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本片分上下兩集,總時長約100分鐘。上集《抉擇》內容主要講述孔子父母的驚世婚姻,以及尼山致禱、遷居曲阜等故事。下集《啟聖》講述孔母顏徵在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將孔子塑造為理想遠大、毅力堅韌、多才多能、進取向上的少年才俊的故事……
分集劇情
上《抉擇》
顏氏出自小邾國國君之後,顏徵在自幼讀書習字,成為那個時代少有的知識女性。17歲那年,她做出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嫁給年過六旬的老英雄、聖人商湯的後裔叔梁紇。
《史記》上語焉不詳的一句“野合”,讓顏徵在蒙受了長達2500年的污名,而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和典籍研究最新成果,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婚後,顏徵在和叔梁紇選擇“野居”於四公里外的尼山腳下,遠離塵世嘈雜,顏徵在經常向尼山山神祈禱,乞求得到一個健康聰明的兒子。
公元前551年,顏徵在於尼山附近生下孔子,僅僅三年後,叔梁紇撒手人寰,顏徵在又一次作出了人生中的重大抉擇:帶兒子離開陬邑,遷往曲阜。儘管自身難保、茫然無計,但她毅然將庶子孟皮也帶在身邊,撫養成人。顏徵在的身上體現的仁義與博愛,深刻影響了孔子幼小的心靈。
下《啟聖》
魯都曲阜深厚的禮樂文化,潛移默化影響著少年孔子的興趣愛好,當他用泥巴捏著粗陋的禮器,笨拙地模仿祭祀動作時,顏徵在沒有呵責,而是欣慰地鼓勵、引導著孩子,她期望的那顆文明的種子正在孔子的心田萌發。
在母親影響下,孔子一生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他“睡有寢衣,齊有明衣”,“食不言,寢不語”。從顏徵在的名字來看,她的家族很有可能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並通過她將對音樂的天賦和熱愛傳遞給了孔子。貫穿一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由生活磨礪造就的責任感,是母親賜予孔子的寶貴禮物。
“顏母”,不以傑出的夫姓“孔”來命名,而是以自己的姓氏來定位,這個自古以來中國女子少有的特殊稱謂,昭示著這位母親的偉大不只是“母以子貴”,還在於她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貢獻。作為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孔子傳承自母親的稟性,很自然地被滲透到他的學術主張中,進而對中華文明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534年,孔子17歲那年,顏徵在完成了引路人的職責,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她育子成聖的功績,永遠鐫刻於廟堂,銘記於人心。
獲獎記錄
獲第29屆中國紀錄片獎
主創團隊
以上是部分主創人員名單,完整名單參考片尾
作品評價
本片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深度挖掘、專家學者的解讀以及真實細膩的表現方式,再現顏徵在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向母愛精神和母教理念致敬。紀錄片還通過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人文情懷、母愛文化等核心價值觀,向現代人們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孔子研究院評)
再現兩千五百多年前一位“非著名”的歷史人物,卻面臨史料、遺存極度匱乏的窘境;紀錄片的學術嚴謹性不容許“戲說”,卻必須以故事化的講述迎合現代電視觀眾獵奇的胃口。如何同時滿足這些看起來苛刻的條件呢?這部片子打破時空局限,藉助當今和國際上的人物事件,今為古用,洋為中用,以增強信息的接近性提升了傳播效果。(邯鄲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