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歷史傳說,
歷史沿革
孝泉舍利塔是四川省現存唯一的一座元代磚塔,它是研究四川磚塔演變過程的重要實物佐證。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升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孝園現面積有5000多平方米,正處於興復建設之中,今後將以反映孝泉歷史文化為核心,把它建設成一個袖珍型的人民公園。
建築結構
經樓始建於明朝,屬延祚寺。屢經後世繕修,最近一次修繕是民國乙亥(1935年),由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釋能海、漢藏法師,前四川省佛協主席釋昌圓,寶光寺退院釋常樂,文殊院方丈釋法光等人出面維修,今經樓頂部梁脊上還有能海等人的題記。
經樓為二,一左一右,經樓之間原來還有經堂,經堂內有八道扁額。原來的經樓左右側還有迴廊通寶塔。十年浩劫,經樓毀壞很大,木板壁上原鐫有的字畫木刻,幾有半數為人剜去,今殘存的21塊,內容全為佛家褐語,中有大書家謝無量的書刻,彌足珍貴。經樓台現正在維修。
三孝園,位於今孝泉鎮東北,龍護舍利寶塔下,1988年新修。大門形制基本上仿照以前的姜孝祠,橫額書“三孝園”三個隸字,兩旁有兩副詠姜家孝事和孝泉風土的楹聯,門楣上頭有小型彩色泥塑,四周紅牆綠柳,風景清幽。
進了大門,迎頭便是姜公殿,殿內是“一門三孝”的塑像,安安在正中,兩旁是姜詩和龐氏夫婦。右廊里是以三孝故事為主題的八組彩色泥塑。以後在廊前,還將立一“二十四孝”的大型石刻浮雕。左首是“湧泉躍鯉”池,池邊是藏龍井亭(1991年新建),亭內有一仿古大鐘。亭側是“鴻夷宮”茶園,供遊人歇足休憩,也是老年人文化娛樂的好地方。池周翠柳依依,有假山,有盆景,十分雅致(1990年修茶園時出土一塊小石碑,上鐫“鴻夷宮”三字,茶園遂以此名,石碑今鑲在井亭上。)。
姜公殿後是藏經樓,經樓始建於明朝,屬延祚寺。屢經後世繕修,最近一次修繕是民國乙亥(1935年),由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釋能海、漢藏法師,前四川省佛協主席釋昌圓,寶光寺退院釋常樂,文殊院方丈釋法光等人出面維修,今經樓頂部梁脊上還有能海等人的題記。經樓為二,一左一右,經樓之間原來還有經堂,經堂內有八道扁額。原來的經樓左右側還有迴廊通寶塔。十年浩劫,經樓毀壞很大,木板壁上原鐫有的字畫木刻,幾有半數為人剜去,今殘存的21塊,內容全為佛家褐語,中有大書家謝無量的書刻,彌足珍貴。經樓台現正在維修。
歷史傳說
古時在鎮西北有一口八角形的井,井裡騰躍雙鯉,捕之不住,乃神龍也,因之八角井被喻為神泉。後來,故鄉出了中國24孝之一的“三孝子”--姜詩、姜詩之妻龐三春和他們的兒子安安。載入史冊的24孝故事“湧泉躍鯉”,就把“神泉”和“三孝子”聯繫在了一起。漢時,人們為了紀念神泉和“三孝子”,就在八角井東北6米多的地方修建一塔。至隋時塔損僅剩塔基,當時佛教已廣泛傳入川內,有僧人在原塔基之上修建木塔,取名“龍護舍利塔”。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年),安西府人趙文德、趙文禮兄弟出資改修磚塔,這就是現在看到的龍護舍利塔。其塔基呈四方形,每邊長13.3米,塔身13層,高約30米,塔內5層,每層中為心室,心室外壁設旋轉蹬道可直達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