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前》是2019年06月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含夷。
《孔子之前》是2019年06月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含夷。
《孔子之前》是2019年06月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含夷。內容簡介 本書是《孔子之前:中國經典誕生的研究》台灣繁體本的大陸簡體本,收錄八篇專論,通過古文字新證與歷代注釋細讀等多元方式,探討《周易》、《尚書》、《詩經》、《逸周書》、《竹書紀年》等典籍如何寫成、為何要寫、在原初語境有何意義,及在...
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後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它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由於孔氏譜系的完善,有時孔姓人也會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處。如若按孔氏家規規定,同姓同宗晚輩見到長輩一定...
《孔子以前之哲學》是雷海宗所著作品,出自於《雷海宗 林同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普通研究中國哲學的,都看孔、老為最早的哲學家,前此毫無哲學思想可言。然而凡稍明哲學進化的人都可看出孔、老的思想是哲學已到成熟時代的思想,在他們背後一定還有悠久的歷史,並且決不止是宗教信仰史,乃是真正...
《孔子之前後》是1975年先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石泉。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內容原來是程石泉先生在"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的講稿。因為"哲學與文化"徵文,經一再擴充,成為四萬多言的書。作者簡介 程石泉(1909-2005),當代著名學者,易學研究名家。1915年考取江蘇省立第八師範學校,三年後考取南京第三中山大學(...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父叔梁紇,母顏氏。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1-3] [53] [56] 孔子三歲喪父,家道中落,早年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禮”,自幼熟悉...
《孔子年譜》·五卷(直隸總督采進本)清朝楊方晃撰,方晃字東陽,號鶴巢,磁州人。是書中三卷為年譜,以天、地、人分紀之。其前一卷曰《卷首》,末一卷曰《卷尾》。中間於《史記世家》歷聘紀年、《闕里舊志》諸書頗有糾正。然注太冗瑣,又參以評語,皆乖體例。至《卷首》本《祖庭廣記》作《麟吐玉書圖...
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始見於《莊子.天運篇》。《國語·楚語上》的記載,楚莊王曾就教育太子箴之事諮詢過申叔時(申公),申叔時的答論中就有:“教之《詩》”、“教之《禮》”、“教之《樂》”和“教之《春秋》”。這說明在孔子之前,《春秋》、《詩》、《禮》和《樂》,都...
《漢書》贊曰:“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載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斷唐堯,下訖秦繆。唐、虞以前,雖有遺文,其語不經,故言黃帝、顓頊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魯史記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論輯其本事以為之傳,又籑異同為《國語》。”春秋以後,左丘明的“君子”美稱一直沿用下來,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墨子曾經從師與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一個學派,並列“顯學”。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
孟子不僅在哲學論理上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建立了以“民本”為基礎的政治思想體系。在儒家思想與佛教理論交鋒融合的過程中,孟子的影響尤為重要。孟子強調“權”,而非強調倫理原則。至中唐時,韓愈著《原道》,把孟子視為唐以前儒家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至戰國時期,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統治階級思想正統,統治中國思想、文化兩千餘年。漢語辭彙 bǎi jiā zhēng ...
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一書開場即提到他見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離戰國開始已67年,又115年之後秦才滅六國統一中國。在春秋的時候,雖然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維持,但是還沒有完全敗壞。以前各小國各自為政,...
據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考釋,甲骨文的儒,象人沐浴濡身之形。上古原始宗教舉行祭禮之前,司禮者必齋戒沐浴,以示誠敬。不僅證明了胡適的儒最早是殷商教士,是宗教神職人員的論點,也為儒教(非儒學)是宗教找到了證據。李澤厚也認為儒家是巫師演化而來的。孔子自己曾經說過,“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也”。但同時,...
生於魯昭公六年,卒於魯哀公八年,少孔子十五歲。出身貧寒,後拜師孔子。中年時期父親亡故,在三年守孝期內,適逢魯國有戰事,他不避時賢之議,遂受召服役,役罷,歸而致事。季氏使之為費(今山東費縣西北)宰,辭不受命,故終生未仕,直到五十歲時死去。冉雍 (前522——?) 冉氏,名雍,字仲弓。春秋末年...
《尚書》的真偽、聚散,極其複雜曲折。2009年清華簡中發現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書》。漢人傳說先秦時《書》有100篇,其中《虞夏書》20篇,《商書》《周書》各40篇,每篇有序,題孔子所編。 [1] 體裁爭議 有三種分類法: 四種說:典、訓誥、誓、命;這部書的寫作和編輯年代、作者已很難確定,但在漢代以前就已有了...
孔子之前,私學出現的條件已具備 私學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對私學的興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經濟上,春秋中期生產力的發展成為私學出現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崩潰而向封建制轉變的社會大變革階段,這次社會大變革的根源在於社會經濟的新發展。春秋時期鐵器開始被用於農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標題為後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讀性很強的文章。
孔子之前,《詩》《書》《禮》《樂》已備。學校教授,即此四種。孔子教人,亦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又曰:“《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可見《詩》《書》《禮》《樂》,乃周代通行之課本。至於《春秋》,國史秘密,非可分布,《易》為卜筮之書,事異恆常,非當務之急,故...
《季氏將伐顓臾》是選自《論語》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記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場對話,集中討論魯國貴族季氏企圖發動戰爭,攻打小國顓臾的問題,明確表達孔子反對武力征伐,主張“仁者愛人”的思想。全文雖由對話構成,但語言流暢,富於變化,有濃厚的論辯色彩。作品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¹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
首創語錄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
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記·孔子世家》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為八十二之誤),而不詳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鯉,死於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