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夏雨

姚夏雨

姚夏雨,男,1966年出生於江蘇宜興。自幼喜好書畫,書法由二王入手,沉迷於《聖教序》,繪畫初習《芥子園》,長期心摹手追,耳濡目染,在紫砂藝術道路上,善於把繪畫、書法與紫砂器形相結合,獨闢蹊徑,對陶刻藝術研究頗深。其藝術功底紮實,創作思路開闊,所設計作品美觀大方,雅致樸厚,以自然、生動、清新、婉約和實用為一體,題材寓於詩,意境賦予畫。氣從意暢,神由境合。陶藝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並被多個博物館收藏,同時也被廣大壺友喜愛與珍藏。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陶瓷協會會員,墨顏居陶藝總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夏雨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宜興
  • 出生日期:1966年
  • 職業:工藝美術師
  • 主要成就: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陶瓷協會會員,墨顏居陶藝總經理
  • 代表作品:供春、青蛙蓮子壺等
藝術理念,作品風格,獲獎經歷,

藝術理念

在我看來,紫砂壺是件完美的東西,它不施釉、不繪彩,有著尋常人間質樸的溫暖。我喜歡它獨特的泥質,獨特的成型工藝,又融合繪畫詩文書法、篆刻於一體,在視覺上獨立完整。這些觀念決定著我對形制、工序以及陶刻裝飾的興趣,還有與此種操作相關的動力和張力,使我在製作過程中不斷地推陳出新。當然,我更在乎作品與擁有者之間產生的互動。
紫砂壺中的陶刻裝飾是由制壺藝人署名落款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裝飾形式,最早見於元代壺銘“且吃茶,清隱”五字草書。它充分利用紫砂泥料所固有的本色和特性,在泥坯上用毛筆寫好墨稿,然後用鋒利的鋼刀依跡刻去,最後經高溫燒制而成。至明代,供春、時大彬等名家所制紫砂壺都刻有作者的姓名和製作年代,一般都刻於壺的底部或壺蓋的子口下等不顯眼處。清康熙、雍正年間的陳鳴遠文化素養很高,他書法雅健,具有晉唐風格,所鐫款識有著很深的含義。到嘉慶道光年間陶刻裝飾已趨於成熟,經陳曼生倡導、參與,逐漸開拓,形成一代風氣,沿襲至今,影響深遠。陶刻對於我來說,不僅需要極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且還要有堅實的書畫創作的功底和基礎。不同的壺形有不同的刻法,單刀拙樸,更粗糲,也更人性;雙刀細膩,更精緻,也更誠實,兩者的風格不一樣。除此之外,還有澀刀、遲刀、留刀、輕刀、切刀、舞刀等各種金石用刀方法,要做到熟練地心手相應,各盡其妙。

作品風格

宜興是歷史上有名的茶鄉,紫砂壺又是特定地域和文化的產物。可以說,作為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飲茶之器,紫砂壺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載體與精神載體。張道一先生曾經說過,“工藝美術一半是審美,另一半通過審美深入到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因此,創作的作品要自然生動,古樸大氣,承古融今,創作思路要開闊,集詩詞、歌賦、書畫為一體,從而呈現出古樸、典雅、清逸的意蘊。作品風格要以傳統為基,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傳統文化,加強人文創新,注重歷史文化、民族精神、社會習俗,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當然,技術創新也很重要。這不僅僅在於泥料的科學利用和製作工藝技術的進步,還要把握造型和裝飾的多元性。結合社會時尚的流行、文化特徵的變化、生活習慣的改變,拓寬視野、創仿結合、推陳出新,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風格為紫砂壺的造型和裝飾服務,把濃烈的傳統精華和現代時尚聚集起來。

獲獎經歷

2007年作品“供春”入展“江蘇省首屆刻字藝術展”
2008年作品“竹林聽蟬壺”榮獲“第九屆廣州茶博會”金獎
2009年作品“陽羨古都”入展“江蘇省第二屆刻字藝術展”
2009年作品“花瓶”榮獲“宜興市陶刻展”提名獎
2010年作品“青蛙蓮子壺”由南通博物苑收藏
2010年作品“德鐘壺”由安徽省博物館收藏
2012年作品“雪華壺”榮獲第六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暨2012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