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鎮

姜堰鎮

姜堰鎮是姜堰區政府駐地,系江蘇名鎮,姜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78.3平方公里,歷史悠久,鐘靈毓秀,素有“一弄三鼎甲,同門兩及第”的佳談。北宋年間,富商姜仁惠父子築堰抗洪,故得其名。三水悠悠,古鎮千年演繹出搏擊長空的魅力姜堰;千年古鎮締造出自強不息的活力姜堰。姜堰鎮是全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總面積6720公頃,總人口17.28萬人。2014年4月1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泰州市撤銷姜堰鎮,在原有範圍基礎上將姜堰鎮劃分為羅塘街道三水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堰鎮
  • 地理位置:江蘇省中部
  • 面積:78.3平方公里
  • 人口:17.28萬人
簡介,區位交通,經濟發展,農業發展,工業發展,第三產業,歷史沿革,清朝時期,民主革命時期,新中國時期,行政區劃,名人名跡,地圖信息,

簡介

姜堰鎮位於江蘇省中部,南北分屬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挾江襟淮,東臨滄海,眾水來匯,奔涌旋流,又稱三水、羅塘。北宋年間,鹽商姜仁惠、姜諤父子率眾聚資,築堰抗洪,家園久治,功業永存,姜堰由此得名。東鄰海安縣、東台縣,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區及江都區,南北分別與泰興縣、興化縣接壤。境內寧靖鹽高速公路縱貫南北,328國道、寧啟鐵路和在建中的江海高速橫穿東西,市鎮等級公路全部聯網;新老通揚運河、中乾河、姜溱河、東西薑黃河等骨幹航道縱橫交錯;從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過2.5小時車程。

區位交通

姜堰鎮交通便捷,設施完善,是創業的熱土。姜堰鎮東鄰南通海安及鹽城,西近揚州,南靠蘇錫常通,北接廣袤的蘇中腹地,是蘇中地區通江達海的樞紐,通揚運河、寧啟鐵路、寧靖鹽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328國道穿境而過,四通八達。

經濟發展

便利快捷的水陸交通,推動了姜堰鎮的園區建設。民營經濟產業中心地處鎮南郊,距離市中心3公里。南北兩區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已入駐企業近百家,年工業總量17億元。到“十一五”期末,園區計畫投入基礎設施費1億元,建好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進區企業超過200家,培植規模企業66家,其中,億元企業11家,5千萬元企業25家,形成以五金、家電、船用配件、輕紡為主的規模產業鏈。
姜堰鎮工業基礎較好,產業配套能力較強,具有製造加工業比較發達、技術產業工人較多、勞動力成本較低等優勢,已初步形成以滙豐羊絨、嘉泰布業為龍頭輕紡服裝產業;以江蘇太平洋精鍛為龍頭的汽摩產業;以正大銅材、富源電器為龍頭的機電產業;以新金沙江為代表的五金產業。近年來,四星級黃河大酒店、投資過億的家居廣場和曹安市場等服務業企業紛紛落戶姜堰鎮,形成了多元化商貿格局。地區生產總值按28.8%的速度遞增,凸顯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005年姜堰鎮躋身“全國經濟千強鎮”、“蘇中經濟百強鄉鎮”,躍居“泰州經濟十強鄉鎮”第二位。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姜堰鎮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坐落鎮區的省姜堰中學名聞遐邇,高考省狀元兩次花落該校。藉助姜堰市“五城同創”活動的開展,姜堰鎮區內人居環境更加最佳化,路寬、街淨、草綠、燈亮、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鎮社會安定和諧,是外來客商投資企業的寶地,生活居家的福地。

農業發展

姜堰鎮自古以來就是蘇中地區重要的糧油集散地,是國家商品糧、銀杏、生豬生產基地。境內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是有名的“魚米之鄉”。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在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情況下,農業總產值、農業增加值仍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農業生產向生態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聘請專家教授、有影響的農民經紀人,創建姜堰鎮城郊農業研究中心,為農戶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指導;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推廣新品種10多個,推廣新技術新成果42個,順利通過國家農業部“農業科技示範場”的項目驗收,推廣麥田套稻秸稈全量還田、留高茬機械化反轉滅茬還田、畜牧業過腹還田、墒溝埋草還田、麥油田覆草還田等技術,全年秸稈還田面積達26000畝次,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建成4500畝“五葉香”絲瓜種植基地、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萬畝無公害糧油基地、千畝花卉林果基地以及160萬羽無公害鵪鶉養殖基地,6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工業發展

姜堰鎮圍繞自主創新、項目興鎮,堅持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培植四大優勢產業,以滙豐羊絨、嘉泰布業、春華紡織為龍頭,大力發展輕紡、服裝產業;以太平洋精鍛、飛龍動力、春光機械、思源生化為龍頭,大力發展汽摩部件、電動車產業;以正大銅材、富源電器、恆威輔機為龍頭,大力發展機電產業;依託華東五金城,大力發展以新金沙江、大華工具為代表的五金產業,形成毛紡、針織、化工、機械、汽車機車配件、舾裝件等一批拳頭產品,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現價產值39億元,同比增長41.8%,工業經濟進入了快車道。

第三產業

姜堰是歷史上商賈雲集的蘇中重鎮,商業貿易興旺繁榮。現已形成物資流通、交通運輸、生活服務、房地產開發和文化、衛生等範圍廣、門類齊的行業格局,服務業得到全方位發展。
姜堰鎮堅持因勢利導,充分挖掘服務業的內在潛力和特色優勢,不斷廷伸服務業的產業鏈,著力盤活和壯大建材、花卉、農副產品、五金“四大市場”建設,托起了服務業發展的新天地。該鎮家私城和建材城,通過10多年的市場拓展,吸納數千名本地和外地客商從事建材經銷業。整個建材市場的總投資達3.4億元,從事建材經銷達460多家。由泰州市天源置業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開發的姜堰家居廣場,主要經營建材、家具裝飾用品為主,成為購物、休閒、娛樂、辦公、住宅為一體的綜合性商貿廣場,家具廣場的商貿區,已成為蘇中一流、配套服務齊全的小商品集散地。藉助華東五金城的輻射功能,投資3000萬元的城南小商品電器城正在建設中,成為市場建設的又一亮點。全鎮湧現五金企業44家,年營業額達16.8%。依託姜堰區大地農業科技園、明秀花卉園發展花卉苗木市場。上海曹安菜籃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姜堰曹安市場,是蘇中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預計輻射半徑50公里,規劃用地240畝,經營範圍涉及各類農副產品的倉儲、物流、批發和零售,預計建成後年交易額可達2億元。黃河大酒店、花園大酒店、蘇源國際大酒店等落戶鎮區,大大提升了服務業發展水平。
姜堰鎮“四大市場”的盤活,為服務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2005年,全鎮服務業增加值達5.8億元,同比增長19.8%,規模增幅連年列全市之首,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7%。

歷史沿革

在江蘇中部的通(南通)揚(揚州)公路這條國道線兩側,有一塊78.3平方公里的寶地,這就是早為人們矚目的姜堰鎮。這方寶地經歷了多少人間滄桑,誰也說不清楚。20世紀70年代以後,鎮北部天目山商周遺址及壩口附近陸續出土的幾何紋陶器殘片、龍背銅削、灰陶豆、角骨亞化石、彩陶球,終於揭開了這個秘密。

清朝時期

查閱《中國歷史地圖集》,姜堰這個寶號最早出現在北宋泰州軍的境內,境內標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個,姜堰就是其中的一個。對於姜堰這個名字眾說不一,稱“三水”者有之,稱“羅塘”者有之。稱“三水”或“羅塘”都有依據。20世紀80年代,姜堰鎮南街曾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羅塘古鎮”四個大字。立碑年代為道光十六年,“三水”也好,“羅塘”也是罷,最古老的名字還是“姜堰”。姜堰鎮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東單塘河遺址位於姜堰鎮城北村橫埭單塘河北岸,該遺址為長方形,東西長282米,南北寬142.5米,面積約4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5米。1980年以來,在該處地表以下2-3米,連續發現草木灰坑、有柄三角形石刀等文物,遺址現大部分保存完好。位於鎮北郊的姜溱河南端的天目山遺址,2008已經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目山遺址是中國西周時期的一座古城,也是目前姜溱地區發現最早的城址。姜堰鎮還擁有淨業寺大殿、關帝廟大殿、王公祠、文昌宮、觀音閣、王節孝祠、東嶽行宮萬年台、下壩石橋、東端石獅、曲江樓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鎮內原村名“五園、三營、太平莊”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駐軍的歷史見證。

民主革命時期

姜堰鎮既是黨組織革命活動的立足點,又是拉鋸式戰爭的場地,鬥爭錯綜複雜,在艱苦卓越的鬥爭中,許多革命前輩、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各界進步人士,在不同的戰線上作出了許多輝的革命業績。姜堰曲江樓是新四軍蘇中指揮部舊址,也是新四軍東進八縣軍民代表會議舊址。1940年,新四軍東進抗日,9月14日,陳毅部總指揮下榻曲江樓,號召團結抗日,靈活運用統一戰線思想,最大限度地爭取中間力量,為黃橋戰鬥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軍事史家稱“姜堰決策、黃橋決勝”。1947年姜堰鎮前堡村湧現了蘇中女民兵英雄高鳳英,延安《解放日報》在紀念“三八”婦女節的社論中,號召學習蘇中高鳳英的光榮範例。

新中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姜堰鎮已逐步發展成江蘇名鎮,全國經濟綜合千強鎮,是姜堰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姜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78.3平方公里,轄2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總人口17.28萬人。境內水陸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寧靖鹽高速公路、寧啟鐵路、328國疲道、姜八公路穿境而過,中乾河、通揚河交叉其間。鎮內壩口廣場、步行街、姜堰中學、姜堰書城、少年宮、高二適紀念館、南當鋪、義茶亭、胡氏舊居等景點無不各居特色,交相輝映。市民營經濟產業中心坐落於鎮內,已具規模。鎮區環境優美,是理想的投資興業地區。

行政區劃

城南村
雙壽村
院子村
南石村
唐園村
城東村
馬廠村
三園村
東橋村
城西村
曹家村
沿河村
城北村
城中村
軍鋪村

名人名跡

姜堰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座具有特殊政治意義的城市。“清代棋聖”黃龍士、“當代草聖”高二適也都是從這塊土地上走出去的驕子。現代藝術大師梅蘭芳祖居姜堰張沐。這裡的物產豐饒,素有魚米之鄉、銀杏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的盛譽,是江蘇省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上海“菜籃子”工程供應基地,也是全國優質糧、優質棉的供應基地。這裡的風景秀麗,溱湖風景區和名甲天下的“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是國家重點旅遊項目。這裡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迅速發展,已經發展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全國首批生態示範區、聯合國授予“生態農業全球500佳”、江蘇省小康縣(市),並正致力打造舒適姜堰、平安姜堰、誠信姜堰、效率姜堰和文明姜堰。與時俱進的姜堰處處勃發出現代化的氣息。姜堰物產資源豐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
早在西漢時就是朝廷屯積皇糧的“倉場”,今天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商品糧、銀杏、瘦肉型豬、水產品生產基地。以絲瓜、蘑菇、銀杏、螃蟹、甲魚、河蝦、河豚、淡水白鯧為主的特種農副產品已形成規模養殖。河橫村因傑出的生態環境保護成就,獲得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稱號。全市現已建成20多個綠色食品科技示範園,96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被省級認定。姜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擴張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對外形象、美化城市環境,提高市民素質,打造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十年來先後投入百億元,加速城市建設。目前,常住人口22萬,總面積18平方公里“七縱七橫”的城市布局已經形成。商業步行街、大型連鎖超市、星級酒店、市民廣場、濱河綠化、精品住宅小區等一批現代樣板工程,融入市民生活。一個“路暢、城高、居雅、水美、綠郁、商榮、人和”的綠色生態姜堰已經矗立在江蘇大地。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東方不夜城正大花苑北(羅塘北路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