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古香道

妙峰山古香道

妙峰山娘娘廟始建於元代,興盛於明清兩代。其廟會在明清及民國時期,是京城最盛的廟會。屆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北至東北三省,西至山西、陝西,南到廣東、廣西,全國各地以及日本、東南亞各國的香客信徒們,紛紛前來“朝頂進香”。1925年著名民俗學者顧頡剛先生以妙峰山及其古香道為基地,開創了中國近代民俗學研究野外調查的先河,是中國近代民俗學野外調查研究的發祥地,因此這條古香道一直為中國民俗學界所關注,並不斷有民俗學者考證和研究,留下了許多研究這條古香道的學術專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妙峰山古香道
  • 四道:南道,中道、北道,中北道
  • 地點:中國北方京津地區
  • 地位:近代民俗學野外調查研究的發祥地
概述,古香道詳解,南道,中道,中北道,老北道,妙峰香會,發展規劃,

概述

從明末至清、民國時期,中國北方京津地區香火最為旺盛的的宗教場所,應該就是以供奉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為主的妙峰山娘娘廟了。因其山頂的娘娘廟(碧霞元君祠)內有一高大的岩石獨立,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閃光,所以人們稱為“金頂妙峰山”。清康熙皇帝也賜封“金頂妙峰山”。現此石上書寫有“金頂妙峰山”五個大字,石旁有一巨大“金頂松”挺立。妙峰山的娘娘廟始建於元代,興盛於明清兩代。其廟會在明清及民國時期,是京城最盛的廟會。屆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北至東北三省,西至山西、陝西,南到廣東、廣西,全國各地以及日本、東南亞各國的香客信徒們,紛紛前來“朝頂進香”。各路的香會、花會、茶會等民間組織,更是蜂擁而至,各顯其能,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據《燕京歲時記》記載:“妙峰山碧霞元君廟在京城西北八十餘里,山路四十餘里,共一百三十餘里。地屬昌平。每屆四月,自初一日開廟半月,香火極盛。---廟在萬山中,孤峰矗立,盤旋而上,誓如繞螺,前可踐後者之頂,後可見前者之足。自始迄終,繼晝以夜,人無停趾,香無斷煙。奇觀哉!”而當年去往妙峰山進香的古香道有多條,最著名、最有影響的,應該是起點位於北安河的這條中北道。在《燕京歲時記》一書中,這樣寫道:“進香之路日辟日多。---近日之最稱繁盛者,莫如北安合(河)。人煙輻輳,車馬喧闇,夜間燈火之繁,燦若列宿。以各路之人計之,共約有數十萬。以金錢計之,亦約有數十萬。香火之盛,實可假於天下矣”。
妙峰山古香道示意圖妙峰山古香道示意圖
1925年著名民俗學者顧頡剛先生以妙峰山及其古香道為基地,開創了中國近代民俗學研究野外調查的先河,是中國近代民俗學野外調查研究的發祥地,因此這條古香道一直為中國民俗學界所關注,並不斷有民俗學者考證和研究,留下了許多研究這條古香道的學術專著。其中著名的有奉寬的《妙峰山瑣記》、顧頡剛的《妙峰山香會調查報告》,金勛的《妙峰山志》以及近年常華的《妙峰香道考察記》等等,這些都為今人研究妙峰山及其古香道的民俗活動留下了寶貴財富。

古香道詳解

據相關史料記載,自山前去往妙峰山進香有多條山道可到達,但最為著名的應該有四條。《妙峰山瑣記》記載:“四條進香山道,南道山景幽勝,中道、北道亦佳,中北道次之。以道里計,則中道最近,中北道稍遠,北道又遠,南道最遠”。這四條香道上文物古蹟很多,而且還有很多當時的茶棚、粥棚遺址。據《光緒順天府志》記:在光緒年間,有茶棚65座。以後又發展到妙峰山周圍40里的上山香道上有茶棚30多座,現還有遺址20餘處。北京城外到妙峰山平原上的茶棚也有40多座。山上的很多茶棚還設在沿途的古廟裡。茶棚一般以所在的地名簡稱,但都有吉祥的會名。這些古香道不但是訪古探幽的佳處,也是研究北京民俗文化的好地方。所以在1996年春,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特組織幾位著名的北京史地民俗專家,有常華、白鶴群、李新樂、張振華等眾先生,專門考查了這四條古香道。

南道

南道從門頭溝三家店村起,經軍莊、桃園、南莊、仰山十八盤、櫻桃溝村棲隱寺(又名仰山寺)、到澗溝村。這條香道雖然遠,但景致幽勝,尤其是三家店村是京西古道上的重鎮,來往客商都要在此休整。在廟會期間,各地香客更是雲集在此,現在有公路通到山頂,所以遊客大多從此道上山。南道上有茶棚10座:陳各莊西北澗關帝廟的茶棚,全名是“提燈樂善粥茶老會”、桃園村茶棚、櫻桃溝茶棚老會、興隆十八盤茶會、水泉降香會、櫻桃溝村西北的“誠獻白米粥會”、仰山藥王殿燃香老會、香風嶺、引香亭等。
古香道衛星圖古香道衛星圖
在南道上有很多摩崖石刻,最著名的是桃園村外懸崖石壁上的石刻,石刻為對聯一副,上聯是“古出奇峰遮日月”,下聯是“岸有幽背顯神靈”,額題為“靜與天游”。這些刻字,字型蒼勁有力。據當地的文物部門考查,這些大刻字都是刻工們用長繩懸吊在半空,冒著性命危險鑿刻的。在櫻桃溝村外的崖壁上,有“松柏常壽”、“為善最樂”、“虔心永在”等石刻。還有棲隱寺在櫻桃溝村北,是北京歷史上的一座佛山,向以五峰八亭著稱。五峰為:獨秀、翠微、紫蓋、妙高、紫微,五峰相拱,形如蓮花。五峰之上建有八亭,即:接官、回香、洗面、具服、列服、龍王、梨園、招涼。遼金時著名的皇家寺院棲隱寺(又名仰山寺)就在蓮花五峰的環抱中。棲隱寺始建於遼代,金代時為金章宗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的“靈水院”。到元代時寺院最盛,僧人最多達千人,寺外塔林達七八百座,為京郊最大的塔林之一。元代時著名的高僧萬松行秀(萬松老人)就是在這裡住持。圓寂後埋葬在西城的磚塔內。
滴水岩和檀木林也是一景。滴水岩在南莊村北約五里地。在古代為宛平八景之一“靈岩探勝”。滴水岩洞中是洞中套洞,“需側身螺旋而下”,“水光所射,幾滅絕,再人則潭深莫測也”。其洞口處有一滴水泉,終年長流。在洞旁有一大片青檀木林,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中最古老的幾棵為元代遺物。據專家們考證,這片檀木林,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檀木林。因在北京地區很少有檀木,故現已引起林學家們的關注,林業大學的師生們曾前去考察。
在南道的東邊有一條分叉香道,人們稱為中南道:也是從三家店起,經軍莊、灰峪村、六郎塔、到仰山寺,再與南路匯合。此道可游六郎塔、賞灰峪的建陽古洞。六郎塔原本是仰山寺最東邊的一座高僧佛塔,相傳楊六郎曾在此大敗遼兵。

中道

中道從海淀區的徐各莊起,經大覺寺、寨爾峪、冷風口、三百六十胳臂肘、五道嶺、蘿蔔地到澗溝。此道有茶棚8座,徐各莊關帝廟茶棚、栗子台、寨爾峪、上平台、蘿蔔地茶棚、松棚、三岔澗等。
大覺寺大覺寺
在大覺寺是西山著名的古寺。該寺始建於遼代,其朝向坐西朝東,是北京地區遼金古剎“面東朝日”的典型代表。大覺寺為金章宗時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的“清水院”。寺內多有古樹名木而著稱。像著名的遼代“銀杏王”、清代乾隆年間的白玉蘭等。
從大覺寺前行有寨爾峪清泉,山上有山寨遺址,相傳綠林好漢竇爾墩曾在此占山為王。但戲劇中說他是河澗府的人。寨爾峪有一股清泉為當地名泉。自古就為附近鄉民的飲用之水。故這裡有“寨爾峪茶棚”。

中北道

中北道是過去到娘娘廟進香的主香道。從北安河村起,經環谷園(現北京四十七中學)、響牆茶棚駱駝石古剎金山寺,瓜打石、快活三里、妙兒窪(又名“飯台子”),就到了澗溝。過去這條香道被稱為“善心金階”。因香道的石階路是清光緒年間大太監安德海出資修建的。當然他的錢是勒索百官的,而百官的錢又是壓榨老百姓的。當年慈禧就是從這條香道讓宮人抬著坐轎進香的。現在這條古香道已開闢為陽台山自然風景區。這條香道有茶棚7座,清福觀、響塘廟、響牆茶棚、朝陽院、金仙庵、玉仙台、妙兒窪。
駱駝石駱駝石
響牆茶棚是一座大茶棚,因其院牆是空心的,一敲能發出響聲,故名“響牆”。現已復修,仍為茶社。駱駝石為一巨石,為“古香道上的三奇石”之一。它形似臥姿的大駱駝,向為京西名石。
金山寺始建於遼金時代,在金章宗時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的“金水院”。在寺內有兩棵巨大的金代雌雄銀杏。寺前有一大片天然的銀杏林。寺北的山崖上有“迎客松”、“母子松”、“姊妹松”、“王冠松”等名松。寺前的“金山泉”自古就是京西名泉。在金山寺前有一大片空地,這裡是觀日出的佳境。有文人寫過在這裡觀日出的散文。這裡也經常有旅遊者野營露宿。
響牆茶棚響牆茶棚
京西名石“瓜打石”為“古香道上的三奇石”之一。它半突兀半山崖,擋住山路。“瓜打石”原名“颳倒石”,即大風一刮,巨石就倒下山崖。遠看巨石當空。近前一看,巨石四分五裂,有巨大裂縫可通。遊人香客要鑽過巨石才能通過。轎子也可通過瓜打石。瓜打石東的茶棚叫“遇仙石茶棚”,全名是“普善全心素供老會”。

老北道

老北道是從聶各莊抬頭村起,經關帝廟龍泉寺,到車耳營古村落,經雙龍嶺、磕頭嶺、鮮花洞、懸空寺、張玉亭墓和貴子港到澗溝。此道上有茶棚9座。過去天津人進香都走這條香道,所以此道上的茶棚也有為天津人所建,像老爺廟茶棚、車耳營粥茶老會茶棚、雙水泉茶棚、磨鐮石河“天津磨鐮石河饅首粥茶會”、雙龍嶺茶棚、大風口“天津合郡路燈茶會”、磕頭嶺茶棚、葦子港粥茶老會茶棚、貴子港茶棚。
老北道上的古剎龍泉寺始建於遼代,為西山北端的大寺。寺的西部原建於遼代,故坐西朝東,而東部現在的主要建築則重修於明代,故坐南朝北。寺內以明代的“神柏”和古銀杏著名。現已以龍泉寺為中心建成“鳳凰嶺自然風景區”。
鳳凰嶺風景區鳳凰嶺風景區
車耳營村成村在遼金時代。其村北有古剎石佛寺,寺內供奉有在北京地區最古老的“北魏石佛”(現存放在五塔寺北京石刻藝術館)、村西北有金代的古剎黃普寺遺址,為金章宗時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聖水院”。寺的山門處有一姿態奇絕的“石上塔”。村東有遼代時的關帝廟,此廟過去是“老爺廟茶棚”,廟前有遼代的“迎客松”,其乾周長為3.5米,是北京的“古油松之最”。迎客松向南的一個大枝長長的伸延向大道(過去的香道),日夜迎接著來往的村民、香客、遊人。
以上所述,只是通往妙峰山的部分景點。這幾條香道,因山巒疊翠、樹海滄茫、流泉淙淙,風景幽麗,尤其是文物古蹟眾多,歷史文化豐厚。既有自然風物,又有人文景觀。所以就不是在廟會期間,也經常有遊人前去訪古探幽。現在這幾條古香道更是喜歡登山的北京中老年朋友的主要登山路線。門頭溝的金秋是美麗的,百里河山絢麗如畫。隨著門頭溝區旅遊事業的發展,妙峰山的管理部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又舉辦了“秋香”大廟會。也是遊人如潮。

妙峰香會

在古代,到娘娘廟進香,講究的是搶頭香。有錢婦女們都爭搶頭香。後來,皇宮裡的娘娘們都爭搶頭香。到清同治、光緒年間,這頭香就被慈禧占了。她曾進香為同治發痘保平安。她還下旨:“先期預詔廟祝,必須宮中進香後,始行開廟,謂之頭香”。有宮詞雲“昨夜慈寧親詔下,妙高峰里進頭香”(故宮裡的慈寧宮,是太后居住的地方。這裡指的為慈禧)。
妙峰山的香會妙峰山的香會
妙峰山的香會分為“武會”和“文會”兩種,並有“老會”和“聖會”之別。“老會”是百年以上的香會,而“聖會”則不到百年。“武會”又叫“花會”、“走會”,是表演舞蹈技藝的組織。據《京都風物誌》載:“城內諸般歌舞之會,必於此月登山酬賽,謂之‘朝頂進香’。如開路(要耍三股叉)、秧歌、挎鼓、高蹺、太少師、五虎棍、扛箱會”等。“武會”大多從京城菜市口的山西洪洞會館、白紙坊紙業公會、德勝門外松林閘三處出發,途中,鑼鼓齊奏,每到茶棚,都要表演,“觀者如堵,使進香沿途十分熱鬧壯觀”。“文會”又為“善會”,是北京、天津地區人們組織起來的為進香人服務性的慈善組織,如“茶棚老會”(供茶)、“施粥老會”(供粥)、“獻鹽老會”(供鹽)、“拜席老會”(供席棚)、“燃燈老會”(供燈火)等。

發展規劃

為了發展北京大西山旅遊項目,海淀區將陽台山古香道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作為“十一五”時期旅遊區發展規劃的重要項目,由海淀區旅遊局和蘇家坨鎮政府共同負責組織實施,並得到了海淀區發展改革委、海淀區財政局、海淀區建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據介紹,陽台山古香道綜合整治工程包括:改造景區入口,整修景區入口至金仙庵的古香道,新辟金仙庵至流谷園水庫的山道,整修響牆茶棚和朝陽院茶棚,完善景區標識系統等,新辟金仙庵至流谷園水庫的游路可以實現環線遊覽古香道。
陽台山古香道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將獲得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三豐收。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將體現在,陽台山古香道的文化會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展現;陽台山自然風景區的植被得到進一步的保護,遊覽環境和遊覽質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為遊人尤其是登山愛好者、前往妙峰山的香客打造一個比較好的遊覽環境。經濟效益體現在,能夠促進陽台山自然風景區的發展,帶動周邊尤其是陽台山古香道起點--管家嶺村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其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為該村鄉村旅遊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