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劇作,作品評價,
人物經歷
雅克·奧芬巴赫,於1819年6月20日生於德國科隆,1880年10月5日卒於巴黎。父親埃貝斯特是一名缺乏才能的樂師兼猶太教堂的歌手。奧芬巴赫6歲時學習拉小提琴,8歲時開始為一些短小歌曲譜曲,並在私下學習拉大提琴。11歲時就經常同他的兩個兄長在星期天和節假日的“娛樂音樂晚會”上演奏音樂,有時甚至一天演奏兩次。他14歲時,父親帶著他和他的兩個哥哥前往巴黎,凱魯比尼聽到了雅克的大提琴演奏以後,就一反常規錄取他進入巴黎音樂學院( 巴黎國家音樂學院的前身 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égion de paris),但他僅在那裡待了一年。1835—1837年間,他在喜歌劇院擔任樂隊隊員。此時,奧芬巴赫結識了阿萊維,開始向他學習作曲課程。他所創作的圓舞曲使他在這個領域裡取得了首批成果。
奧芬巴赫作為大提琴演奏家在上流社會沙龍中的精湛演奏取得了極大成功。1844年,奧芬巴赫以大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赴倫敦,在該市的貴族圈子裡演奏,甚至在宮廷里表演。1848年革命前夕,奧芬巴赫前往科隆避難,在該處舉辦音樂會,組織了一次演出,而且為波及到了德國的革命運動譜寫歌曲。1850年,奧芬巴赫成為法蘭西喜劇院的話劇插樂樂隊的指揮。早在1839年,奧芬巴赫的一部獨幕歌劇就曾被上演過,1847年上演了第二部,而在1853年才上演第三部。1855年夏,奧芬巴赫終於開辦一座自己的小劇院——“巴黎人喜劇院”。自此以後,他與作曲家阿萊維的侄子呂多維克·阿萊維 (1834—1908年)和其他文學界的合作者一起演出了許多啞劇、詼諧劇和獨幕歌劇。同年冬,“巴黎人喜劇院”遷入一座較大的劇場,立即成為巴黎最有名的劇院之一,梅耶貝爾、羅西尼、撒克里、列·托爾斯泰等人都曾是劇院的座上客。
主要劇作
地獄中的奧菲歐
希臘神話里極為膾炙人口的奧菲歐與尤麗迪茜的故事,較早時已經有蒙特威爾第和格魯克把它寫成歌劇,接著奧芬巴赫又為這個充滿機智與織入社會諷刺的劇本,附加了極為輕巧快活的音樂。但最為有趣的是,此劇中還借用了格魯克歌劇《奧菲歐》等作品中的旋律,做出各種玩笑般的“歪改”,通常在上演此劇時,都習慣植入諷刺時代的對白。這部輕歌劇是奧芬巴赫所寫最早的兩幕作品,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但某種版本則改成四幕的結構。
1849年,奧芬巴赫在巴黎擔任法國歌劇院領導者,1855年擁有自己的小劇院Bouffes -Parisiens,於是得以在那兒接連上演他最喜歡的輕歌劇。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這部《地獄中的奧菲歐》,該劇於1858年寫作,同年10月21曰在這個巴黎Bouffes Parisiens劇院首演的。
美麗的海倫
霍夫曼的故事
概述:
三幕嚴肅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是奧芬巴哈唯一未完成的歌劇,後來由他的知己吉羅( 1837一1892)把未完部分補筆後演出,而且大獲成功的作品,現在依舊在各地歌劇院上演不衰。
這部歌劇最富趣味的是,各幕的故事內容都很怪誕、荒唐,結構也很特別,前所未見。它的形態是附有序幕、尾幕的三個奇妙戀愛故事。
但是在史坦版的總譜上,卻編成四幕五場,而短小的尾奏則當作第四幕第二場。由於此劇在寫作當初,是以《喜歌劇》作曲的,所以是加入說白的編號歌劇,情況跟比才的《卡門》一樣。可是後來吉羅卻把這些部分都改成宣敘調,現在大家熟悉的是改寫後的樣式。
此劇的題材,選自1851年在巴黎奧德翁劇院首演的戲劇《霍夫曼的幻想故事》(五幕),這是由巴爾比葉(l822一1901)和卡雷(1819—1872)根據德國浪漫派作家E.T. A.霍夫曼(1776—1822)的幾部小說,尋找自由的題材改寫而成。奧芬巴哈為了把這部戲劇寫成歌劇,鞭策已經有病的身體埋首於作曲中。變更若干的原劇情節後,改寫成歌劇用劇本
奧芬巴哈的音樂,除保存原作的怪誕,充分流露出作曲家的輕巧作風,而且多少具有幻想的氣氛。劇中洋溢著豐富的旋律,尤其是膾炙人口的“船歌”,更經常脫離原歌劇,到處被人演唱,或是以各種編曲演奏。
小說的原作者E.T.A.霍夫曼,自幼即顯示音樂與繪畫的非凡才能,自己也寫過不少音樂,還涉獵過歌劇。霍夫曼由於喜歡寫作夢幻的、怪異的文藝作品,生前被看成是魔鬼或妖怪,或是被指為魔鬼化身。
正如這部歌劇被納入《幻想歌劇》那樣,劇情是把三段奇妙的故事串連起來的。由於音樂很美,事實上已變成相當愉快的通俗歌劇。
演奏時間:序幕:25分 第一幕:38分 第二幕:27分 第三幕:40分 尾幕:14分
時間:19世紀
地點:在紐倫堡、慕尼黑、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