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義書》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義書
- 作者:黃寶生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065023
《奧義書》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奧義書》是2008年由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乃文。音譯"鄔波尼煞陀"。指附在森林書之後解釋吠陀奧義的一類書籍。最早的奧義書約產生於公元前10~前5世紀之間。由來印度最經典的古老哲學著作,用散文或韻文闡發印度教...
《奧義書》是2023年5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譯者是(美)羅摩南達·普拉薩德、王志成、靈海。內容簡介 奧義書是用梵文寫成的一組古印度哲學文本的統稱,它們對印度古代宗教和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是瑜伽哲學形成的基礎。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聲稱,奧義書是“人類智慧的最高產物”。其核心內容就是探討世界的...
《五十奧義書(修訂本)》是1984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五十奧義書(修訂本)。內容簡介 《奧義書》是古印度婆羅門教的根本經典,《韋陀》學的最後部分,內容充實,開後代諸派學說之先河,漸益深化探討人生與宇宙的根源和關係。書中深奧的哲理,證驗的思維,奇特的想像力,超凡的智慧,給後人留...
《九種奧義書》是2017年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該書內容是美國的普拉薩德博士從吠陀時代整個奧義書中選擇的9種位於最頂端的奧義書英譯並注釋,中文版為王志成、靈海合譯。內容簡介 奧義書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一般公認的奧義書有108種,屬於吠陀時代也是整個奧義書中最為關鍵的有11種。普拉薩德...
在吠陀、梵書、森林書、奧義書這四種吠陀文獻中,奧義書是最後一部分,故又稱為吠檀多(Veda^nta),意即“吠陀之末”或“吠陀的終結”。奧義書的種類 現存的奧義書共 200多種,但按印度傳統,則為108種,其中大部分是後人所作,僅有13或14種是古老的和原始的。它們是:①屬於《梨俱吠陀》的《他氏奧義》和...
《印度生死書(四部奧義書義疏)》是由印度四部古老的奧義書組成,即Isa、Mundaka、Katha與Svetasvatara.此四部奧義書原屬於最為權威的吠檀多典籍類,是軸心時代留下來的經典作品。英譯兼釋論作者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的該譯本不僅經文清澈,而且釋論詳明。簡言之,該著雖義理深邃,經旨沖玄,卻以普羅大眾最喜聞樂...
《奧修。奧義書 (中)》是2018年旗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奧修。內容簡介 “我通常不提出任何預言,但關於這點,我是完全預見的:接下來的一百年將會越來越不合邏輯,越來越神秘。第二:一百年後,人們將能完全了解我為什麼被誤解——因為我是神祕和不合邏輯的起點。”生命中重要的部分都是神祕的、無法解釋...
《奧義書思想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學國。內容簡介 本書屬於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國內學術界對奧義書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的首部專著,也是國際學術界對奧義書進行研究的部頭最大的一部作品,包括第一卷“奧義書精神的歷史·自然的精神”、第二卷“奧義書精神的歷史·自由的精神”、第三卷“奧義書...
《吠陀經和奧義書》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巫白慧。內容簡介 本書為巫白慧的學部委員文集。本書所選內容為:吠陀經的譯者導論、印度唯物論思想探源、印度古代辯證思維、原人奧義探釋、吠陀輪迴說探源、古代和中世紀的印度自然哲學、奧義書的禪理、印度哲學中的場有思想、奧義書哲學和佛教、文殊...
《負負得正的人生奧義書》是2016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鍵人(林育聖)。編輯推薦 心靈雞湯:我自己的價值我自己懂,我只是還沒遇到伯樂!暗黑雞湯:然而別人並沒有興趣去了解你廉價的價值,正如伯樂永遠不選劣馬。心靈雞湯:世界對我來說沒有不可能,我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暗黑雞湯:你的努力根本...
《印度哲學--吠陀經探義和奧義書解析》是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巫白慧。內容簡介 印度是著名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其哲學思想影響尤為深遠。本書作者數十年來沉潛於印度哲學的探索,成就卓著,本書即其近年來該領域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書分四個部分,即吠陀經探義,奧義書解析,印度佛教和正理邏輯,...
《學問與修行:松江先生奧義書》是2014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羅雲鋒。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乃是有關松江先生的一些思考、言論和感悟的札記。內容涉及中國文化(儒釋道)、歷史、人心、社會、人生、日常生活、文學等多方面,語言頗為精練優美,思想亦多深刻獨特處,時有雋思妙語,往往一語中的,東鱗西爪,...
upanishad,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奧義書》(印度教古代吠陀教義的思辯作品,為後世各派印度哲學所依據)”。單詞用法 Upanishad /uːˈpʌnɪʃəd, -ˌʃæd, juː-/ 1.N any of a class of the Sanskrit sacred books probably composed between 400 and 200 bc ...
《梵經》是印度古代哲學中吠檀多派的最早的經典。現存《梵經》由於有後人追加的成分,大致是五世紀初前後的產物。簡介 《梵經》又名《吠檀多經》、《廣博經》。(“吠檀多”的意思是“吠陀的終結”,特指奧義書而言。《梵經》是對奧義書哲學的繼承和發展,故得此名)。此經專門探討梵的本體及其體現的原理...
吠檀多:印度六派哲學中最有勢力的一派。‘吠檀多’意為《吠陀》之終極,原指《吠陀》末尾所說的《奧義書》,其後逐漸被廣義的解釋為研究祖述《奧義書》教理的典籍,後來甚至成為教派的名稱。為了與彌曼差派有所區別,彌曼差派被稱為前彌曼差,或業彌曼差,而吠檀多派則被稱為後彌曼差或智彌曼差.名詞釋義 ...
他認為印度教的聖典《奧義書》和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在教義上是一致的,一切事物的最高實在既是潛在的,又是顯現的。錫克教 錫克教在發展中建立了自己的武裝,曾多次與莫臥爾王朝發生衝突,與這一王朝的軍隊作戰。在英國把印度變成殖民地之後,錫克教曾展開反英鬥爭。19世紀,錫克教中出現了一個辛格運動大會。...
最早見於印度宗教、神話、歷史匯集的《吠陀》以及隨後出現的哲學詩篇《奧義書》中。《吠陀》宣傳對自然力崇拜的多神論,而後,哲學思想便從吠陀宗教思想中分離出來。吠陀詩人提出了關於宇宙形成、人和自然的關係、人的本質、靈魂和肉體的關係、死後有無存在等種種問題,並給予回答。《奧義書》提出了一種叫"梵我同一"...
《吠陀聖義綱要》是印度哲人羅摩奴闍的主要著作。本書以闡明《奧義書》的趣旨為目的。書中首先陳述其本身及敵對者的立場,其後依次駁斥商羯羅的絕對不二說、吠檀多的不一不異說,並詳述‘梵’、‘純粹精神’、‘根本原質’等種種原理。最後所述的,是有關神以及對於神的信愛(bhakt!I)。由於羅摩奴闍的其他...
本書論述印度哲學思想及其發展。作者認為,古代印度為世界開化最早思想最發達之國,為宗教之國,哲學之國,詩之國;但是,通常人們將印度哲學等同為佛教,以為除佛教外印度哲學別無其他。其實,佛教可認為是印度思想的峰極,但不足以慨印度思想全體,除佛教外還有林林總總的哲學學說,如吠陀哲學、淨行書哲學、奧義書...
《印度吠檀多哲學史(上卷)》是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晶。內容簡介 《印度吠檀多哲學史(上卷)》主要內容包括:正統派哲學的思想始源:吠陀;正統派哲學的思想始源:奧義書;《薄伽梵歌》的哲學思想;吠檀多哲學的根本經典:《梵經》;喬荼波陀與《聖教論》;商羯羅的哲學思想;羅摩奴閹的...
《印度吠檀多哲學史(上卷)》主要內容包括:正統派哲學的思想始源:吠陀;正統派哲學的思想始源:奧義書;《薄伽梵歌》的哲學思想;吠檀多哲學的根本經典:《梵經》;喬荼波陀與《聖教論》;商羯羅的哲學思想;羅摩奴閹的限定不二論;摩陀婆的二元論;筏羅婆的哲學;16世紀不二一元論派的動向等。內容簡介 《印度吠...
四位說,印度古代奧義書中的一種學說。由唯心主義哲學家耶若婆怯提出。認為人的精神狀態,即“自我”從低到高分為四個等級:醒位、夢位、熟眠位和死位(大覺位)。醒位時,人的主觀思想與客觀事物純然對立著,自我受到外界事物的束縛,是不自由的;在夢位時,人的精神雖作了主宰,但仍未擺脫覺醒時所接受的...
《大神》是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所寫的一首詩歌,該詩發表在1857年1 1月份的《大西洋月刊》上,是愛默生最優秀的詩篇之一。本詩通過對《奧義書》中的“梵我一如”說的形象化闡釋來宣揚他的“超靈”論。詩歌原文 Brahma If the red Slayer think he killed a ...
《修行:生命的證悟》,是印度文豪泰戈爾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演講集,實質上是泰戈爾向西方人介紹印度古文明與文化的文集,歸根到底是泰戈爾在國內外講學時闡述的以《奧義書》為主要來源的思想觀點匯聚。鐘書峰翻譯的《修行:生命的證悟》,於2019年3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閱讀《修行:生命的證悟》,可以感受泰戈爾對西方...
拉撒 拉撒(rasa)印度美學範疇。意為“味”,由藝術作品和表演所喚起的人類共同的審美情感效應。該詞最早在《奧義書》中使用,用作事物的本質、精華、精英。
吠陀時代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後,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將這一時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釋吠陀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以及兩部史詩中,故稱作吠陀時代。其中《梨俱吠陀》成書於公元前12—前9世紀,稱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成書於前900年—前600年或更晚,故又稱晚期吠陀。
“摩耶”的理論是喬荼波陀的一個重要思想。“摩耶”這個詞早在奧義書中已經出現,但含義並不很明確。吠檀多哲學家們對此做了闡發後,成為了吠檀多思想的一個中心概念,這個概念的基本意思是,世界是“梵”通過其幻力創造出來的,因而是不真實的,只是一種幻象。這也可以說是印度教對世界最根本的看法,這個概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