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蔑文化

姑蔑文化,位於龍游縣寺底袁村,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此次考古,共發掘穿孔石器、紡輪、石刀、夾炭黑陶片等40餘件,其中一“豬頭”形象的石器表明浙西先人飼養豬的歷史長達4000多年。主要特徵是地方文化內涵深厚,有著典型的良渚文化印記,對研究龍游姑蔑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精美的玉器外,還有數以千計的碎陶片,這些“無字天書”還待考古工作者解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姑蔑文化
  • 館藏地點:位於龍游縣寺底袁村
  • 所屬年代:公元前222年
  • 出土地點:位於龍游縣寺底袁村
姑蔑國在越國的西境(約當舊衢州府)。《國語?越語上》說“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這說明姑蔑是越國西邊一地,其地理位置約當今浙江龍游縣境,龍游地處浙西金衢盆地,建縣始於秦,今隸浙江省衢州市。夏商時為越(於越)地,春秋為姑蔑,後屬越國。楚滅越,屬楚。約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始置太末(也作大末)縣,隸會稽郡,該地文化應屬於越文化。近來的考古證實了這一點。請看下面的材料,據《衢州志》記載,龍游有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先摘錄如下:
姑蔑文化
姑蔑古城--龍游石窟
寺底袁遺址(新石器時代)位於龍游城東6公里寺底袁村西南300米的黃土坡上。東西長50米,南北寬40米,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殘存約0.3米。
雞鳴山遺址(新石器時代—商)位於龍游城南郊雞鳴山。南北寬25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水土流失嚴重,文化層基本破壞。
姑蔑文化
姑蔑古城--國際汽車垃力賽道
牛形山遺址(商—周)位於龍游上圩頭鄉下楊村北牛形山上。面積約1500平方米,水土流失嚴重文化層遭破壞。今已種上柑橘。
龍游除了有悠久的古文化遺址外,近年來,又發現有許多古墓群和古墓,主要有:
扁石墓葬群。位於龍游溪口鎮扁石村,自溪口鎮大橋至扁石村一帶的黃土丘陵有眾多土墩墓。曾出土原始瓷豆、盂、尊、碗、筒形罐、印紋陶瓮等。
楊後殿山土墩墓群。位於龍游上圩頭鄉下楊村楊後殿山的東北坡,總面積約300平方米,大部分被破壞。散見有原始瓷片、印紋陶片、原始瓷。黃褐色釉已脫落。陶片有方格紋、曲折紋、席紋、回字紋、條紋及方格對角線加圓圈紋等。
寺底袁古墓群。位於龍游下庫鄉寺底袁村,遺物有西周時期印紋陶片、玉決、玉珠等器物。大部分器物被雨水沖平。
值得一提的是,據民國《龍游縣誌》載:“在東華山下偃王別廟後,宋慶元間為人所發,古物充韌,隨即灰散。惟數瓦缶不壞,貯水滿其中,眾並石毀之。”據考證,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姑蔑子墓。
姑蔑文化
姑蔑古城區--國際龍舟賽
另據2001年1月2日的《衢州日報》報導,為配合浙贛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的建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龍游縣博物館,自8月1日起,對龍游縣湖鎮鎮寺底袁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寺底袁村的六朝漢墓、龍游鎮牡羊壟的漢代窯址等重點發掘區進行大規模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今將最近考古發掘記錄如下:
位於龍游縣城6公里的寺底袁村,有著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文化層殘存約0.3米。據當地百姓說,過去,農民在遺址範圍內取土時,常有陶瓷、玉器出土。此次考古,共發掘穿孔石器、紡輪、石刀、夾炭黑陶片等40餘件,其中一“豬頭”形象的石器表明浙西先人飼養豬的歷史長達4000多年。龍游博物館副館長朱土生先生說,此次發掘是金衢盆地史前遺址的首次大規模發掘,填補了浙西文明史上的一段空白。其主要特徵是地方文化內涵深厚,有著典型的良渚文化印記,對研究龍游姑蔑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精美的玉器外,還有數以千計的碎陶片,這些“無字天書”還待考古工作者解讀。
姑蔑文化
姑蔑古城--龍游新景
眾所周知,幾何印紋陶與原始青瓷是越文化的標誌。而以上墓葬中都出有印紋陶和原始青瓷,這足以說明龍游在很久以前就有我們的祖先生活著,不但是典型的越文化,而且是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百科作者:龍游孫海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