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

孔子集語

孔子集語》是關於孔子言行事事跡的文字彙編,傳世有兩種:一是宋朝薛據輯的兩卷本,二是清朝孫星衍輯的十七卷本。

薛氏輯本被收入《四庫全書》,孫氏輯本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後者不但從文字數量上超出前者六七倍,而且從編輯品質上也大大超過前者。

基本介紹

  • 本名:孔子
  • 字號:仲尼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魯國陬邑昌平鄉
  • 出生時間:前551年9月28日
  • 去世時間:前479年4月11日
  • 主要作品:論語
  • 主要成就: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內容簡介,《孔子集語》表,序言介紹,目錄列表,

內容簡介

孔子集語》·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宋薛據撰。據字叔容,永嘉人。官至浙東常平提舉。林德陽《霽山集》有二薛先生文集序曰:薛氏世學蓋三百年。玉成公學於慈湖楊敬仲,刊華據實,猶程門緒餘。偽學禁興,只手衛道,著伊洛源流,各為譜傳。又以弓冶授其子叔容公,志宏力毅,負荷千年。念聖遠言湮,為《孔子集語》二十卷,即是書也。此本但分二十篇,僅有三卷。殆舊以一篇為一卷,後人並之歟。所列書凡三十餘種。其凡例謂《曾子》、《大戴禮》、《孔叢子》、《孔子家語》四全書及《左氏》、《莊子》、《荀子》、《列子》概不採及,惟見於他古書者采之。然《孔子世家》列在正史,不僻於《孔叢家語》,且既雲不錄《大戴禮記》,而顏叔子第十二乃又引其一條,亦自亂其例。至引說文黍可為酒,禾入水也,一貫三為王,推一合十為士等語,並數條為一條,義不相貫,尤為失倫。他若《韓非子》說林下、內儲說上、內儲說下、外儲說左上、外儲說右下、難一、難三諸篇,可采者幾二十條,而此書所引僅三條。若《淮南子》主術訓、繆稱訓、齊俗訓、道應訓、人間訓、泰俗訓諸篇,所可采者不下十餘條,而此所引者亦僅三條。則其餘掛漏,可以概知。又文翔鳳《雲夢藥溪談》,摘其五酉一條,引《搜神記》而諱其所出,又訛五酉為五酋,則駁雜舛錯,亦所不免。特所錄尚多秦、漢古書,殘篇斷句,或可藉此以僅存。故考古者亦不能廢焉。
孫星衍,字伯淵,一字淵如,號季仇、微隱、芳茂山人,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生於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卒於嘉慶廿三年(一八一八年),是清朝著名的考據學家、金石學家、訓詁學家。孫星衍歷官山東兗沂曹濟道兼管黃河兵備道,山東督糧道權布政使。(《清史稿·孫星衍傳》)作為一個著名的藏書家和學者,他對薛氏輯本很不滿意,於是在晚年引疾歸田後,與其族弟星海、侄婿龔慶一起檢閱群籍,從《易十翼》、《禮小戴記》、《春秋左氏傳》、《孝經》、《論語》、《孟子》,《孔子家語》、《孔叢子》、《史記·孔子世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以外的八十三種典籍中采輯了八百一十三條孔子言行記錄,並仿照《說苑》的體裁按類編排,共分十四篇十七卷,前十篇反映孔子的基本思想,後四篇多屬於孔子的生平事跡和寓言故事。初稿纂成之後,他又請著名學者嚴可均進行審校,前後歷時六年成書。值得注意的是,孫氏輯本不止重視材料的收集,還註明每一條材料的出處,並把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排列在一起,而且對疑文脫句加以按語進行校勘,因而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當然,此書是從浩繁的古籍中逐條查閱輯錄而成,難免仍有所缺失。後來王仁俊作《孔子集語補遺》增補七十七條,李滋然作《孔子集語補遺商正》,再補八十九條。今人郭沂將這三部書進行了校點和整理,並補入了《論語》、《孔子家語》、《孔叢子》以外孫書未收錄的材料以及新出土的馬王堆帛書《易傳》和八角廊竹簡《儒家者言》。
孫氏輯本《孔子集語》首刊於嘉慶二十年,收入《平津館叢書》,扉頁題有“冶城山館藏版”。此版刊刻時將所輯文字的出處以陰刻白文置於段首,以篇為段,如有彼此互見的文字,則只將首條置頂,其餘低置一格,列於其後。此版嚴可均《序》置於書首,次及《孔子集語表》,次及《篇目》、正文,每半頁十一行,滿行二十字。因該版為孫星衍組織編撰刻印,故通稱“陽湖孫氏本”,又因收入《平津館叢書》,亦稱“平津館原本”。
光緒三年,以校刻精良著稱的浙江書局據平津館原本重新校刻《孔子集語》,汪詒壽任總校,收入《二十二子》,通稱“二十二子本”或“浙江書局本”。此版刊刻時將所輯文字的出處以陽刻置於段首,並加方括弧以示區別,全書除卷十四至卷十七外,各卷卷首下均註明“平津館原本”,全書各卷卷末均署有總校和分校者姓名,每半頁九行,滿行二十一字,篇章順序與原本相同。
光緒十年,江蘇吳縣朱記榮重新校刻《平津館叢書》,他親自校勘了《孔子集語》。此版糾正了平津館原本的衍損之處,刻工精美,每半頁十一行,滿行二十字,與原本同,但在編排上把《孔子集語表》放在了《篇目》之後。由於這是重校本,而扉頁題有“光緒乙酉夏白堤八字橋朱氏槐廬家塾珍藏”,所以此本又稱“重校平津館叢書本”或“朱氏槐廬本”。
另外,依據陽湖孫氏本校刊的《孔子集語》分別有:光緒十九年上海鴻文書局刊本,編入《二十二子》和《二十五子匯函》;光緒二十三年上海文瑞樓刊本,收入《子書二十二種》、《子書二十三種》和《子書二十八種》;同年,湖南新化三味書局刊本,收入《二十二子》;民國九年上海五鳳樓石印本,收入《子書四十八種》;民國十二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收入《三十六子全書》。

《孔子集語》表

山東督糧道孫星衍稽首頓首上言,臣所撰《孔子集語》十四篇成,謹奉表上進者。伏以黃顓授道,丹書備北面之儀;河洛浮圖,元扈有東巡之典。蓋折衷俟諸至聖,而稽古所以同天。欽惟我皇上雅詠宗經,臨雍尊聖。如天蕩蕩,堯本難名,猶日孜孜,禹思聞善。芻蕘之所必采,謨訓況有明徵。昔在孔子,微言大義,史氏有將絕之虞,性道文章,及門有難聞之嘆。故易翼、麟書而外,緯候載其遺言,《孝經》、《論語》之餘,子史傳其佚說。吾無隱爾,絕賢哲之讚詞,天何言哉!托素王之眇論,而籍亡七國。書散嬴秦,畏鑽仰之高堅,孰網羅其放失?
拜恩繡斧,承乏奎婁,慕禮器而升堂,歷歲時以載筆,識大識小,一話一言,靡不綜其異同,征其典據,撞鐘以莛,冀有餘音,集腋成裘,多存粹白。其六經所載,謹避雷同,三豕傳訛,悉加讎正。或有寓言依託,小說流傳,恐魚目之混珠,窺豹斑而撥霧,醇疵不雜,仿晏嬰內外之篇,事類相從。比《說苑》區分之目,視宋臣薛據之帙,採獲加多。勘曹氏廷棟之書,增刪期當。昔方言屬草,有子駿之旁求,封禪留書,因所忠而奏上。臣職容專達,病久罷閒,附闕里之上公,述聖門之祖德。恭呈乙覽,或為座側之資,廣布儒林,聊比壁中之簡。臣無任屏營惶恐,瞻天望闕,踴躍歡忭

序言介紹

孔子集語》者,陽湖孫觀察星衍字伯淵所撰也。孔子修百王之道以詔來者,六經而外,傳記百家所載微言大義,足以羽儀經業、導揚儒風者,往往而有。其纂輯成書者,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王勃《次論語》十卷,皆不存見。存楊簡先聖大訓》十卷、薛據《孔子集語》二卷、潘士達《論語外篇》二十卷,而薛書最顯,不免掛漏。近人曹廷棟,又為《孔子逸語》十卷,援稽失實,不足論。
嘉慶辛未歲,觀察引疾歸田,惜儒書闕失,乃博搜群籍,綜核異同,增多薛書六七倍,而仍名之為《孔子集語》者,識所緣起也。其纂輯大例,《易十翼》、《禮小戴記》、《春秋左氏傳》、《孝經》、《論語》、《孟子》,舉世誦習,不載。《家語》、《孔叢子》,有成書專行,不載。《史記》孔子世家、弟子傳,易檢亦不載。其餘群經傳注、秘緯、諸史、諸子,以及唐宋人類書,巨篇只句畢登,無所去取,皆明言出處篇卷。或疑文脫句,酌加按語,或一事而彼此互見,且五六見,得失短長,可互證得之。
逾年,初稿成。又二年,屬其友人烏程嚴可均,略仿《說苑》體裁,理而董之。覆檢群書,是正訛字,更移次第,增益闕遺,為十四篇:勸學第一,孝本第二,五性第三,六藝第四,主德第五,臣術第六,交道第七,論人第八,論政第九,博物第十,事譜第十一,雜事第十二,遺讖第十三,寓言第十四。篇各為卷,六藝、事譜、寓言卷大,分為上下,以十四篇為十七卷。勸學等篇,與正經相表里。遺讖不醇,寓言蓋依託。乃雕版於金陵,公諸後世。

目錄列表

卷一 勸學一
卷二 孝本二
卷三 五性三
卷四 六藝四上
卷五 六藝四下
卷六 主德五
卷七 臣術六
卷八 交道七
卷九 論人八
卷十 論政九
卷十一 博物十
卷十二 事譜十一上
卷十三 事譜十一下
卷十四 雜事
卷十五 遺讖
卷十六 寓言上
卷十七 寓言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