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蓋瓷器口部的一種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母口
- 定義:帶蓋瓷器口部的一種結構
帶蓋瓷器口部的一種結構。
帶蓋瓷器口部的一種結構。多為蓋內凸圈小於器物口沿,可插入器口,用以固定蓋子。亦見有器口小蓋圈大,蓋圈套住器口者。 ...
鼎作綿羊形,羊首高昂伸出器外,頸脯與鼎身連為一體,一對大卷角貼於耳畔,眼、鼻、口諸官畢現。器身作半球狀,上有平面蓋,子母口,正中置一弓形紐,前開豁口與羊頸部結合,尾扁寬呈矢頭形,上飾雲雷紋。頭尾前呼後應,...
這件卣系子母口,豎頸,圓腹,下部微鼓,圈足。器側面附有提梁,有蓋,蓋頂有一菌狀紐。蓋、腹和圈足均飾一首雙身的龍。提梁飾龍紋,兩側穿系處各飾卷角羊首,形制複雜,可見鑄造技術的高超。【說明】:三千年陳釀。香酒祭天...
越窯青釉劃花盒,國家一級文物。唐。其造型作扁圓柱形,蓋與盒身以子母口扣合,平底。器通高6、口徑14.8、腹徑15、底徑15.5厘米,施青黃色釉。器身劃花裝飾,紋樣清晰,蓋面中間刻劃團花牡丹,花朵盛開、姿容嬌嬈;周邊又刻劃四...
上部圓筒形,有子母口與蓋扣合。平頂蓋上有立鳥形捉手,鉤喙,垂尾,兩足分立。楊姞方座筒形器 西周晚期 通高23.1、簡徑9.1厘米 1993年山西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地六三號墓出土 山西考古研究所藏 蓋沿和口沿各有一對貫耳。下部...
提梁三足銅鍪是城固縣博望鎮蓮花出土文物。高16.5、口徑7.5厘米,重630克。提梁三足銅鍪:城固縣博望鎮蓮花出土。鼓腹,圓底,三蹄足,肩附兩個半環形環與“8”形鏈扣梁相連線的提梁,蓋與壺是子母口,蓋頂飾三個距離相等的環...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的陶瓷器,陶色呈褐紅色,小口,器身通體布滿刻劃紋。現收藏於新鄭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瓶泥質夾砂陶,陶色呈褐紅色,輪制。小口,內折沿,圓唇微上翹,飾子母口,束頸,溜肩,上腹鼓起,中部束腰,下腹上部鼓起...
粉青釉茶壺,造型簡練,線條硬朗,色澤清淡素雅,釉質較溫潤,是一種青釉瓷器。粉青釉茶壺,清雍正,高11.6cm,口徑7.5cm,足徑14.5cm。壺斂口,扁圓體,短直流,方曲柄,假圈足,平底。蓋與壺以子母口套合,蓋面微隆起,上附橋...
熏為上下對合的球形,熏蓋布滿“火焰狀”鏤孔,以子母口與熏體結合,熏體中腹有一道凹狀弦紋。底座束脛,高圈足,平底。胎質堅密白細。器內無釉,器外滿施青白色釉,釉色瑩潤如玉。此熏器形美觀墩實,為實用器。
延慶古崖居出土有一批陶器,有黑釉折肩罐、子母口灰陶蓋罐、醬釉小口罐等。從形制上講,這批陶器帶有明顯的遼代器物的特徵。洞窟石室 延慶古崖居面積約10萬平方米,有編號洞窟約120座,包括大小洞室約201間;坍塌或無法登臨觀測的洞窟...
銅製、虎形、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將領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調動軍隊,就需帶上右符,持符驗合,軍將才能聽命而動,軍隊不執行執皇帝金符節者行兵令,除皇帝親臨現場調兵。它盛行於戰國、秦、漢時期...
其他諸如盛行子母口、凸棱、唇邊外凸或疊唇、器物轉折圓鈍以及器底周緣外凸的作風,均構成岳石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特徵與風格。岳石文化分期:主要根據尹家城、安丘堌堆、照格莊和丁公等遺址的資料,將岳石文化劃分為四期。典型器物...
蓋與筒身子母口相接。筒身刻有龍風圖案,另外在筒身的下部四個腰形圈內各飾一對飛鳥。筒身正面鏨一開窗式雙線長方框,方框內刻“論語玉燭”四字。筒內有鎏金酒令銀籌50枚,這些酒令籌的形制大小相同,均為長方形,切角邊,下端...
1994年山東滕州前掌大商末周初墓地,曾出土兩件卣,兩件壺和一件罍,器內尚存有液體,出土時器蓋有子母口密封,五件器直立於墓地,墓中無積水,可知器內的液體是當時的酒。1978年河北平山中山王墓,曾出土圓壺和扁壺,器內均貯...
子母口,器體口沿甚高,頸微束,鼓腹,圈足起稜。器蓋較高,頂是圓拱狀,近沿部呈直壁。拱形提梁跨於器頸長徑兩端。主體紋飾作淺浮雕狀,但神面雙角和象首雙耳均加細線刻劃雲紋。器和蓋的正背面均飾正視神面,鼻樑隆起兩側...
在鑄造方面,使用了多范合鑄法、紅套鑄法、接鑄、嵌鑄、包鑄等;在連線方面,採用了套接、鉚接、焊接、扣結、子母口對接、合鉸連結、鏈環連結等;在模擬塑形表現方面,使用了圓雕、浮雕、鏨刻、磋磨、沖鑿,以及塗色、彩繪等手段。
在河南省博物館曾陳列過幾件高大的瓶狀陶器,尖底,口沿的外壁一般都有一圈倒鉤狀的“泥鈕”,有的呈束根狀,有些器物的底部還穿有一個小孔,其口部的接合處,都附有突出的“泥鈕”,甚至有的口沿還製成明顯的“子母口”狀...
天真可愛,畫面充滿童趣。釉色白潤,青花發色青翠。青花嬰戲紋印泥盒 此印盒形制小巧可愛,繪畫精彩,盒蓋中央畫嬰孩神態各異,身姿活躍,輕鬆活潑,畫風疏朗,繪畫精緻。其子母口對合準確,胎質細密潔白,釉水清亮瑩潤,青花妍麗明快。
新砦遺址出土的遺物數量眾多,有陶器如子母口瓮、簋形豆、雙腹豆、豬首形蓋鈕等。有玉鑿、紅銅容器等高規格遺物以及與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牌飾紋飾相類似的獸面紋、雕刻精細的夔龍紋等,反映出這一遺址的都邑性質。有高等級建築材料如...
燈盤較淺,平沿內斜,斜弧壁,盤外有兩周凸棱,盤中有高1厘米的錐狀釘,用來插蠟燭或纏繞燈芯,燈盤下為上粗下細的圓形燈柱,中間接口為子母口,拆卸方便。銅人遍體鎏金,身著楚服,頭挽右髻,發髹黑漆,寬額,濃眉大眼,直鼻...
棺底板和四壁板用五塊整板接燕尾榫構成棺身,蓋與棺身以子母口扣合。外套褐色絲質“棺罩”,其頂部置一錦衣人物帛畫。棺內屍體已基本腐爛,只有少數軟組織貼在骨架上,但左手保存完整,持有一絹制的“握”;31顆牙齒齊全,而且牢固...
曲梁遺址出土二里頭文化陶器有夾砂圜底深腹罐、球腹罐、捏口罐等,紋飾有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弦紋、指甲壓印紋。石器有鏟、鐮、斧、鑿等。商代出土陶器有鬲、子母口甗、平底罐、折沿弧腹盆等,陶胎較薄,紋飾規整,以粗繩紋...
陶胎普遍較雙陀子遺址第一期文化薄些。陶器多子母口,多凸棱,多有三個矮弧形足,頸部外折起棱、折肩或折腹,器蓋數量多,成為雙砣子遺址第二期文化陶器的主要特點。雙陀子遺址第二期文化陶器與山東嶽石文化非常類似。第三期文化類型...
標本93,子母口,帶蓋,蓋、器內底有銘文,三柱足,龍形耳,鉤形雙珥,垂腹,腹飾弦紋。圈足三足簋1件,蓋、器內有銘文“芮公”等。乳釘紋簋1件。銅鬲7件,口均非正圓。1件直領,上腹鼓起,平耳。其餘6件腹微鼓。4件...
出土磚砌水道三條、石砌水道一條、陶質管道七條;清理出用條磚圍砌、壘砌的井四口。出土遺物有“開元通寶”錢、蓮花紋瓦當、筒瓦、板瓦、蓮花紋和素麵方磚,各種繩紋的條磚(有的印有官匠姓名及人手印)、繩紋陶水管(子母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