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政治學

女權主義政治學

女權主義政治學,西方新興的政治思潮之一,以反對性別歧視和壓迫,尋求婦女解放和兩性平等為研究目的,產生了自由女權主義、社會女權主義、激進女權主義、後現代女權主義等理論流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權主義政治學
  • 中心議題:兩性關係
  • 理論基礎: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後現代主義等
  • 代表作品女權辯護性的政治婦女:最漫長的革命
  • 代表人物:M.沃斯通克拉夫特、K.米利特等
主要主張,發展歷史,主要流派,意義評價,

主要主張

它以反對性別歧視和壓迫,尋求婦女解放和兩性平等為研究目的,以兩性關係為政治研究的中心議題。

發展歷史

對女權問題的關注可以追溯到啟蒙運動時期,但女權主義這一術語在19世紀80年代才開始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得到廣泛使用。

主要流派

作為指導現代西方婦女運動的意識形態,女權主義政治學隨著婦女運動的不斷展開而發展,具有現實性。它在廣泛吸收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後現代主義等政治思潮的基礎上產生了眾多的理論流派,如自由女權主義、社會女權主義、激進女權主義、後現代女權主義等,來對抗那些以男性為主導的主流政治思潮。
自由女權主義
自由女權主義是西方女權主義政治學中最早的也是最大的流派。代表作有英國的M.沃斯通克拉夫特於1792年發表的《女權辯護》、英國的J.S.密爾於1869年發表的《婦女的屈從地位》等。自由女權主義認為,女性與男性同樣是具有理性的個體,如果說兩性的理性能力不同,那也是因為教育機會的不均等。女性應該掙脫傳統價值觀念對其的貶抑,在社會中爭取與男性平等的教育權、就業權、參政權等權利。
激進女權主義
激進女權主義湧現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其代表作有K.米利特的《性的政治》、S.費爾斯通的《性的辯證法》、D.斯班德的《男性的語言》等。激進女權主義在對男性中心社會的批判上,引入“父權制”的概念來對社會和家庭結構進行分析。它認為,男人對女人的家長制權力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的權力關係,國家不過是男權的一種展示,國家的結構和制度完全是按照男性的意圖設計的。有些激進女權主義者走得更遠,甚至把所有的男性都當成敵人,把女同性戀、性別分離主義作為唯一可行的女權主義選擇。
社會女權主義
社會女權主義把性別壓迫和性別剝削看作是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副產品,強調婦女壓迫存在的獨立性以及消除婦女壓迫必須以推翻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為前提。其代表作品有J.米切爾的《婦女:最漫長的革命》、H.哈特曼的《資本主義、男權制與性別分工》、A.賈格爾的《女權主義與人性》等。社會女權主義兼收並蓄各種女權主義政治學流派的合理成分,成為女權主義政治學中最具整體性和綜合性的流派。
後現代女權主義
後現代女權主義思潮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與法國。後現代女權主義受後現代主義影響,試圖發展出一套不依賴傳統哲學基礎的新的社會批判範式。它認為,一切有關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宏大理論體系都是以男性為標準的,完全忽略了女性的存在。權力是由話語構成的,話語即是權力。要使女性擺脫男性統治的局面就要發明女性的話語,用女性自己的聲音講話。後現代女權主義關注女性的多重身份和女性認同的多元化,因而面臨著如何將女性與男性的差異性和共同性結合起來的挑戰。

意義評價

西方女權主義政治思潮從17世紀開始出現, 19世紀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活躍在西方政治舞台。它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產生重大影響, 是西方新興的政治思潮之一, 它衝擊、挑戰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等以男性為主題的各種政治思潮, 反對社會、家庭對女性性別的歧視、壓迫、剝削, 追求兩性的平等地位和婦女的解放, 對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一定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