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卣

提梁卣

卣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古文獻與銅器銘文中常有“秬鬯一卣”之說,所以卣通常也會被用來盛“秬鬯”這一祭祀用的香酒。卣主要流行於商和西周。從總體上看,卣的紋飾主要是鳥、蛇、蛙、牛、羊、蜴、鴨等構成。出土遺址以(泛)吳、百越地域為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梁卣
  • 年代:古代
  • 類型:盛酒器
  • 別稱:秬鬯一卣
春秋動物紋,外觀,文物價值,商代羊首龍紋,商代菱形雷紋,清代玉作提梁卣,

春秋動物紋

春秋動物紋提梁卣系春秋中期青銅酒器,因其紋飾中有諸多動物而定名,1988年9月在衡陽縣渣江區赤石鄉黃泥嶺—越人墓葬出土。

外觀

該提梁卣碧綠如玉,通體裝飾,通高50厘米,口徑24.4厘米,最大腹徑38厘米,足徑31.8厘米,胎厚0.2厘米。直口,橢圓體垂腹,高圈足;弧形蓋,尖頂方柱抓鈕,龍首龍身提梁。通體以雲雷紋、“”紋和幾何紋為地紋,腹部以凸起的蛇紋和蛙紋輔以竊曲紋和雙肩鉞紋為主紋;上腹兩邊各施一蛇紋捲曲向下,中間綴一浮雕蛙紋,下腹中部雙蛇逆行向上,與上腹蛇紋相呼應,直指蛙紋,形成四蛇戲蛙的圖案,與廣西恭城出土的春秋蛇蛙紋銅尊的主紋二蛇斗蛙如出一轍。卣口沿飾三角雲紋,圈足上近腹部處施一周竊曲紋。器蓋以抓鈕為中心,四面各施一鏤空扉棱,將器蓋等分為四個小區。每個小區內二蛇捲曲相向,間以、蛙、龜、蛇、鳥紋。龍身提樑上施三角紋,三角內施鱗紋。
動物紋提梁卣為古越人青銅文化經典之作。其造型與中原同類器相類似,系受中原文化影響的痕跡,但胎薄質脆,器形輕巧秀麗,全無同時期中原青銅器雄渾凝重之感。從紋飾看,無論主紋、地紋均具越文化特色,且繁縟的地紋與簡潔洗鍊的主紋有機地結合,對稱中又極具靈活性,蛇、龜、蜥、鳥、蛙等隨意點綴,似無法度,卻渾然天成;即使是主紋中對稱的蛇紋和竊曲紋,其造型亦生動自然,富於變化。整個器物的裝飾運用浮雕、圓雕、鏤空、線刻等多種手法,構思精巧自然,於規整華麗中透出盎然生機,給人以極高的美的享受。

文物價值

1994年12月,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到湖南鑑定確認一級文物,春秋動物紋提梁卣成為湖南各地、市送鑒文物中確認的第一件國寶,也是當時湖南確認的12件國寶之一,由此確立了在中國文物寶庫中的地位。

商代羊首龍紋

提梁卣(yǒu)
提梁卣
【年代】:商代
【尺寸】:通高41.5厘米
【出土時間及地點】:1994年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村出土
【收藏地】: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特徵】:群龍盤繞:卣的形狀通常是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部或圓或橢圓或方形,也有做成怪獸食人狀的。這件卣系子母口,豎頸,圓腹,下部微鼓,圈足。器側面附有提梁,有蓋,蓋頂有一菌狀紐。蓋、腹和圈足均飾一首雙身的龍。提梁飾龍紋,兩側穿系處各飾卷角羊首,形制複雜,可見鑄造技術的高超。
【說明】:三千年陳釀。香酒祭天,是一種酒器,專用以盛放祭祀時使用的一種香酒,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時期。此器出土時內盛透明液體,有可能是當時所貯的酒。

商代菱形雷紋

商代晚期 高29.3 寬24.9 提梁高32.3厘米 扁圓體、斜肩、垂腹、圈足。瓜楞形紐,索狀提梁。蓋周沿飾菱形雷紋,卣體上腹飾兩對稱犧首和菱形雷紋帶,紋帶上下飾連珠紋。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提梁卣

清代玉作提梁卣

白玉寶相花蕉葉紋帶蓋提梁卣
白玉寶相花蕉葉紋帶蓋提梁卣白玉寶相花蕉葉紋帶蓋提梁卣
高19厘米 連提梁高25厘米
寬9.8厘米 厚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質。器成橢圓形,造型仿青銅提梁卣。方環耳,提梁方折。圈足。器身上口沿雕琢一圈勾連回紋,頸部兩面均浮雕寶相花紋,器腹下浮雕變形蕉葉紋,足部則浮雕一圈仰蓮瓣,和蓋鈕上的覆蓮瓣相互呼應,蓋圓形,鈕則雕為橢圓形,上下渾然一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