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好》是任彥申沉潛三年,突破羈絆,再推最新力作!《如何是好》暢敘從政要決、做人之道,痛斥官場陋習、學界弊病,直抒人生感悟、幸福要義。心態更超脫,觀點更鮮明,表達更犀利。其中為官心得錄,處世箴言集,篇篇含故事,句句有來歷。
基本介紹
- 書名:如何是好
- 作者:任彥申
- ISBN:9787214103659
- 類別:政治
- 頁數:164頁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9(第1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二十多年的領導崗位歷練,經過數年退休生活的沉澱,味愈醇厚。在書中,作者甩開顧慮、拋卻牽絆,以親身經歷的人事滄桑為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獨立思考為緯,全面回答了如何做官、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修身、如何學習、如何交友、如何實現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等等一系列人生問題。所謂領導科學、職場勵志、心靈雞湯……相關的高質營養,全都蘊含在作者明白如話而又富有個性的表達當中。書稿曾送一批重要官員、學者、記者及普通讀者試讀,閱者無不受益,無不讚嘆,深感近年來高級領導幹部中鮮有如此佳作問世。
作者簡介
目錄
一、什麼是成功領導者
二、做官為什麼
三、領導工作基本功
四、重在提升影響力
五、領導的最高法則
六、一把手是關鍵
七、既會幹事又要懂事
八、求同存異的智慧
九、領導的致命弱點
十、獨斷專行必然失敗
十一、在罵聲中成長
十二、有效地忙碌
十三、何時容易犯錯誤
十四、懂得見好就收
十五、品讀三道奏摺
十六、力戒語言腐敗
十七、重建批評和自我批評空間
十八、如何善待人才
十九、文人何必相輕
二十、知識分子的弱點
二十一、聰明莫被聰明誤
二十二、有話好好說
二十三、做人的原則
二十四、保持善良天性
二十五、認識自己最難
二十六、學會學習
二十七、交友之道
二十八、常懷敬畏之心
二十九、幸福的哲學
三十、人生如戲
精彩書摘
在鄧小平去世時,有人曾寫下一副輓聯,叫“一人千古,千古一人”。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史上,鄧小平無愧是“三立”的典範,不朽的偉人。
鄧小平最偉大的貢獻,就在於使中國發生了四個歷史性的改變。
第一個改變,就是改變了中國這艘巨輪前進的方向,這就是撥亂反正,實行偉大的歷史轉折。“文化大革命”之後的中國,就像是一艘傷痕累累的巨輪在風浪中徘徊,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抉擇。鄧小平成功地駕馭這艘巨輪調轉方向,闖風險,繞暗礁,駛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大目標。慶幸的是,在這場歷史大轉折中,中國沒有迷向,沒有翻船,而一些與中國類似的國家卻在這種歷史大轉折中,有的迷了向,有的翻了船,有的自行解體了。
第二個改變,就是改變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形象。原來我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和定義是片面的,扭曲的,在實踐中是不成功的。鄧小平以其超凡的智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賦予新的解釋,實事求是地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整套理論、路線、道路、體制和大政方針,使社會主義擺脫了僵化,重現了生機;擺脫了貧窮,走向了富裕;擺脫了頻繁的政治運動,走向了安定團結。原來那種僵化的、貧窮的、整天鬥來鬥去的社會主義,是不得人心,不可能長期堅持下去的。
第三個改變,就是用“三個有利於”的標準改變了過去行使多年的“以階級鬥爭的觀點觀察一切,分析一切”的是非標準,也改變了流行千年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傳統價值觀。從此,中國人擺脫了姓“資”姓“社”的抽象爭論和封建義利觀的束縛,觀察問題、衡量事物的價值標準都因“三個有利於”的確定而隨之改變。一個領導人想改變方向政策很容易,只要有足夠的權力和地位就可以做到,要改變體制制度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最難的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尺度。鄧小平就是一個既能改變方向、也能改變體制、又能改變人們價值觀念的偉人。
第四個改變,就是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使百年來的強國夢變成現實,中華民族走向了偉大的復興,我們每一人的命運都因鄧小平而改變。試問,如果在30 多年前,農民有種地的自主權嗎?有進城務工和居住的自由嗎?人才能自由流動嗎?人們能自主求職嗎?大批青年能上大學、出國留學嗎?普通百姓能出國旅行嗎?……儘管現實仍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但要放棄改革開放,重新回到過去,是沒有幾個人會同意的。
一、什麼是成功領導者
對於什麼是成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人們追求不同,價值觀不同,對成功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僅從功利的角度來衡量成功,那是很難說清楚的,有誰知道掙多少錢、當多大官、出多大名才算成功呢!
美國成功學家卡爾博士認為: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其中包括個人的興隆發達,獲得優越的條件;在職場和社交圈中贏得別人的尊寵和讚美;獲得更多的自由,免於種種煩惱、恐懼、挫折和失敗;實現自重自尊,不僅自己得到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與滿足,而且為周圍那些賴你為生的人做了很多的好事,如此等等。
卡爾博士理解的成功包含著多重的含義和多元的標準,包括功利目的和價值目標,自我感覺和別人評價、內在成功和外在成功,個人成功與大家成功等等。在我看來,衡量人生是否成功,不在於功名利祿的獲得,而在於價值目標的實現。
十六、力戒語言腐敗
著名作家王蒙在他的著作中寫到,1946年他16年歲時,聽到國民黨和共產黨兩位要員的談話。前者的講話官聲官氣,裝腔作勢,文理不通,一片陳詞濫調。而後者卻為民立言,潤物啟智,充滿著新思路,新觀念,新名詞,令人振聾發聵。他從二者講話的鮮明對比中看到政黨前景和政權興衰的端倪。王蒙說,一個政權的衰落是從語言的腐爛上開始的。
2012年,北大學者張維迎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語言腐敗”這個概念,尖銳地批評了當前語言腐敗造成的嚴重社會後果:一是破壞了語言的正常交流功能,導致人們智力退化,大腦萎縮,缺乏理性和邏輯思考能力;二是導致道德墮落,使一些人失去做人的良知,說假話不臉紅,幹壞事不知恥,潛規則公開化。三是導致社會的高度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危機四伏卻以為天下太平,大難臨頭卻茫然不知,面對突發事件來不及應對,甚至導致整個體制的突然坍塌。
十四、懂得見好就收
有一位領導幹部長期主政一方,他聰明能幹、勤奮敬業、政績突出,使所轄單位成為一個知名的先進單位,本人也在當地享有很高的威信。上級領導幾次想提升他到另外的地方任職,他都婉言謝絕了。他提出一套雄心勃勃的遠景規劃,決心在當地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後來,一個突發事件使潛在的矛盾公開化,領導班子內部也發生了嚴重分歧,政治局面急轉直下,他本人弄得非常狼狽,上級領導只好匆忙調動了他的工作。
許多類似的事例都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貴在適中,要懂得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老子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是講節制欲望的好處。
孟子講:“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意思是說,應該做官就去做,該辭職就辭職,應該繼續乾就繼續乾,應該馬上走就馬上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