被評為“最具親和力的主講人”。
研究方向
姚淦銘教授的學術領域廣泛,主要從事於甲金文、古韻訓法、書學理論、
王國維學術專題、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化、食品文化的研究。其學術研究求新求深,並重視交叉學科的開拓,成果頗豐。
文學專著
專著有:《
老子與百姓生活》、《再說老子與百姓生活》、《哲思眾妙門——老子今讀》、《《
王國維文獻學研究》、編校《
王國維文集》(四卷本)》、《
孔子的智慧生活》、《漢字與書法文化》、《漢字心理學》《禮記譯註》《先秦飲食文化研究》(上、下)、《趣談中國摩崖石刻》、《孝經智慧》、《<
大學>智慧》等,已發表160多篇文獻學、語言文字學等學術論文。曾獲國家圖書獎。
詩心鑄造師魂
姚淦銘教授在高校從教30多年,作為一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任教師,把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作為一種事業去追求,作為一種理想去奮鬥,作為一種藝術高峰去攀登,對教育事業的追求達到了一種藝術的忘我境界。 “用詩心鑄造師魂”是姚教授對從事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哲學闡釋,也是其人格的高度概括。其內涵為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深厚的感情,追求事業的真善美,熱愛學生,熱愛教育,為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他甘於清貧,甘於寂寞,不隨波逐流,為了堅守這份詩心,保持一種具有高尚的社會責任感的“初心”,消除外在物慾雜念的干擾達到“樂莫大焉”的境界,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者風骨和精神氣質。
勤奮積聚師慧
“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杯水”這是姚淦銘教授語重心長的一句話,也是其座右銘。姚教授對事業的至真追求充滿熱情,對學術的研究廢寢忘食,因為他深知教學與科研的互動和辨證關係,要當好一名高校優秀的教師,深厚的學力,淵博的知識、卓越的見識是其關鍵,而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可得,姚教授常年刻苦勤奮,甘於清貧,甘於寂寞,對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學潛心鑽研,他一方面重讀書明理,廣見博聞,一方面重自覺、自悟、自得,重天機、性靈和才情,在多年的科研教學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獨立自主的研究精神和創造能力。 姚教授筆耕不輟,碩果纍纍,出版學術著作10部:《
王國維文獻學研究》24萬字(
江蘇古籍出版社),《漢字與書法文化》23萬字(
廣西教育出版社),《哲思眾妙門——
老子今讀》14萬字(
百花文藝出版社)、《禮記譯註》54字(廣東教育出版社等)、《王國維文集》共四本160萬字(編校,文史出版社)、《趣談中國摩崖石刻》24萬字(百花文藝出版社)等。個人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又與他人合作論著多部。個人發表字數在400萬字以上。他的論著多次獲獎,比如《漢字與書法文化》獲國家圖書獎、《
王國維文獻學研究》獲無錫市社科一等獎,等等。
《無錫榮氏家族與高等教育事業》的研究課題已獲高教部批准,立項開展研究。此課題是研究無錫榮氏家族三代人與高等教育事業的結緣、貢獻與啟示。
匠心創新教學
姚淦銘教授勤於讀書,敏於思考,積聚了師慧,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為其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對教學姚教授把她當作一種藝術潛心鑽研,用匠心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教30多年,他主要從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工作,此外還從事夜大、成教、遠程網路教育等繁重的教學工作,他先後開設過漢語言文學的基礎課、選修課、公選課等10多門課程。面對各種層次的學生,始終兢兢業業,不僅鑽研教學內容,而且鑽研教學對象,因材施教。貫徹現代教學理念,重視教育方法的研究,將知識性、學術性和趣味性三者有機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課堂教學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一)創設意境,深入淺出。姚淦銘講授古代漢語、古代文化等課程,他的教學將精深的古典文化的學理知識以形象生動而富有情趣的語言藝術地傳達給學生,創設意境,深入淺出,常發人之未發,感人之未感,引人深思,富有啟迪。如“論語導讀”課,其主要是講解《論語》的內容,古代文學課有時會讓學生感到艱澀枯燥,但姚老師的《論語》課卻是妙趣橫生,不僅啟發引導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理解,而且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激活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和充滿智慧的思索。姚教授學力深厚,講課底氣充足,因此課堂教學充滿藝術魅力,他的教學溫文爾雅、娓娓道來,聽他上課如沐春風;他的教學智慧閃爍,充滿哲理,聽他上課如飲甘泉。
(二)古為今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姚淦銘擅長將書本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用古人的思想啟迪學生解決現代的社會問題,使書本上呆板的知識變得鮮靈活現,對學生的思想充滿啟悟。他常給學生說:“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關鍵是怎樣把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之中,教會學生運用知識,這才是老師的職責所在。”姚老師也一直在實踐這樣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他經常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多經歷,多歷練,投身現實社會,開創人生的一番事業,實現人生價值。
姚淦銘
(三)技藝高超,享譽海內外。姚淦銘教授的教學技藝高超,享譽海內外。在學校里,歷次教學質量檢查中,學生的優秀投票率均名列前茅。院內外學生常慕名來聽課,他的課堂人氣充足,同學們普遍感到聽姚教授講課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姚淦銘教授精湛的教學藝術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讚譽,自2004年以來,中央電視台CCTV10《
百家講壇》欄目邀請其講學,他作了有關
王國維、
老子文化的系列學術講演9場:
(1)王國維的學術三境界;
(2)老子其人;
(3)老子與現代人的心理平衡;
(4)老子談飲食之道
(5)老子談成功之道等。
觀眾達600萬以上,收視率高,反響好。央視此欄目繼續請他講演,而央視其他欄目也請他作另一專題系列的講演。他還出訪日本、台灣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得到了廣泛的讚譽。上海《解放日報》撰文稱譽他為“思想者”,並在“思想者”專欄以一個大篇幅刊登了他的照片、小傳、學術文章《
王國維於學術境界的睿識與歷練》,影響很大。
姚教授以其高遠的人生境界建樹了自己獨特的人格風骨,以其勤奮刻苦建構了自己深厚的學術功底,以其深思睿智創建了自己獨具魅力的教學藝術。
最具親和力
在2006年底,《文化中國》欄目根據觀眾投票,評選姚淦銘為最具親和力的講述人。而讀者也確實見識了他謙謙君子的風範。在圖書籤售的時候,姚淦銘準時出現在簽售現場,先是與早已排著隊的讀者連聲說“謝謝”,簽售中起身與每一位讀者握手。雖說場面不溫不火,但一個半小時的讀者隊伍始終未斷。
已經是名人的姚淦銘生活依然那么簡單———教書、讀書、寫書、買書……姚淦銘說自己最大的樂趣就是喜歡與古人進行無聲的“對話”,也喜歡和現代的學術大師進行“對話”。他常常勸誡自己的學生,要多學些中國經典文化,切忌盲目跟風,成功應該是一隻腳站在中國巨人的肩上,一隻腳站在外國巨人的肩上。
走進百家
在幾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姚淦銘一直是個“上座率很高”的講課者。2004年,
江南大學舉辦了一次錢鐘書學術研討會。姚淦銘的主題報告《錢鐘書與辭書學》被安排在最後一場,但15分鐘的講演中沒有一個學生提前離場,結束時更是滿堂喝彩。生動的報告,也吸引了正在現場進行報導的央視節目製作人。不久,《
百家講壇》就向姚先生伸出了橄欖枝。 如今,姚淦銘雖已名聲大噪,卻依舊精益求精。在《
百家講壇》做每一期節目,他都要花費15至20天時間做足功課,常常要幾易講稿。姚淦銘說:“我的演講與寫論文不同,要求通俗易懂、貼近百姓的生活,因此要換一種思路。比如不能過多地說到學術上的不同爭鳴,也不能過多地說明不同版本、出土資料的文字詞句的異文問題等等。”
讓聖人像俗人
姚淦銘將孔子選擇先從孔子的生活切入,比如講孔子是怎樣吃飯、穿衣、坐車、交友、學習等,發掘和還原了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孔子。姚淦銘說:“我就是要努力拉近老百姓和聖人之間的距離。誰說聖人就一定高高在上?孔子每天也唱當時的流行歌曲啊!”
姚淦銘坦言,自己的秘訣就是嘗試著把有關
老子、孔子的所學所著、 所思所得,來個“三轉”———轉變、轉化、轉活。“轉變”就是轉變角度,多從電視觀眾的角度來看自己的演講是否合他們的口味;“轉化”就是不能食古不化,要讓大眾看得進、聽得懂、記得牢;而“轉活”則是需要在講述中讓歷史人物“起死回生”,把那種死了的語言活潑潑地講述出來,把那種好像“過時”的智慧重新激活。
點滴中悟道
“道可道,非常道。”現代人怎樣悟道?姚淦銘說,
老子是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寫哲學,很美,很朦朧。要學《
老子》,首先就要進入他的語言語境中去。還有兩條。首先,要平心靜氣地慢慢學。其次,任何智慧要悟。他專門拆“悟”字,告訴大家“悟”是怎么回事。“悟”是一個“豎心邊”加一個“吾”,“就是說,任何智慧要用“我心”來悟,別人是代替不了的。這個悟,有時是頓悟,有時是漸悟。姚淦銘說:“要一點一點地悟。”我們要學道、悟道、踐道,一點一點地慢慢改變自己的人生。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態,超越人生的很多困惑,就可以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他在大講壇上還說,當我們人生的兩隻腳,一隻腳踏在
老子的肩膀上,一隻腳踏在孔子的肩膀上,站在東方的智慧和西方的智慧兩座山峰上,看的有多遠、多深。這就擁有了智慧。“可惜很多人不知道,終生和經典擦肩而過!”如果一個人做到四句話———古今融通、古西交匯、出入雙修、中西合璧,這樣的人能不成功嗎?
所以,我們現代人如果能聞其道、得其道、行其道的話,把老子的智慧轉化為我們的智慧,把古人的大智慧轉化成為我們現代人的智慧,這是一筆相當豐富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