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詞目】如如不動
【讀音】rú rú bù dòng
【釋義】
(術語)楞伽經所說五法之一。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體也。智度論一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義故無。如如法性實際世界故無,第一義故有。”大乘義章三曰:“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就一如中體備法界恆沙佛法,隨法辨如,如義非一,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如非虛妄,故復經中亦名真如。”玄應音義二十三曰:“如如曆法非一,故曰如如。”無量壽經下曰:“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同淨願疏曰:“空同故曰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名解如如。”佛性論二曰:“如者有二義:一如如智,二如如境。並不倒故名如如。”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這是修行成功的佛與阿羅漢們的心。他們面對一切世間的境緣,心裡不產生執著。不取於相是指他們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一種事物;如如不動是指他們心的平靜狀態,指他們面對一切事物,心理上完全以隨緣與平靜來應對。
【釋義】好像在動,又好像不動,動與不動間並無明確的界限,與之相對的是孔子在《易經系傳》中所說的一句“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南懷瑾大師曾這樣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