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此詞是作者在女子的角度,寫思婦之情懷,全以女子的口吻、心思來描寫,先寫其回憶舊情之甜蜜,後寫其現實景象之殘酷,亦用兩者之對比,極好地表現了思念丈夫的妻子從等待到失望的情緒,間接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悲傷。全詞情真意切,將詞人內心的悲傷及思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如夢令1
2月黃昏庭院,語密34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5淚痕紅泫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2. 纖:細小。
  3. 語密:纏綿的情話。
  4. 翻:反,卻。
  5. 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頭,即紅色的枕頭。
  6. 泫(xuàn):流淚。

白話譯文

黃昏時分,一彎新月斜掛庭院;他的綿綿情話,竟然讓我酒醒。知不知道那人的心兒?或許早已舊情與新歡,各有一半。誰個看見?誰個看見?在我的枕畔,滿是沾著脂粉的淚痕。

創作背景

據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纖月”’見載於《今詞初集》,則作期不晚於康熙十七年,乃詞人為懷念心上之人而寫的一首詞,但具體所懷之人,現已不可知。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的前兩句是對往日感情的回憶。那個時候,正好是黃昏,一輪新月籠罩整個庭院,雖然沒有落霞孤鶩,卻有長天秋水。詞人十有八九是因為心有牽絆,所以就借酒消愁。但是戀人卻翩然而來,悅然相伴,說著綿綿的情話,情意真是纏綿,原本濃濃的醉意都被這些纏綿給驅散到九霄雲外了。這回憶的甜美,如飲醇醪。
後面一句“知否那人心”把詞人從美好的回憶裡帶到了殘酷的眼前。真不知道離別後,戀人心裡怎么想,說不定早就把自己忘了,雖說“舊恨新歡相半”,事實上很有可能迷上新歡,而忘記舊恨。這裡仿佛句句都是埋怨的語氣,聲聲都是質問了。有道是多情自古空餘恨,埋怨也沒有什麼用處,所以詞人只好幽獨孤單,相思彷徨,以淚洗面而不能入睡。詞人寫到這裡,肯定是想起了南宋詩人陸游和他的妻子唐琬的愛情悲劇。
“珊枕淚痕紅泫”,紅色睡被,生離死別的淚,足以看出納蘭性德思念之孤楚。也是,會有誰見他深夜不得眠,淚浸睡枕。作詞《如夢令》,也只不過是一種空惆悵、徒奈何。如花的美眷,似水流年。而現在,他跟她,真的是能夠回憶得了過去,卻回不到過去。
至此,詞人之悲傷已自不待言,然而亦是空惆悵,徒奈何,所以只能對浩渺蒼天發一聲:誰見?誰見?以決絕之問收尾全篇。

名家點評

現代詩人胡煜:納蘭此詞,便頗得深曲婉致之妙。(《納蘭詞》)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