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誌

婺源縣誌

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郜,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剛好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黃金旅遊交界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婺源縣
  • 省份:江西省
  • 上級市:上饒市
  • 評價:中國最美麗的農村
  • 毗鄰: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
婺源縣,風景,婺源縣誌,

婺源縣


這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於江西省東北郜,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剛好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黃金旅遊交界地。當然,這也是一個充滿誘惑,謀殺菲林的地方,在網上,這裡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
婺源縣誌婺源縣誌
建於唐開元28年間的婺源縣,境內林木蔥鬱.峰巒疊嶂,峽谷深秀,奇峰、怪石,驛道、古樹,茶亭、廊橋及多個生態保護小區構成了婺源美麗的自然景觀。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小縣城裡還出了包括朱熹、詹天佑等一大批名人。山水間有大量保存得異常完整的徽派建築,不經意路過的一棵古樹.一樹老藤,一截斷壁.一眼深井都可能蘊含著一個美麗的傳說。青林古柏間處處掩映著的飛檐翹角般的民居,更會讓你心動不已。靈岩古洞群,古樹名木,明清建築及古文化是婺源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細品味這些景觀,最好徒步。
在這個地區旅遊育兩條線路可供選擇;其中,東線即李坑—汪口—上下曉起—江嶺—段莘—慶源,北線則為延村—思灌—清華鎮—沱川理坑。
特別建議
這裡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黃昏,雨後,清晨,處處是景。但當地多雨.一定要帶傘。另外,你還要去李坑這個"山里水鄉"遊玩。這是一個典型的水鄉村落.一條小河穿村而過.村內的260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沿溪兩岸,村罩的青石板路閃爍著幽微的光澤,撐著傘行進其間,恍若世外。
旅遊備忘
饕源最不方便的最隔村便收費,從成都過去交通不是很方便。應該多帶些膠捲,同時多準備—些零鈔,這裡有許多地方的門票是幾元錢,雖不多,但甚煩。當地住宿便宜,如果要旅館提供餐飲,每日大約50元左右.但是,這一路段的其他費用,尤其是一些地區的收費較為混亂,應有一些心理準備。
特別驚喜
這裡的荷包鯉魚是全中國最好吃的.你一定要嘗嘗。
前往線路
這是一個三省交界處,有許多方式可供選擇,但到婺源要坐很長時間的車。如果乘火車.可抵達浙江衢州火車站,然後從那裡乘5元錢的麵包車前往長途汽車站.那裡有每天早上6時、9時半和中午11時、12時各四鞘班車前莊婺源。車程大約4個半小時。你首先到達婺源縣城所在的紫陽鎮住宿,然後在這裡選擇遊玩路線.鎮上有不少麵包車可供出租。

風景


婺源縣誌婺源縣誌
婺源縣誌婺源縣誌

婺源縣誌

婺州水之源乎 婺水之源乎——婺源縣名考證之一
婺源建縣已迄一千二百多年。一千多年來,關於婺源縣名的由來及含義,有關史料眾說紛紜,至今未有定論。在各種觀點中,流傳甚廣、影響最深的是“婺州水之源說”,此說認為縣東境的大鱅水流入婺州(今浙江金華),縣因之得名。明弘治《徽州府志》就持此說,云:“以縣東大鱅山水流如婺州,故名”。1993年版《婺源縣誌》亦支持此種觀點。然而,筆者對上面觀點不敢苟同。願試說理由如下。歷史上地名大多“從山、從水”,一般皆因當地主要山脈、河流而得名。筆者認為“婺州水之源說”雖然把縣名和大鱅水相聯繫,符合“從水”的命名規律,但卻存在某些不合情理之處:其一,此說未遵循以主河命名的原則。大鱅水並非縣內主要河流,它偏居縣境一隅,距當時的縣治有百里之遙,且水流涓細,很不起眼。縣境內流程比它遠、流量比它大、距縣治比它近的溪河比比皆是,為什麼偏偏舍大求小、捨近求遠,以這樣一條不起眼的山澗小溪作為定縣名的依據呢?其二,此說以水流下游地名為依據,而定縣名,顯然也違反了命名的一般規律。不妨舉兩個例子說明,山西省渾源縣是因地處渾河發源地而得名,河南省濟源縣是因縣北為古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兩縣得名皆與水名相關,而和水的下游地名無關。按“婺州水之源說”,則是與水名(大鱅水)無關,而與下游地名(婺州)相關,明顯不合常規。再說,大鱅水出縣界後,先後流經衢、婺、睦、杭四州地域(四州均為隋時所置),為什麼不取先流經的衢州和後流經的睦州、杭州命名,而以流經的中段婺州來命名,這恐怕是誰也無法作出合理解釋的!正是在這點上,民國庚申《婺源縣誌》看出了破綻,在收錄此說時加註:“大鱅嶺界外之水,已是衢地,未必因此立名也”。那么,婺源究竟因何立名呢?關於這個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縣黨史辦陳愛中先生提出了“婺水之源說”,本人亦傾向此觀點。要闡明“婺水之源說”,關鍵是要弄清何為“婺水”。“婺水”一詞,多見於各類史籍文典,最早出現在宋代《寰宇記》、《祥符經》等書,書中有“婺水繞城三面”的說法,並以此解釋婺源縣名由來。雖然這一解釋並不確切,但至少說明早在宋代已經有了“婺水”的名稱。我們還可以在明弘治《徽州府志》、清光緒《婺源地理教科書》以及民國庚申《婺源縣誌》等眾多史籍中看到對“婺水”更完整更詳盡的表述。清光緒年間出版的《婺源地理教科書》是這樣描述“婺水”的:“婺水發源於大鄣、大廣之間,東南流二十五里為莒徑水……至清華西合月嶺水,東合浙、沱二水……至武溪會東北汪口合流之水……歷石門灘下繞邑城,由城而西至福陽,至太白……乃赴饒之鄱陽湖,此婺水之正流也”。稍有婺源地理知識的人,讀了上文應當立即明白“婺水”是怎么回事,它就是縣境的主河——星江。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各種原因,一部分婺源民眾只知有“星江”,而不知有“婺水”,筆者以為這並不奇怪,這裡存在一個習慣叫法問題。舉例來說,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江,但它在不同流域有金沙江、荊江、楊子江等多種不同叫法。同樣的道理,“星江”也好,“婺水”也好,叫法不同、指得是同一條河。明白了“婺水”的存在,那么婺源縣名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在此筆者特表述如下: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婺源立縣,縣治設清華。縣治旁有一大河挾勢而下,匯合縣境其他水流,形成一條統領全縣水系的大江,這就是縣境主河“婺水”。當時的縣人,依據“從水”命名原則,取縣治“處婺水源頭”含義,定縣名為“婺源”。筆者的表述是有佐證的。舊《新安志》云:“婺源望縣……治今清化(清華)鎮,以縣(治)旁婺水為名”。1936年版《辭海》“婺源縣”條載:“地近婺水,故名”。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婺州水之源說”和“婺水之源說”,儘管只有一字之差,卻是關於縣名由來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兩相比較,“婺水之源說”更令人信服,宜以採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