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姚家段村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巴彥花鎮北部
- 面積:10.8萬畝
- 人口:2493人
周邊,由來,今日,地圖信息,
周邊
姚家段村西鄰巴林左旗,東鄰坤都鎮,坤——先線公路延伸貫穿姚家段村全境,此外,2000年,姚家段村採取大會戰的方式修建了一條通往左旗花家拉嘎鄉的沙石路,通車狀況良好。2005年,開通了程控電話,2007年開通了移動通訊網路和寬頻網路業務,具有一定的信息通訊基礎。2008年,姚家段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三化互動、工業優先”的發展原則,依託西北溝地下水資源,引進北京環球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在該地開發神水旅遊度假村項目,前期擬投入資金1500萬元,修建療養院及生態建設。旗、鎮兩級黨委、政府通過同該公司負責人洽談,就項目建設達成共識,目前該項目建設正在進行中。
由來
居住在姚家段村的人卻大都不姓姚,那么姚家段這個村名又是從何而來呢?時光流逝,日月如梭,一輩一輩的人都先後逝去,而每每談及此事,大家也都是道聽途說,沒有合理的依據。今天看到姚家段村的發展,就想趁此機會對村名的由來做一些考證。幸好村裡有兩三位年長者對此事知之甚多,於是便把他們的見聞一一做了記錄。
1931年-滿洲國時期,在坤都王府住著一位蒙古王爺,名字叫楊森葛根。他與侍奉他的下人生了一個兒子,王爺的母親和家人不能容忍這身份低賤的女人和孩子在王府居住,想方設法要把這對母子置於死地。而王爺卻偏偏特喜歡這對母子。至此王爺和母親一直僵持不下。王爺的母親就想到西文省(現長春市)偽滿皇帝那裡去告狀。當時天山縣官是一位姚姓縣長,百姓都叫他姚縣長。姚縣長知道此事後就對王爺說:“這件事如果驚動皇帝,不但保不住這對母子,還損壞了你的名聲,不如我幫你解決吧!”王爺一聽,心想:“一個小小的縣長你有何招。”心裡這么想,也就沒放在心上,就把這事暫時撂下了。再說這姚縣長,他考慮自己官微言輕,於是就慷慨解囊,宴請縣裡有頭有臉的官員大戶,給自己助威。次日,姚縣長一行人來到王府面見王爺和她的母親。王爺的母親也正為此事犯愁,聽說姚縣長有妙計,急忙命姚縣長告知。姚縣長說:“現有一兩全其美的法,就是在王府外建一所宅子,把她母子二人安置在王府外的宅子裡。”王爺母子一聽,也別無他法,就只好在昆都王府外建一所宅子,讓那母子二人居住(即現在的小王府)。王爺為了答謝姚縣長,就把距王府70多里的這趟溝連同溝里的24方地都送給了姚縣長。姚縣長由於公務繁忙就委託他的叔叔小老頭(姚俊風)代為管理,於是這趟溝就姓了姚。
村民張俊山的太爺張友喜,當時住在遼寧省張武縣,因年景不好就想搬家,前往科左中旗看地方。張友喜是姚縣長的親娘舅,正好路過天山縣就去看望姚縣長。姚縣長就給張友喜一個差事,讓他幫助小老頭去管理那24方地。張友喜說:“不行,我家裡還有妻兒老小,不能丟下她們不管。”姚縣長聽後,就讓張友喜一家遷到這裡來。並分給他們一些土地。此後,張友喜一家就在這趟溝安家落戶了。姚縣長的祖籍是朝陽的,那裡的土地貧瘠,鄉親們也早想著另擇居地,聽說這裡土地肥沃,就都紛紛投奔姚縣長來了。姚縣長就把自己的土地賣給鄉親們,讓他們在這裡開荒種地,繁衍生息。據老人們講,在1949年土地改革時這裡才有20多戶人家。主要是姚姓、張姓、丁姓、沈姓、徐姓、李姓幾大戶。漸漸地,人們為了生計,有親的投親,有友的靠友,就都來到了這裡安家落戶,逐漸形成了一個村落,即現在的姚家段村。直到現在才明白,姚家段的人們並不都是姓姚,而是這個地方原來是老姚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