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容樵

姜容樵

姜容樵(1891~1974),現代著名武術家、武術教育家、武術理論家。尤精通武當、八卦、形意、太極,以及張占魁所創形意八卦拳內家拳法。曾執教江蘇省第十中學。在上海創辦尚武進德會,三十年代又發起組織“健康試驗社”、“擊技試驗社”。一九四六年辭職後,專門從事武術和文藝寫作。抗美援朝時,先生又親送其子赴朝參戰。並收徒傳授武技。先後審定教材數十種,並教授拳械。

基本介紹

  • 本名:姜容樵
  • 出生地:上海市(原江蘇省)
  • 出生時間:1891年
  • 去世時間:1974年
  • 主要成就:現代著名武術家、武術教育家、武術理論家
  • 祖籍:河北省滄州市(原河北省滄縣)
生平,對武術的貢獻,

生平

姜容樵,字光武,生於1891年,河北滄州人。出身武術世家,曾祖父姜廷舉為秘宗拳大師。幼讀私塾並從叔父德泰(武進士)、姑丈陳玉山習練“鐵腿”,傳得行俠暗器等技,與“萬能手”孫通所傳多種拳技,學秘宗拳械及擒拿格鬥之技。十餘歲便與叔父挾技走天下。1909年投師張占魁專習形意、八卦拳術。心芯慕慕,苦學不已。酷嗜斯道,長年不息,從師二十餘載。先生事師至誠,深得內家拳術之奧,武功略遜其師兄韓慕俠,所以青年時代就武藝精湛,聞名遠近,成為張占魁門下佼佼者之一。先生習武常說:"懂其一門不稱善,善則全而精,匯各家各門之長,聚而精,方悟一國之術。"他這種打破門戶偏見,匯集眾家之長和勇於進取,刻苦好學得精神,曾受到武術界的讚揚。從李霖春研習太師鞭,並於李景林處習武當劍、李雨三處習青萍劍、好友湯士林處學太極拳。
容樵行思敏捷,記憶力驚人,且終日研習,不知倦怠,每學一招式,必窮其法理,對各師講授的“一功、二力、三經、四計、五拆、六打、七說、八講”等均及時歸納整理。李景林曾讚許他為李景林曾在《形意雜式捶八式合刊·序》中評贊姜云:“(姜容樵練武)姿態活潑、剛柔合度、毫無呆滯或極剛不柔之弊。曾許其為國術界之幹才。且尤長於闡發學理”。

對武術的貢獻

1920年,在津浦鐵路局任職員期間,始授武技。後執教江蘇省第十中學。1928年在上海與李芳辰、徐靜仁諸先生各捐私資創辦尚武進德會。在傳播武技的同時,還致力於編撰出版尚武叢書,出版了《當代武人奇俠傳》(12冊)。三十年代又發起組織“健康試驗社”、“擊技試驗社”,與徐致一賈蘊高、曹德模、馬步周等十餘位先生籌建,共同探討挖掘、整理、繼承和發揚國技的工作。主張“國術強身,以技擊敵”,深研拳論。1932年受聘為南京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工作十二年,主編《國術叢刊》。此間先生除張之江館長、李景林副館長委託,代表“中央國術館”巡視地方國術館,主持武賽,組織裁判人選,力倡國術之外,就全力以赴去從事考察、研究整理中原一帶的武術。曾先後到河南溫縣陳家溝、嵩山少林寺、湖北武當山和山西蒲州等地,走訪立據可考的遺老、長者;查閱族譜、家譜、墓碑,翻閱大量鄉土志、縣誌以及歷代藏書;認真尋根究底。抗日期間。先生辭離國術館,前赴皖南大學擔任文學、歷史講師三年。先生素日愛國志堅,為鼓氣民眾,抵禦外患,曾勇於投稿至《求是月刊》等愛國刊物。
晚年定居上海虹口區多倫路,原張之江寓所,致力於整理遺文、編述新作。後雙目失明,猶口述手劃指導後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從事著述和授拳。
解放後,深蒙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姜老先生的高超拳藝如枯木逢春,得以充分的重視和發揚。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被聘為第一次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大會武術副總裁判長。曾多次在全國武術大會上表演形意、八卦、秘宗、陳氏太極長拳太師鞭、青萍劍、八卦奇門槍等拳術和器械。
1953年任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武術總裁判。一生精武通文,著作頗豐,先後編纂出版《寫真秘宗拳》、《寫真形意母拳》、《形意雜式捶八式拳合刊》、《太極拳術講義》、《寫真太師虎尾鞭》、《寫真太師水磨鞭》、《寫真鞭槍大戰》、《寫真青萍劍》、《昆吾劍》、《少林棍法》、《八卦奪門槍》、《八卦掌》等書28部,為武術文化遺產的發掘,繼承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其中1963年出版的《八卦掌》一書,再版發行已達百萬冊,對八卦掌的總結整理與廣泛傳播,影響很大。1974年去世,享年83歲。傳人有沙國政、盧永才等。
六十年代時期,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又編著了《八卦掌》一書,由人民體育出版社於一九六三年出版,至今已再版發行多次。國外也陸續不斷發行先生二三十年代所著的武術叢書《寫真秘宗拳》、《寫真青萍劍》、《寫真八卦奇門槍》、《形意拳八式、雜式錘合編》等等,在海外武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先生古稀之年還著手編寫了《近代武術家列傳》、《形意百形拳》、《象形拳八式》、《八卦散手掌》和《陳公哲知行錄》等著作,遺憾的是,有的未及完稿先生已與世長辭了。
先生在他過去的五十年里。先後撰寫了近五百萬字的著作,此類書流傳海內外,並為國家圖書館收藏。其中有武術論著二十六種,創作武俠小說三種,《武俠七人傳》十二本。姜老先生為發掘繼承祖國傳統武術不遺餘力,編輯了這么多的武術叢書,給國家留下一份寶貴文化遺產。他的傑出貢獻深受武術界所讚譽,當時“中央國術館張之江館長、李景林副館長稱之謂“為國術界幹才”。
告誡學生:“業成本於德,德高者志必正,志正者技必精”。又曰:“要成功,志必正,時必爭,純而真,方有成”。先生平時誨人授技,嚴之有格,常以“為師見仁不傳而失仁,無德而授其傳必失”開導學生。先生的諄諄教誨,世人早已深為敬佩。
愛憎分明,疾惡如仇,俠骨鋼腸,不甘外侮更顯露出先生的內才功力和民族氣節。據楊基峨先生(姜之師弟)回憶:“姜先生在津浦鐵路當職員,時值一九二零年十月的一天,在天津街坊購書,見七、八名剽悍俄國佬肆意毆打中國人,先生目睹此狀,頓時怒髮衝冠,義憤填膺。當即脫下長袍抱了書本,泰然挺立在一名高個子(馬克洛微奇)前質訓道:‘你們為何如此這般!’話音未落,馬即掄拳劈面擊來,只見先生稍一掠肘,對準對方當胸(華蓋穴)一掌,對方頓時面如土色,踉蹌倒地,口吐白沫,鮮血逆涌。這時旁邊幾個俄國佬猛撲而來,先生以八卦步敏捷閃過,繞至對方身後施以武技,一觸即發,不屑幾掌,個個東倒西歪,鼠竄而逃。受難民眾無不稱快。事後方知,此般俄國佬妄想占地設擂,欺我中華。先生濟困扶危,力挫洋人,維護民族尊嚴的高尚精神曾一度傳為佳話”。
姜老先生武技傳人,桃李滿天下。僅據一九六四年整理的《形意拳師承宗譜》中所列入室弟子有姜宗毅、姜宗陶、張文廣沙國政、季遠松、曹恭、楊邦泰、鄒淑嫻、盧永才、葛天生、沈仲初等人。先生晚年常在上海虹口公園習武練體,持技授徒,姜老當時雖有目疾,仍親傳口授,一絲不苟。
姜容樵先生的一生艱苦卓絕,不為名、不為利。熱心從事提倡武術,為挖掘整理繼承發揚祖國的民族文化瑰寶而鞠躬盡瘁,他實踐了自己的身前諾言:“我要生於青春,歿於青春,生於少年,歿於少年,青春無盡即自我無盡。在提倡武術,發掘整理武術事業上,我要不遺餘力,只要一息尚存,努力不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