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峰(北京海淀區陽台山主峰妙高峰)

妙高峰(北京海淀區陽台山主峰妙高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妙高峰,北京海淀區陽台山主峰,海拔1278米,是平原地區最高峰,頂部寬廣平坦。景區中林木茂盛,古樹眾多。它以京郊極佳的日出觀賞地而得名,南北十餘里的半山腰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蹟。既有以盤山古道聞名的鷲峰森林公園,又有千年古剎大覺寺,在主峰——妙高峰下,還有保存得很完整的清朝醇親王墓。入春之後(約在4月底),陽台山的杏花桃花梨花蘋果花櫻花次第開放,你方謝去我盛開,遠近高低儘是花。四月底、京城內春意消退時,陽台山內的春意正濃。以“古寺八絕”聞名的大覺寺內,百年玉蘭玉潔香濃,“一千一花剛勁俊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妙高峰
  • 簡介:北京海淀區陽台山主峰
  • 海拔:1278米
秀美景色,山腰王墓,地圖信息,

秀美景色

妙峰古道原為山間土路,崎嶇難行,清同治年間,慈禧要去妙峰山進香,太監安德海為討好慈禧太后,出資重修此道,道寬七尺,用當地天然石板砌成層蹬,動用大批工匠,遇山開路,遇水架橋,據說每鋪石一塊就得用白銀一兩,可見工匠之勞苦,工程之艱巨。 妙峰山的娘娘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在京津一代相當有名,每年廟會期間都有好幾萬人來此進香,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這裡的廟會才逐漸冷清下來,“妙峰古香道”曾是舊時人們去妙峰山進香的主要道路。
響牆茶棚原名福觀茶棚,為妙峰古香道上的第一個茶棚。清光緒二十三年,茶棚因年久失修,內務府儲秀宮首領高福喜及各香會組織,捐白銀三千餘兩,重修響牆茶棚。設北大殿三間,其餘配房十餘間。大殿門額有匾,題“頭道行宮”,原為陸潤庠(字風石,蘇州人,傅儀的漢文老師)所書,左右木柱上懸掛對聯,上聯書“回響叩禱佛前無不應”,下聯書“牆空跳出界外是真空”。響牆茶棚年代久遠,從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延續有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等年間至中華民國。
妙峰古道穿越陽台山自然風景區,從的北安河村到妙峰山的娘娘廟,全程共40里,中間設5個茶棚,依次是響牆茶棚----朝陽院茶棚----瓜打石茶棚----廟兒窪茶棚(進入門頭溝區)----澗溝村茶棚,古道兩側古樹名木眾多,峰巒疊翠。開春時,古香道旁到處是桃花杏花。
“善來金階”是人在妙峰古香道旁的一處題刻。香期時,本香道人流日以萬計,但一踏入香道,便“一洗尊卑之分,貴賤之殊”,“相見以誠,童叟無欺”,饑渴有粥相待,憩息有茶棚解勞,朝山者莫不感到,若無善舉,實為負罪,因此朝山進香者皆為善來。
在三十年前,這條古香道還是妙峰山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
在九十年代初,古香道上有一棵松樹被風吹倒橫臥在路上,至今還活著。
由於離市區近,交通方便,從頤和園乘346路汽車就可到北安河,市內有許多登山愛好者都愛登這條路上的海淀一段(往返32里),現在汽車可以一直開到朝陽院茶棚上的金山寺,從金山寺到廟兒窪茶棚(16里),是非常適合登山鍛鍊的一條路線。經常有許多愛好遠足的遊客來這裡進行登山鍛鍊。大部分人是從北安河到澗溝村(往返64里),或走到海淀與門頭溝交界的廟兒窪,再返回北安河。
妙峰古道自東向西穿越陽台山自然風景區,直達妙峰山,群峰如筍,白雲飄浮於山峰間;舉目四望,崇山峻岭,長谷巨壑,曠遠幽深,煙嵐如幻,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陽台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有眾多古剎,園林、名泉、奇峰,遼鹹雍年間,就稱為“薊壤名峰”,金代章宗時期,享有盛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中的金水院(金山寺)、香水院(法雲寺)、清水院(大覺寺)就座落在陽台山的青松翠柏之中,享譽京城的“妙峰古道”千百年來迎來送走了萬千遊客,古道三奇石令人嘆為觀止。金山泉、銀杏樹林成為金山寺的絕妙佳景,龍潭峽谷飛瀑直瀉石潭,著名的妙高峰醇親王墓(七王墳)是風景區秀美的皇家園林。
風景區內植被層次豐富,植物種類多達一千餘種,其中古樹名木占海淀區的51.9%,山峻峰奇,林深樹密,層嶂巍峨,流水淙淙,仲春時節,滿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槐花依次開放,如煙似海,花香飄溢;金秋時節,秋風送爽,滿山紅葉。

山腰王墓

雖然部分王墳有不同程度的損害,但有的王墳的建築風格基本保存下來。清史專家王道成建議,因王墳大都集中選在北京風景優美、依山傍水的遠近郊縣,如將景觀加以恢復,可以成為一條系統的人文旅遊線路。王爺墳清代北京歷史的一部分,文物和藝術價值很高,其研究價值僅次於清代的皇帝陵
醇親王生前在蔚秀園養病,到西山響堂閒逛,看中了此地,慈禧和光緒賜銀五萬兩買山建墳。墓地坐西朝東,建築依山勢而設,由低到高,層層有序。現在這裡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場目擊:七王墳的碑樓聳立在一片松柏之間,四周用鐵柵欄圍起。走上神橋,看到神橋的護欄一部分已斷裂,橋上的青石板凸凹不平,橋下的河道也早無水流,被雜草掩蓋著。
順著甬道拾階而上,甬道四周雜草叢中不時散落著殘破的石碑、石墩,很多石碑已辨別不出字跡。有幾座石碑看上去很新,格外顯眼,據介紹,這幾塊石碑是後來照原樣複製擺在原來的位置的。
通過柵欄,可以看到碑樓內的馱虎碑。護林人員說:“這本是九王墳的碑,但因為七王墳在半山腰路不好走,太監就把兩塊碑給換了,因此九王墳的碑比哥哥的還要大。”記者看到,碑樓頂上的飛檐很新,四周牆壁也可看出重新粉刷的痕跡。據護林人員介紹,兩年前,七王墳曾修過一次。
雖有多處建築破損,但七王墳墓地整體建築風格仍然保留下來了。木製的牌樓體現出清朝的建築風格,飛廊雕花圖案清晰可見。但畢竟年代久遠,牌樓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柱子上也是銹跡斑斑,牌樓內牆壁上滿是遊人的塗鴉,牌樓內一側牆壁上的壁畫也被人颳得面目全非。
七王墳墓地坐落在一片空地。七王墳位居正中,左右分別是其三位妃子的墓,七王墳保存完好,幾位妃子墳墓的外層磚塊已不同程度脫落,露出內層磚塊,墓地四周的牆壁也布滿了遊人的塗鴉,護林人員說:“現在是防火期,禁止任何人上山;平時有很多人來這裡遊玩,難免有人亂塗亂畫。”尚存贔屓座一個、宮門、享殿各一座。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