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林鐵路

嫩林鐵路

嫩林鐵路自嫩江經過加格達奇、塔河、漠河至古蓮,全長680公里,嫩林鐵路位於大興安嶺的東南坡與北坡,南起黑龍江省嫩江縣嫩江站,向北跨過嫩江,經大楊樹、加格達奇、林海、塔河、樟嶺、西林吉,到達黑龍江省漠河縣古蓮站,其中幹線長680.5公里,支線長300公里。全線最長的隧道是西羅奇山隧道(分為1號,2號兩座單線隧道)。是開發大興安嶺林區的另一主要線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嫩林鐵路
  • 外文名:Nenlin railway
  • 起止站點:嫩江站、古蓮站
  • 鐵路等級:國鐵Ⅰ級
  • 里程:幹線長680.5公里、支線長300公里
  • 設計速度:120km/h
  • 線路類型:單線非電氣化
  • 線路走向大興安嶺的東南坡與北坡
簡要概述,概況,項目由來,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大興安嶺介紹,鐵路修建,嫩江至塔河段,塔河至樟嶺段,車站建設,相關事件,

簡要概述

概況

嫩林鐵路位於大興安嶺,南起嫩江,經大楊樹加格達奇、林海、塔河、盤古、樟嶺、勁濤、圖強、西林吉至古蓮,全長677公里。由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設計,鐵道兵第三、六、九師施工。嫩江至塔河段於1964年8月17日重點開工,1966年10月31日加格達奇至塔河段軌通車;1967年6月28日,嫩江至加格達奇段鋪軌通車;塔河至樟嶺段於1966年開工,1968年12月鋪軌通車;樟嶺至古蓮段於1970年開工,1972年8月15日鋪軌通車。嫩林鐵路對開發林區,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工農業生產,鞏固邊疆具有重大意義。 大興安嶺林區面積約600萬公頃,蓄積木材量約7億立方米,是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急需的物資。為開發大興安嶺林區,中央決定採用建設大慶油田艱苦創業的經驗,集中力量在大興安嶺林區組織會戰,以林業部和鐵道兵為主,會同其它有關部門,共同完成這一艱巨任務。國家經委於1964年1月21日召集有關部門開會,研究開發大興安嶺林區的問題。會後,由林業部、鐵道兵共同向國家經委並中央書記處上報了《關於開發大興安嶺林區的報告》。
嫩林鐵路嫩林鐵路

項目由來

1972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以中發92號檔案批准同意這個報告,中央還同意設立開發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並決定由鐵道兵郭維城副司令員任指揮,東北林業總局張世軍局長任副指揮,林業部羅玉川副部長任指揮部黨委書記兼指揮部政委。指揮部由林業部直接領導,同時受黑龍江省委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領導。擔負施工的鐵道兵部隊,同時受鐵道兵黨委領導。5月22日,中央軍委通知:由鐵道兵擔負大興安嶺林區會戰的部分任務,並抽調188名幹部和78名戰士參加林區會戰指揮的工作。6月,會戰指揮部在加格達奇成立。遵照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指示,鐵道兵黨委決定第三、六、九師參加鐵路會戰。

地理環境

地理

地勢呈西高東低,位第一階梯第二階梯及其結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興安嶺山脊以東為第一階梯地,以西為第二階梯地。海拔300-700米。全區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區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沿線沼澤和窪地廣泛分布,地下水露頭處則出現冰丘、冰堆。

環境

線路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屬亞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 溫-2.8℃,最低溫度-52.3℃,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每年從9月份至次年4、5月份為凍結期,無霜期僅80至90天,沿線土壤凍結深度為2.5米至4.5米。由於該區氣候極其嚴寒,人跡罕到,長期被認為是難以生活的高寒“禁區”。
嫩林鐵路嫩林鐵路

大興安嶺介紹

大興安嶺是中國東北部的著名山脈,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它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林木河上游谷地,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公里-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林區,木材貯量占中國的一半。 這裡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自古就以出產黃金著稱。西北坡向內蒙古高原和緩傾斜。經過長期侵蝕,山頂渾圓,以海拔2029米的黃崗梁為最高。東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雨水較多,西北坡卻較乾旱,成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線。嫩林鐵路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層層、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帶北寬南窄,跨緯度7°,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約為62%。 全線有許多優質的木材,如紅松、水曲柳等。落葉松、白樺、山楊等是這裡的主要樹種。由於這裡的樹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陽光,因此,這裡的樹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築材料。有的大樹長到60多米,樹幹仍然筆直。

鐵路修建

嫩江至塔河段

嫩林鐵路嫩江至塔河段,於1964年8月17日開工。部隊為解決工期緊和施工季節短的矛盾,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步掌握了一套在嚴寒氣候條件下的施工方法。首先是全面開展橋涵施工,利用嚴冬河水和土壤凍結的特點,採用逐層凍結逐層剝凍的“凍結法”開挖基礎,對某些地質條 件合適的涵洞,則採用一次爆裂成型的快速施工方法。絕大多數橋涵均於冬季建成,為春融后土石作成圓包頭,成功地將地下排除於路基之外,消除了病害。到了夏天,施工部隊還要同牛虻、蚊蟲、小咬作鬥爭。白天是牛虻叮咬,“雙耳只聞嗡嗡響,抬頭方見一片黃”,數量之多,是驚人的。晚上是蚊蟲叮咬,小咬是傍晚、凌晨出動。有人詼玄諧地說:“興安嶺三件寶,蚊子、牛虻加小咬,夏天也是三班倒。”通過與惡劣的自然條件搏鬥和艱苦緊張的施工,錘鍊了幹部戰士的革命鬥志,湧現出了一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張春玉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張春玉是三師十三團十六連的副班長,1965年6月30日凌晨,在加(格達奇)嫩(江)段朝陽山1號隧道施工中,突然遇到意外塌方,戰士郭風堂被砸昏在地,張春玉臨危不懼,捨生忘死,撲過去將他推出險區,自己卻被巨石壓成重傷,充分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硬骨頭戰士的高貴品質。 嫩林鐵路加(格達奇)塔(河)段於1966年10月31日鋪軌到塔河,初步解決了嶺北地區運輸困難的局面。嫩(江)加(格達奇)段(186.45公里),1965年由南北兩頭向中間鋪軌,於1967年6月28日接軌通車。至此,嫩江至塔河全長446公里的林區鐵路,從1964年7月開工起,經3年的艱苦努力全部貫通,勝利地完成了會戰第一階段的任務。
嫩林鐵路嫩林鐵路

塔河至樟嶺段

嫩林鐵路塔河至樟嶺段,全長114.02公里,為第二階段修建任務,於1986年12月鋪軌通車。樟嶺至古蓮段,全長116.16公里,為嫩林鐵路第三階段施工任務,由鐵三師於1970年7月投入施工。1972年8月15日鋪軌到達終點古蓮站。全長677公里的嫩林鐵路,至此全線貫通,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

車站建設

地區首府加格達奇區萬門程控電話進入了國內國際直拔網,各縣區局建成了微波網路。開發35年來,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強化,全區公路通車裡程14901公里,年貨運總量達380萬噸,客運量84萬人。鐵路通車裡程為912公里,嫩林鐵路交通樞紐的加格達奇日接發客運列車20列,貨運列車96列。到1998年底,全區共建設住宅370.5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達6.8平方米。儲蓄存款已達45.7億元,人均存款8385元。全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級文明單位標兵11個,省級文明單位32個;省級軍警民共建共育先進集體2對,省級文明單位4個;被地委、行署命名地級文明單位標兵75個,地級文明單位183個。

相關事件

2018年8月9日上午,受強降雨影響,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嫩林鐵路紅彥至哈力圖區間近百米線路路基被洪水沖毀,造成加格達奇至北京、大連等方向2趟旅客列車停運、15趟旅客列車不同程度晚點。8月10日零時7分,因水害中斷行車的嫩林鐵路哈力圖站至紅彥站間線路恢復通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