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1940年費穆執導電影)

孔夫子(1940年費穆執導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孔夫子》是由費穆執導,唐槐秋,張翼主演的一部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聖賢孔子在魯定公至魯哀公16年間的主要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夫子
  • 外文名:Confucius
  • 出品時間:1940年
  • 出品公司:民華影片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
  • 導演:費穆
  • 製片人:金信民
  • 類型:劇情,古裝
  • 主演:唐槐秋,張翼
  • 片長:96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4月1日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 色彩:黑白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花絮,幕後製作,

劇情簡介

孔夫子出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勵精圖治。齊景公怕魯國強盛,遂以武力相逼。孔夫子責以大義,迫使景公謝過歸國。然魯定公貪圖美色不理朝政,孔夫子終只得棄官而去,周遊列國,其學說雖不為天下所用,卻終不改其正氣。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孔子唐槐秋----
子路張翼----
子貢裴沖----
子思錢毅----
顏回司馬英才----
少正卯葛鑫----
南子慕容婉兒----

職員表

導演攝影
費穆周達明

幕後花絮

中國現代電影大師費穆1940年執導的電影《孔夫子》的一批原始劇照找到了--對於籌建中的上海電影博物館來說,這些劇照幾乎是具有鎮館價值的文物。這部影片拍攝於"孤島時期"的上海,經歷了短暫上映之後,膠片便不知所蹤,直到2001年,被神秘人士捐贈給了香港電影資料館,一時轟動中外影壇。如今劇照重見天日,是大陸範圍內保留下來的該片在創作階段的唯一實物。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在國際電影學界,費穆被公認為東方"詩電影"的代表人物;研究中國早期電影,必研究費穆。
"中國早期電影史料丟失得太厲害,任何一個發現,都有益於補足中國電影文化的基因鏈條,復原中國電影史的全貌。特別是此番發現關乎費穆和《孔夫子》,更具有恐龍化石般的價值。"得知這一訊息,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左衡這樣向記者表示。
從1906年出生到1951年病逝,費穆的短暫一生,執導了10部電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1948年的《小城之春》。他按照蘇東坡《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的意境和韻味來構思視聽形象,把這部講述家庭情感波瀾的電影拍得充滿詩意。上世紀80年代,該片被海外影評家評為中國電影十大名片之首,成為中國電影藝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費穆本人也被視為最具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的電影大師。
然而,電影學家們一致認為,相比《小城之春》,《孔夫子》是費穆真正的"走心"之作。影片的主要事件和主體結構來自《史記》中對於孔子的記載。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孔夫子》有很多技術上的不足,比如太過冗長,說教意味濃厚,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其在文化史上的意義和價值。左衡告訴記者,影片拍攝的時代,中國正處於中西文化衝突之中,儒家文化受到質疑。而費穆作為一個電影人和詩人,把影像直接承接到了儒家文化奠定者身上,使得影片超越了文人電影和詩化電影的範疇,加入了關於倫理學的諸多認識和闡述。《孔夫子》誕生時的另一個時代背景,就是抗日戰爭進入膠著狀態,上海成為孤島。費穆曾經在《孔夫子及其時代》一文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救天下,要先正人心;行仁政,要'好人政府'。孔子明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收效,至少三十年,多則百年。所以他就周遊列國,奔走呼籲。他並未預料到在兩千多年後的今日,世界還是這樣一團糟。"而《孔夫子》所寄託的,就是費穆在痛苦的時代里對拯救的渴求,對信仰的堅定。"聯想到所有這些,你就沒辦法不被這部影片打動。"左衡這樣對記者說。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么多年來,其實這些劇照一直就在上影集團的庫房裡。是庫房管理員、退休置景師喬偉成發現了它們,將其交給了電影博物館的籌備人員。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劇照數量並不多,只有十幾張。這批劇照保存狀態良好,可以看出影片大量戲份在攝影棚內取景,舞台感很強;沒有看過影片的觀眾,也可以從劇照的服裝和造型上想像到影片的風格。上海電影博物館原計畫在開館之後舉辦一個暫定名為"子歸海上"的活動,放映失而復得的《孔夫子》;而劇照的發現,無疑將豐富活動內容。據悉,這批劇照將陳列在博物館三樓的"上海灘電影公司"。

幕後製作

從1937年11月底上海淪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止,歷史上稱為「孤島」時期。那時期的上海租界,政治環境極其險惡,張善琨以古裝片《木蘭從軍》(1938)借古喻今,轟動一時,掀起了古裝片的熱潮,但很快就被大量粗製濫造的才子佳人民間故事古裝片所替代了。在孤島影壇的一片混沌中,費穆和民華公司主持人金信民、童振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去拍攝《孔夫子》,可說是眾醉獨醒,逆流而上。
《孔夫子》是民華的創業作,影片沒有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戲劇性,倒處處透露出悲愴的情懷,作品中的孔子身處衰世,先後困於奸亂,絕糧陳蔡,弟子死難,家人凋零,落得孑然一身卻仍與世抗衡,節高氣傲。《孔夫子》絕不是一套討俏的電影,在華語電影大片橫行的今天,費穆在「史」與「劇」之間的思考、對電影美學方面的探索,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孔夫子》雖然攝於上海,卻原來跟香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1938年,金信民、演員張翼和導演費穆等都因走避戰難暫居香港而結緣,《孔夫子》的拍攝念頭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孕育出來的。大半個世紀後,竟又在香港發現了《孔夫子》的硝酸底片,彷佛冥冥中注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