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電視視野中的字幕新聞,背景:字幕新聞為什麼,NNN的另類途徑,資訊多渠道的實現,網路時代對人們視覺的影響,大螢幕電視的普及,字幕新聞出現的意義,“讀”電視時代與觀眾收視,拓展電視生存與發展空間,對采編人員的挑戰,字幕新聞應注意的問題,準確性,編輯與播出,責任制,內容的廣延度,
概述
海軍專家稱韓美軍演為中國海軍提供練兵契機
7月初,中國海軍東海艦隊組織由數十艘艦艇和十餘架戰機組成的大型海空編隊,在東海某海域進行例行性海空實兵實彈演練。
資料圖: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母
近段時間,有關韓美聯合軍事演習中美國核動力航母是否進入黃海水域廣受關注,多數媒體及專家學者的關注點都集中在美核動力航母進入黃海後對我京津門戶的直接威脅,以及對我國安全半徑和防衛邊界的挑戰,國人為此不開心者甚多。其實,在面對難以避免其發生的挑戰或威脅時,不妨以積極的心態,採取積極的措施去應對和化解。 派出海軍兵力到公海上去主動“蒞臨觀摩”,既能化解困境,還可能會有一些軍事上的“意外收穫”。
中國是韓美軍演的隱形目標,這是一個基本的政治判斷。表面上看,韓國在不斷推進對朝鮮的強硬姿態過程中,戰略魄力與軍事自信不足,希望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為其壯膽。實際上眾所周知,朝鮮海軍實力根本不及韓國海軍,更別提與美國海軍相比。然而,美國硬要派出龐大的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到中國近海進行針對朝鮮的演習,其背後的寓意不被懷疑才怪。特別在美國執意推動對台軍售和美軍高層頻頻發表對華強硬言論之後,美航母打擊群的劍鋒所指更難讓人相信只是朝鮮。因此,在韓美“牛刀殺雞”式的軍演中,中國不是無關的看客,而是一個被隱形了的目標。
在有了上述判斷後,我們還要看到,韓美軍演為中國海軍提供了一個練兵契機。航母打擊群是美國對外霸權政策的一個王牌,也是對我國實施威脅的主要介入兵力,但其多遠離我國近海,與我海軍直接遭遇的機會很少。從軍事角度上看,軍事演習通常以模擬實戰為主,其指揮流程、通信手段與方法、武器裝備使用、防禦層次等方面遠比日常的巡航和訓練更複雜、更有價值。一些在平時巡航和訓練時限制使用的通信密鑰、通信頻道、雷達頻率、聲納功率等,通常會在軍事演習中開啟或閃現,飛彈與魚雷等武器裝備的電磁特徵也有較真實的體現。此外,韓美兩國海陸空各軍兵種配合與默契程度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情報。
積極應對韓美軍演有助於未來類似困境的化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美國派出核動力航母進入黃海軍演,也可視為美國對中國反應的一種試探,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自從“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退役後,“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一直負責為美國“看管”西太地區,“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自從部署到日本以來尚沒有進入中國近海進行軍演的先例。如果美核動力航母進入黃海軍演後中國不採取措施應對,有可能被美國視為開了先例,掌握了中國對類似事件的立場和態度,造成美國對中國安全半徑的不斷誤判,其航母打擊群可能會把進入中國近海作為常態事件,肆無忌憚地出現在黃海、東海和南海。
因此,中國對於首次進入近海的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態度、立場和應對措施很重要,具有示範意義。如果美軍航母戰鬥群每次到中國近海活動時都會遭到中國海軍“圍觀”或“透視”,或將有助減少或避免公然挑戰中國防禦界線事件的發生。▲
電視視野中的字幕新聞
從狹義上看,字幕新聞是獨立於電視畫面,對過去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文字報導樣式。它多以滾動的形式出現,因此,也可稱之為滾動新聞。如CCTV新聞頻道和鳳凰衛視中文台、資訊台播出節目時螢幕下方的字幕條。本文所論取狹義上的字幕新聞。
事實上,CCTV在1984年就開始用字幕新聞,以提高時效,而在1987年曾中斷正在進行的節目發布《蔣經國逝世》的訊息,就是用字幕新聞的形式播出:“各位觀眾,現在報告最新訊息……”另外,在奧運會和亞運會等大型體育比賽中,最新戰況也常被處理成字幕新聞形式。
如果說CCTV在以前使用字幕新聞僅僅是在迫不得已之時才用,那么,在新聞頻道試播時,滾動字幕成為24小時(目前並非完全意義上的)的常態形式,這是發人深省的。
背景:字幕新聞為什麼
新聞以字幕的方式在螢屏上呈現,顯然不是無緣由的。在鳳凰衛視資訊台,字幕新聞幾近全天候滾動,在美伊戰爭直播中,甚至在插播廣告時也不例外;而CCTV“直播伊拉克戰爭”中,最新訊息也是不停歇地在螢幕下方游移,白岩松多次盯著字幕找出談話由頭。由此可見,在時代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新聞和收視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已有了新的內涵。
NNN的另類途徑
我們說電視直播是將TNT (TODAY NEWS TODAY)進化到了NNN(NOW NEWS NOW)。然而由於各方麵條件限制,要做到NNN是不可能的。“有大事時,我在”只是新聞人的理想而已,因為天下“大事”何其多,而憑藉電視台的資源也不可能全面出擊,何況播出通道也是稀缺資源。但一個悖論是: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含新聞節目)的同時也想知道當前畫面以外的更多動態新聞。
因此,字幕新聞的滾動播出,以適時更新的方式滿足了觀眾對新聞時效性的要求,而這種多以標題出現的新聞極大地消除了觀眾對一定時段信息的不確定性,從另一種渠道滿足觀眾“我在現場”的心理。
資訊多渠道的實現
在傳統意義上,電視是雙通道媒體,即“聲畫並舉”,字幕長時間用於電視文藝作品(如電視劇、電視散文等)。字幕新聞的出現與堅持,改變了觀眾的收視的渠道:它是與電視聲音畫面無關的另一個嶄新通道。
因此,字幕新聞無疑豐富了電視畫面,它實實在在的信息“快車”形式給觀眾提供了了解新聞的另一種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電視不僅是可視、可聽,也是可“讀”的媒體,這甚至可以認為是人們閱報習慣的一種電子化移植。
網路時代對人們視覺的影響
據CNNIC2003年1月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 我國上網用戶總數達到5910萬人,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9.8小時,用戶平均每周上網天數3.4天。而用戶上網最主要的目的“獲取信息”占的權重高達53.1%。
而在網路媒體的特點中,無比巨大的信息量無疑是其最顯著的特點,多媒體、超文本的存在方式無疑在給人們信息選擇自由的同時,也對人們的選擇能力提供了難得的訓練機會。
由於上網人數越來越多,他們對同一屏上信息的多樣化、繁雜性早已司空見慣,並能各取所需地選擇服務。在現實中,邊聽歌邊聊天,邊瀏覽網頁的人是比比皆是。──正是現代人對於多種感官的組合使用使得對信息接收的效率大大提高。這成了字幕新聞出現與張揚的民眾基礎。
大螢幕電視的普及
21英寸的彩色電視是10年前的主流機型,而今天29英寸成了主流之選,背投電視則成了小康之選。
螢幕的擴大,實際上為電視信息多渠道的傳播提供了物質平台(容量擴大):可以對螢幕進行多版塊分割,使其呈現多層次,並可開闢多的視覺通道。
字幕新聞出現的意義
字幕新聞的出現是以客群為本位的一個重要轉變,服務多樣化,使得觀眾多需求的滿足,這無疑對電視人還是觀眾都是一大觀念變革。
“讀”電視時代與觀眾收視
字幕新聞的出現,其意義從大的方面說,可以視為“讀”電視時代的來臨,這顯然是對傳統收視習慣的擴展。而這樣的直接的結果是,電視人的製作和播出理念應有大的更新,以適宜的字幕形式呈現給觀眾;而有的觀眾可能對畫面和聲音不太感興趣,卻對字幕新聞情有獨鐘。需要指出的是,字幕新聞給聽力語言殘疾人獲取各類信息做出了貢獻,給了他們看“手語”之外的一種新聞接收選擇。
拓展電視生存與發展空間
字幕新聞的出現,可視作面對網路媒體和報紙挑戰的一種應對策略。字幕新聞的時效堪與網路媲美,而標題式新聞的編輯法正迎合報紙“讀題時代”的到來。這一雙贏策略在於:既穩住原有的收視群體,又有可能奪取“網民”和讀者,無疑拓展了電視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對采編人員的挑戰
有了常態的字幕新聞之後,這就意味著傳統觀念中的螢幕已然發生了變化,對攝像的構圖造成了影響,同時向編輯人員提出了挑戰,特別是在播出節目中本來就有字幕的情況下,如何才能使螢屏顯得美觀、自然而不累贅,怎樣才能顧及到觀眾的視覺舒適,這些都對今後節目的製作與播出提出了新的課題。從好的方面來說,這實際是“以觀眾為本”的應有之義。
字幕新聞應注意的問題
鑒於字幕新聞成為常態在大陸剛剛開始,又加之大多數省級衛視重視不夠,因此對字幕新聞來說,有著清醒的認識是必要的。
準確性
由於字幕新聞多屬標題新聞或曰一句話新聞,準確性的意義就不在於5W俱全,而是應將最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怎樣用最經濟的文字呈現,且不讓人產生歧義;同時,還要求字、詞不要出現錯字、別字,句子不出現語法錯誤,因為字幕新聞對於規範使用字、詞、句理應承擔起表率的作用。
編輯與播出
字幕新聞雖是一條條地呈現螢屏(線性),但在編輯時應考慮根據新聞價值的大小排序,並採用同類型信息(如分行業,國際、國內)集納式編輯,以有利於觀眾對信息的消化、吸收,強化傳播效果。同時,新聞組的更新頻率也是應該考慮的,總不能整天滾動的都一樣。我們認為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有選擇性地更新。
另外,字幕新聞應使用獨立的底色以與畫面相區別,有利於觀眾“讀取”。如鳳凰衛視資訊台即採用了黃色為底色。
對字幕新聞滾動條的多少,則應根據時下主流電視機型的規格大小定奪,建議在現時不超過兩條。
責任制
在我們的不完全統計中,鳳凰衛視中文台、資訊台的每一次字幕新聞組前後均有鳳凰的台標,在內地,廣西衛視則在每一條字幕新聞前均有台標“引路”。
這看似是小的舉措,我們認為是負責任的表現,且應大力提倡:它僅體現了特定台的新聞選擇標準(可視為一種智慧財產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電視台形象推廣的必要環節。我們還建議在每一組新聞後註明編輯人員姓名,不只是因為要將責任落實到人,這也是對人勞動的尊重。另外,在必要時應註明新聞來源,以確保信息的權威性和真實性。
內容的廣延度
經觀察,現有的字幕新聞側重於時政,因此顯得觀照面過於窄小。我們建議可適當補充一些服務性信息,如天氣預報,重要節目預告,停水、停電通知,重要文藝活動告示等。這些類似信息可適時插入,頻次不宜過多,但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是電視台“三貼近”的一項舉措,自然會有較好的觀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