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
西方極樂剎土
紅色,蓮花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妙觀察智
- 出處:《心地觀經•二》
- 含義:阿彌陀佛
- 地區:西方極樂剎土
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
西方極樂剎土
紅色,蓮花部
【妙觀察智】《心地觀經·二》:“妙觀察智轉分別識得此智慧,能觀諸法自相共相,於眾會前說諸妙法,能令眾生得不退轉,以是名為妙觀察智。”大意是說,所謂...
四教集解下曰:“以妙觀觀於陰心,顯於三千三諦之理,故云觀法也。”秘藏記本曰:“妙觀察智,五眼高臨。邪正不謬,因以為名。”...
菩提的四種德能,亦即佛的四種智慧,是轉有漏的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及前五識,如其次第所得︰(1)大圓鏡智,(2)平等性智,(3)妙觀察智,(4)成所作智。...
先轉第九識為法界體性智(本體),再轉五六七八識為智。五智即阿囉缽舍囊arapacana的翻譯,順次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在...
佛教術語,於密教,謂依大日如來所具足之五智各生身、口、意三身佛或菩薩。五智,指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一)法界體性...
妙觀察智是指細心觀察,成所作智是指不變初衷保持真心;五八六七果因轉(眼耳鼻捨身五識為成所作智,意識六識為妙觀察智,意志七識為平等性智,一心八識為大圓鏡...
【入定印】 (印相)有三部之入定印,佛部為法界定印,蓮華部為妙觀察智定印,金剛部為縛定印。說見胎藏曼陀羅大鈔一。 ...
象徵入定的印契。又稱三摩地印、三昧印。依種類可分為法界定印、等持印、妙觀察智印等。《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三(大正18·243b)∶‘由結三摩地契能...
(4)成就義者,妙觀察智也,妙觀察智主成菩提之德故。(5)散去義者,成所作智也,成所作智主入涅槃之德,若入涅槃則佛散失故。見秘藏記鈔五。...
“正其心者,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也,誠其意者,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也,致其知者,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識觀,了知天下國家,根身器界,皆是自...
四身五智為佛教用語。 四身:1法身,2報身,3.化身,4.體性身。 五智:1.大圓鏡智,2.平等性智,3.妙觀察智,4.成所作智,5.法界體性智。 ...
此智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與大慈悲等恆共相應,平等普度一切眾生。(三)妙觀察智相應心品(梵pratyaveks!an!a^ -jn~a^na ),又稱妙觀察智、觀察智,...
密教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等五智和身密、口密、意密等三密,就以象徵的形式藏在這些曼荼羅之中。...
由於生死涅槃的一切法皆圓滿具足於這一空智之中,故名圓滿;又解脫生死的方便更...即平等性智,所顯五光無雜即妙觀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
阿摩羅識轉為法界體性智之後,其他各識亦隨之而轉,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意識轉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
亦名“妙觀察智定印”,略稱“定印”。是阿彌陀佛入定之印相。兩掌仰置臍下,右手疊於左手上,兩大拇指相觸。...
一般的文殊菩薩像多為頭戴五髻寶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內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文殊菩薩的形象,童子形則喻天真純潔...
這了別作用是雜染知見,要轉八識成四種清淨智,才是清淨正智,即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能...
毗盧遮那佛象徵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東方阿閦佛象徵“大圓鏡智”,西方阿彌陀佛象徵“妙觀察智”,南方寶生佛象徵“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
所以自菩提方面言有四智︰(1)大圓鏡智,由轉舍阿賴耶識而得,(2)平等性智,由轉舍末那識而得,(3)妙觀察智,由轉舍意識而得,(4)成所作智,由轉前五識而...
“五佛五智”的義理出自金剛乘教義,是密宗的主要義理之一,認為只有擁有法界體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就所智等五智,方能達到“菩提”(正覺),...
“荷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荷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荷”;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荷”;佛經《妙法荷花經》簡稱《法華經...
”,所謂“五佛顯五智”是中央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如來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如來的平等性智,西方無量壽如來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的成所作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