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羅營

孛羅營村是王四營鄉下轄的一個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孛羅營
  • 管轄地:王四營鄉管轄
名稱來源,歷史過程,

名稱來源

北京地圖上,孛羅營並不難找。您先找到東五環路,再找到它與京瀋高速公路相交的五方橋。橋的西南方向,就是孛羅營村,屬王四營鄉管轄。
孛羅營長期不通公交。30路、34路延長到這裡;這次,又開通了從孛羅營到勁松橋東的535路,大北窯東到半壁店的11路也延長到此,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有趣的是,“孛”字的讀音曾引起爭議。有網友認為,公車的電子報站讀作bó是錯誤的,應讀bèi,因為《新華字典》只收這個讀音。也有網友指出,《現代漢語詞典》收了“孛”字bó、bèi兩音,但是,我在當地聽到村民是用近郊方言讀為“bō”,故國語中讀為bó更合理。這個字的讀音還是要結合地名來歷進行分析。

歷史過程

一般的方誌上這樣解釋村名的來歷:成吉思汗南下中原,命大將軍孛羅率部駐紮於此,故名。我問了懂蒙語的朋友,他認為“孛羅”很可能是“Boro”的音譯(因為我不懂蒙語,只能用拉丁字母模擬發音);元朝經常以“孛”字對譯“Bo”這個音節,如帝王姓氏“Borzigin”譯為孛兒只斤。看來,孛羅營的“孛”字確實應讀bó。可是,這位神秘的孛羅又是何許人也?方誌中所述有限,我在《元史》找了半天,覺得最可能的便是孛魯。孛魯(1197年-1228年),也可譯作博羅、孛羅,是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木華黎的長子,驍勇善戰,善騎射。
1227年,率軍攻占金國多處要地,“師還,至燕,獵於昌平,民持牛酒以獻,卻之。”看來孛魯到過現在的北京,還曾命“千戶按札統大軍駐河北,備金。”但資料奇缺,只能找到這么一點蛛絲馬跡,不足以證明他就是使“孛羅營”得名的人。我向村民請教這個問題,大家也說不上來。
據方誌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孛羅營還有900畝耕地,村民多以種植業為主,少部分到焦化廠工作。然而,我根本沒看見農田。一位老大爺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去城區工作,外來人員則以糧油批發、汽修、五金為業。
我離開總站,沿小路向北,走到第一個路口,右轉前行,在路北發現了京朝車輛管理所的新址。車管所剛剛由通州區小潞邑村搬遷至此,據說新址在前兩天已開始對外辦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