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老醬油,2017年被列入南通市級非遺名錄。這種古法釀造技藝以如皋高蛋白、低脂肪的非轉基因的本地大豆及脫脂大豆為原料,需要經過選豆、水泡、蒸煮、制曲、鹹泡、入缸、發酵、釀曬、成醬等工藝,還需“春準備,夏造醬,秋露曬,冬成醬”的漫長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皋老醬油
- 主要榮譽:2017年被列入南通市級非遺名錄
- 製作材料:大豆
如皋醬油一般指本詞條
如皋老醬油,2017年被列入南通市級非遺名錄。這種古法釀造技藝以如皋高蛋白、低脂肪的非轉基因的本地大豆及脫脂大豆為原料,需要經過選豆、水泡、蒸煮、制曲、鹹泡、入缸、發酵、釀曬、成醬等工藝,還需“春準備,夏造醬,秋露曬,冬成醬”的漫長過程。
如皋醬油釀造技藝,南通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傳承保護 如皋醬油釀造技藝,千年工藝,百年傳承。如皋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富曬的水土是古法釀造醬油傳統工藝實施...
傳統技藝:如皋醬油釀造技藝、白蒲薑絲肉製作技藝、陳氏骨傷療法 南通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石鎖功;傳統技藝:豬頭肉烹製技藝(伴今豬頭肉烹製技藝)、蟹黃包製作技藝、薏仁酒釀造技藝;民俗:陳草薋文化習俗 ...
東大街位於江蘇省如皋市如皋古城東隅,2004年如皋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如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為如皋古城現存的古街區,始建於南宋。現長420米,寬2.5米左右,街心鋪麻面石板,留有獨輪車印轍,路肩鑲麻石條,顯示南宋...
製作過程中原料醬油分有色醬油和無色醬油各為750克。如皋肉鬆歷史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建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鬆自己特有的風味。1982年起“金梅牌”...
如皋蘿蔔粒是一道江蘇的特色美食,形似蜜棗,色棕黃光亮,內外透心,味香略甜,質地柔軟脆嫩,表面皺紋,菜身乾燥,切開用手緊捏起潮點。- 特色 如皋蘿蔔粒,外形美觀,香、甜、脆、嫩,風味獨有,嚼後無渣。1963年由上海畜產進...
如皋黑塌菜,江蘇省如皋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又叫如皋塌棵菜、趴趴菜(如皋方言),因塌地生長而得名。如皋特有的蔬菜品種,味道鮮美,葉片肥嫩,可炒食、作湯、涼拌,色美味鮮,營養豐富。每l00克鮮葉中含維生素C高達70毫克...
據《如皋縣誌》記載,清嘉慶年間就將如皋蘿蔔乾列入地方特產,設作坊加工,大量外銷。清末,如城有30多家作坊醃製蘿蔔乾銷售,並增加系列產品。工藝特徵 將蘿蔔切成佛手、蘭花形,以醬油浸泡,製成佛手蘿蔔、蘭花蘿蔔。較大的蘿蔔,切成...
如皋蘿蔔乾是江蘇一帶的風味名菜,屬於蘇菜系。產於江蘇省如皋市,是江蘇省特產。精選如皋白蘿蔔,通過獨特細緻的加工醃製的工藝使其具有香、脆、嫩、甜的獨一無二的優點。特產簡介 如皋蘿蔔乾,產於江蘇省如皋市,是江蘇省特產。蘿蔔...
如皋地區的人會將本地精選的品種優良的蘿蔔製成如皋蘿蔔乾,是當地的一種特色食品。歷史發展 如皋蘿蔔栽培歷史可上溯千餘年,相傳在唐太和年間(公元827-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侶早有種植,曾用自種的蘿蔔雕刻成蓮花、佛手、寶塔、燈籠等...
“頭伏餃子二伏面,好吃不過如皋盤水面。”一碗如皋人幾乎家家會做、人人愛吃的盤水面,成為許多人腦海中無法淡忘的味道。製作方法 主料 麵條 配料 肉沫、蔥花或蒜、豬油、醬油、料酒、糖、醋、五香粉、胡椒粉、色拉油、雞精,調料根據...
如皋市白蒲古鎮,始建於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地處長江三角洲,舊名蒲濤,又名蒲塘,因四周小溪沼澤多且多長蒲草,蒲草曬乾為白色,“白蒲”由此得名。系江海平原最早成陸的地區之一,是長江下游較早見諸史冊的縣城,亦是明清...
1992年“如皋牌”肉鬆獲香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獎。食用禁忌 由於豬瘦肉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鈉離子,而大量的醬油又帶來了相當數量的鈉離子,因此飲食中需要限制食鹽的朋友要少吃點。另外,由於加工過程中還加入了白糖,使得原本瘦肉中含量很...
8. 火腿(如皋火腿)洗淨後,切成長方塊;9. 切好的火腿放入碗中,加黃酒上籠蒸熟;10. 將鍋置旺火上,舀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11. 將雞塊用醬油25 克拌和,投入油鍋中炸至微黃色,瀝油待用;12. 原鍋復置火上,投入雞...
林梓潮糕是江蘇如皋地區特色傳統糕類名產,製作技藝流布地域為江蘇省如皋市林梓鎮及周邊地區。始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距今近三百年的歷史。為江蘇特產、江淮地區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