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包括諸葛村古村落營造技藝、俞源村古建築群營造技藝、東陽盧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
2008年6月7日,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諸葛坤亨被評為諸葛古村落營造技藝傳承人。鄭秋桂被評為鄭義門營造技藝傳承人。呂雄心被評為“盧宅營造技藝”項目的市級傳承人。
基本介紹
特色,傳承,諸葛村營造技藝,俞源村營造技藝,特色,布局,盧宅營造技藝,特色,傳承,鄭義門營造技藝,布局,特色,
特色
婺州民居在梁架結構中還普遍採用“三銷一牽”構件連結,“三銷”指柱中銷、羊角銷、雨傘銷,梁、柱、枋間採用“三銷”構件連結加固,在牆柱間採用“牆牽”連結,大大增強了各節點的穩固性和榀架、牆體的整體穩定性,可提高抗颱風、抗震的能力,是古代匠師創造性智慧的體現,也是婺州民居在結構上的一大特色。
傳承
2008年,由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計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總計147項)正式公布。諸葛村古村落營造技藝、俞源村古建築群營造技藝、東陽盧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一起入選為“婺州傳統民居建築營造技藝”大項。
隨著舊城改造、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眼看著存續了幾千年的建築傳統就此斷絕,我們無法無動於衷。也許我們無法讓義烏傳統民居的建築實體最終留在我們的生活里,但我們至少可以把它的文化精神繼續保留下來,傳承給後人。
諸葛村營造技藝
諸葛八卦村整個村落以鍾池為核心,八條小巷向外輻射,形成內八卦,更為神奇 的是村外8座小山環抱整個村落,形成天然的外八卦,村內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有200多座。全村形成“青磚黛瓦馬頭牆,肥梁胖柱小閨房”的建築風格。諸葛村保存有明清古建築200多座,其中規模宏大的祠堂、眾廳9座,樓上廳16座,蘇轉雕花頭門20座,八字門7座、古街1條等。宗祠規模宏大、各種 雕刻工藝精湛;古建築鱗次櫛比、豪華大氣,總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
俞源村營造技藝
俞源村於慶隆元年(1567年)始建俞姓大祠。村內至今保存明代建築(含遺址)7處,清代建築40餘處,古建築及構築物類型有民居、宗祠、商店、廟宇、古墓、橋樑,還有附屬於民居的書館、花廳,附屬於祠堂的戲台等。建築類型豐富,形制多樣,質量較高,反映村落的完整形態。
特色
從俞源村後的夢山崗高處俯瞰,一條山溪從村莊東南方流入,改為東西方向橫穿村子,直至村西山腳,復折向北至村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的溪流與四周環山在村口勾勒出一個巨大的太極圖。而“S”形溪流正好是一條陰陽魚界限,把田野分割成“太極兩儀”。溪南“陰魚”古樹參天,魚眼處現有公路穿過;溪北“陽魚”稻穀金黃,魚眼處種著旱地作物。
布局
盧宅營造技藝
東陽盧宅,位於東陽城區東側,為雅溪盧氏聚居之地。始建於明朝(1456至1462年間),其後又不斷修建而成規模龐大的住宅群。盧宅現存的古民居從明景泰年間直至民國,濃縮了中國明清六百年的民居風貌精華,素有“北故宮南盧宅”之稱,氣勢非凡。
特色
故宮有九進,盧宅的肅雍堂縱軸線也有九進,長320米,共115間房屋,占地6470多平方米。在中國,只有故宮和孔廟才有這樣的結構。其中心建築肅雍堂,至今已有540多年的歷史。以肅雍堂為中軸,現存有自明景泰至民國初的主體建築20餘座,可惜大部分建築多已不存,只有陳列室內的模型,向人們展示了昔日的盧宅盛景。1988年,盧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盧宅建築營造技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
東陽傳統建築的精華是木構架,因此在東陽傳統建築營造體系內,木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整個木構架以柱、梁、枋、短柱、剳牽、牛腿等件構成,各部件之間用榫卯連線。在東陽傳統建築營造中,製作木構架的木匠師傅被稱為“大木”,是絕對的頂樑柱。可惜的是,石匠、泥水匠沒有問題,東陽最缺的就是木匠,不要說“大木”,就是專做門窗家具的“小木”也日漸減少。在呂雄心看來,眼下東陽傳統建築營造技藝還未消亡,很大程度歸功於不斷升溫的古建築保護。在呂雄心和吳新雷看來,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傳承現在最需要的是書面傳承,趁一些建築老匠師還在世,蒐集整理他們的經驗,給後人留下可以傳承的文本。年近五旬的呂雄心從事古建築修繕已近30年,對傳統營造法則諳熟於心。市盧宅文保所將其選定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盧宅營造技藝”的傳承人,並被非遺保護部門認定為該項目的金華市級傳承人。
鄭義門營造技藝
鄭義門古建築群,以鄭門宗祠為主稱,包括沿向麟溪兩岸分布著的十橋九閘、東明書院遺址、建文井、聖諭樓、老佛社、昌七公祠、九世同居碑、孝感泉等古建築。
布局
鄭氏宗祠,又稱“江南第一家”(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賜),始建於南宋末葉,全祠共64間兩弄,占地5000多平方米,分設門廊、師儉廳、中庭、有序堂、拜廳、聽訓堂、會膳廳、寢室、糧倉、制膳房、總理室和廂房等,功能齊全、規模宏大,有千柱落地,蚊蠅不生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