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
草本,無毛,高3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有分枝。葉對生,下部及中部葉有長柄,二次羽狀全裂,
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
全緣;上部葉無柄或下延成翅狀柄,線形。
頭狀花序多數,有細長花序梗,徑2-4厘米,排列成傘房或疏圓錐花序狀。
總苞半球形,總苞片外層較短,長約3毫米,內層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頂端尖。舌狀花黃色,舌片倒卵形,長8-15毫米,管狀花紅褐色、狹鐘形。
瘦果長圓形或紡錘形,長2.5-3毫米,兩面光滑或有瘤狀突起,頂端有2細芒。
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原產於北美。中國各地常見栽培。喜光照,忌陰蔽,怕風害;喜濕潤氣候土壤,過於乾旱則分枝較少,植株發育緩慢;花期如缺水,會影響花的數量和質量;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性或微鹼性。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期需要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喜陽光充足,耐寒力強,耐乾旱、耐瘠薄,在肥沃土壤中栽培易徒長倒伏,涼爽季節生長較佳。
繁殖方法
播種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方式為條播。由於兩色金雞菊種子小而輕,播種時將兩色金雞菊種子與細沙均勻攪拌後條播。播種深度控制在1-1.5厘米,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播種後進行滴灌使土壤保持濕潤,這是保證出苗率的關鍵技術。
栽培技術
整地做畦
通過整地,改善土壤的耕層結構和地面狀況,協調土壤中水、氣、肥、熱等,為作物播種出苗,根系生長創造條件。整地包括土壤翻耕、地面平整、做畦、鋪設滴管帶等多項作業。整地直接影響到兩色金雞菊的播種質量及生長發育,要做好根茬粉碎還田,人工揀淨和去除根茬殘體,要深松整地,做到上實下虛,無坷垃、土塊,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及時鎮壓,達到待播狀態,為兩色金雞菊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整地完後開溝 (寬度50厘米,深度30厘米),先畝施
有機肥2000千克左右,然後畝施
磷酸二銨約20千克。畦做成高畦或平畦,並在畦間鋪設滴灌帶。
栽植管理
兩色金雞菊出苗後約一個半月長至7-8片真葉時可以進行間苗移栽。移栽的深度8-10厘米,栽後壓實,立即澆水。一般株行距應保持株距為3-5厘米,行距為40厘米。栽後進行正常的田間管理與肥水管理工作。
中耕除草:鋤草鬆土結合,以鋤草為主。第一次,第二次要淺鋤;第三次,第四次中耕時,在植株根部培土,保護植株不倒伏。每次中耕,應注意勿傷莖皮。中耕次數應視雜草而定。
打頂摘心:間苗或移栽株距較大(30厘米左右)的兩色金雞菊在開花前要進行2次摘心,一次促生更多的開花枝條。一般情況下,當兩色金雞菊生長到10-15厘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以此促進側枝的生長。當側枝生長至10-15厘米,進行第二次摘心並開始塑造合理株型增加兩色金雞菊產量。
肥水管理:兩色金雞菊與其他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要遵循“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根據土壤濕度情況進行兩色金雞菊栽培區的滴灌澆水。還要考慮天氣情況,下雨的時候控制滴灌;沒有下雨,也不能滴灌澆水的時候,人工澆水,為兩色金雞菊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水分條件。兩色金雞菊移栽結束後,根據土壤墒情澆水,水量要小,可不追施肥料。植株摘心後水分需求較多,可以結合兩色金雞菊苗的長勢滴灌澆水並進行追肥,追肥量要合理,打頂前後可追施尿素5千克/畝。
採收加工
採花:兩色金雞菊一般從播種到採收60-90天,隨海拔高度增加,採收時間延後。前期花大,後期花小。採收期一般7-10月,採花時間選擇在每天早晨露水已乾時進行,選擇花朵大部開放、花瓣平直、花心展開時用食指和中指夾住花柄,向上折斷。這樣採摘的兩色金雞菊水分少、乾燥快、質量好。每隔2-3天採摘1次。
加工(乾制):採下的鮮花立即乾制,切忌堆放。採摘的鮮花最好烘乾或陰乾,不能淋雨,否則花的色澤不好。採用陰乾的兩色金雞菊應及時放置在房間中竹簾或其他晾具上,疏鬆鋪開,只能鋪一層,每天進行手翻,切忌劇烈翻動,以免影響品質,7-12天后收起。放置數天后再曬1-2天,花心完全變硬即可根據兩色金雞菊質量進行分級貯藏。一般5千克濕花可晾曬1千克乾花,每畝可產乾菊花30-50千克。
主要價值
觀賞及食用:兩色金雞菊主要作為景觀植物栽培。由於兩色金雞菊生長環境少污染,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成分,可作為一種茶飲。兩色金雞菊在無污染純天然環境生長,純手工採摘和製作,是所有菊花茶中的珍品,不僅其如陳年普洱或紅酒般色澤紅艷,香氣撲鼻,口感極佳,而且兩色金雞菊擁有非常顯著的藥用及保健價值,是與天山雪蓮齊名的名貴藥材。
藥用:該品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和胃健脾之功效。研究發現,兩色金雞菊中含有胺基酸類、多糖類、多酚類、有機酸類、黃酮類、揮髮油類、甾類和香豆素等化學成分。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其具有改善血脂、調節血糖、降低血壓、抗菌及抗氧化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