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明朝時的奪情起復,清朝時的奪情起復,
明朝時的奪情起復
明朝時明文規定,“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復”。明英宗正統七年下令,“凡官吏匿喪者,俱發原籍為民”;十二年又下令,“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復”。明代文官奪情起復者主要有閣臣、尚書、侍郎等一些政治人物。一些人便利用各種手段,營求奪情。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奪情行為,都會引起倫理問題。明朝中季張居正因為奪情的問題,曾經引起一連串的事件,《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己卯,張居正父喪訃至,上以手諭宣慰......然亦無意留之。所善同年李幼孜等倡奪情之說,於是居正惑之,乃外乞守制,示意馮保,使勉留焉。”據史書記載張江陵丁憂是與馮保串通好:“大璫(大宦官)馮保,挾沖(幼)主,操重柄,江陵(張居正)素卑事之。新鄭(高拱)既逐,(馮)保德(感激)江陵甚,凡事無不相呼應如桴鼓。江陵聞父訃,念事權在握,勢不可已,密與保謀奪情之局已定,然後報訃。”當時有許多政治人物出於政治上的原因,抗議“奪情”,都被皇帝一一批駁,反對派遭到嚴懲,甚至動用了“廷杖”的刑法,許多人被打得皮開肉綻,終身殘疾。張居正自此事件後,更加偏恣,《明史》載“居正自奪情後,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明朝晚期兵部尚書楊嗣昌亦曾接受奪情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