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竭羅龍

娑竭羅龍,又叫娑伽羅龍。娑竭羅為梵文Sāgara的音譯,意為鹹海,娑竭羅龍即“鹹海之龍”。古印度佛教中的龍不同於中國龍,本指蛇。印度是多蛇國家,古印度人將蛇作為非作一種靈物崇拜。佛教產生後,印度人認為佛陀具有鎮服蛇的神力,於是佛教徒便將蛇作為佛教的護法神之一進行崇拜。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中國的佛教徒便將其與中國的傳統靈物——龍合為一體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婆竭羅龍
  • 外文名:Sāgara
  • 別稱:娑伽羅龍
  • 釋義:鹹海之龍
《妙法蓮花經》列出了八個龍王,《華嚴經》則謂有十大龍王,其中都有娑竭羅龍王。佛教也稱龍王可興雲降雨,《華嚴經》說,無量諸大龍王“莫不勤力興雲雨,令諸眾生熱惱消滅”。
婆竭羅龍王的女兒在佛界的名氣不小,遠遠超過了父親。她就是觀音菩薩的脅侍——龍女(祥見《龍女》一節)。
龍是中華民族的創造,從龍的形象上,可找到蛇、鱷魚、晰蜴、馬、牛、豕、鹿、虎、鷹等動物的痕跡,還可以從天上的去朵、閃電里找到它的蹤影。對龍的崇拜,主要是源於對蛇等爬行動物的崇拜。在上古時代,人們就認為龍生活在水中,由於地上的水與天上下雨宇航局切相關,於是古人讓龍作雨水的主人,而雨帥以及風伯、電母、雷公等雷部諸神都成了他的屬下。佛教經書中,記有各種龍王,專管興雲布雨。佛教著名護法神團中就有龍眾。以後道教吸取民間及佛教的龍王信仰,創造出諸天龍王、四海龍王、五方龍王,進而凡是有水之處,無論江河湖海、淵潭泉井,無不住有龍王,管理當地水旱豐歉。中國長期是靠天吃飯的農業國,對管雨水的龍王極其崇敬,陰雨連綿時,人們求龍王放晴,久旱不雨時,人們祈龍王降雨。唐宋以後,皇帝又把龍神封龍王,於是龍王廟遍及全國,成為分布最廣泛的神廟之一。過去北京城內就有龍王廟二十多座。
頤和園的“廣潤靈雨祠”即供奉著中國龍王,因而又稱“龍王廟”。因宋朝真宗皇帝曾詔封過四海龍王,封西海龍王為廣潤王,所以乾隆把這座廟命名為“廣潤靈雨祠”。大殿里的龍王在“十年浩劫”中遭到劫運,被扔進了昆明湖。如今的新龍王是按原物復塑的。龍王像為龍頭人身。它頭戴王冠,身著白色王袍,十分威嚴。按照古代五行理論,四方主金,西方是白色,所以這裡的龍王像是金臉白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