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生命的證悟

《修行:生命的證悟》,是印度文豪泰戈爾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演講集,實質上是泰戈爾向西方人介紹印度古文明與文化的文集,歸根到底是泰戈爾在國內外講學時闡述的以《奧義書》為主要來源的思想觀點匯聚。鐘書峰翻譯的《修行:生命的證悟》,於2019年3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閱讀《修行:生命的證悟》,可以感受泰戈爾對西方“分而治之”手腕的切膚之痛;可以體會泰戈爾關於自由與束縛的睿智闡述;可以領略泰戈爾“愛的別名就是理解一切”的深刻感悟;可以同泰戈爾一起發出“生命深處的不完美,正是完美的體現”的共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行:生命的證悟
  • 作者泰戈爾
  • 譯者鐘書峰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 頁數:110 頁
  • 定價:35.00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9730871 
內容簡介,經典名句,作品目錄,作者簡介,譯者簡介,

內容簡介

泰戈爾《修行:生命的證悟》,以印度獨特的宗教精神和思想觀念為基石,展開他關於人生證悟的深刻思索。全書有八篇正文,分別探討個體與宇宙關係、靈魂意識、惡、自我、愛、行動與親證、美和無限的問題,系統地論述了泰戈爾的人生觀、世界觀、宗教觀。泰戈爾用詩一般的語言來闡釋一個個高深莫測的哲學話題,也是他本人對靈魂的體驗及對生命的證悟。附錄部分是泰戈爾生平年表,譯者將泰戈爾生平事件羅列,有助於讀者了解泰戈爾的人生與感悟。
修行:生命的證悟
泰戈爾《修行:生命的證悟》

經典名句

1、評判人類一切偉大言論之依據,不是言辭,而是精神——是在歷史長河中伴隨生命成長而呈現的精神。
2、源於偉大心靈體驗的鮮活文字含義,永遠不可能通過什麼邏輯解釋體系闡述清楚,只能不斷通過生活體驗進行解釋,而且每當有新發現,都會增加其神秘性。
3、那些城牆,在人類頭腦中留下了深深印記,確立了“分而治之”的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養成了如此慣性:要確保征服成果,就得防範、分化征服對象。
4、人之所以能夠思考,是因為其思想與環境是和諧的。
5、人之所以能夠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只是因為人的力量與宇宙的力量是和諧的。

作品目錄

譯者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個體與宇宙關係
第二章 靈魂意識
第三章 惡的問題
第四章 自我問題
第五章 愛之悟
修行:生命的證悟
泰戈爾《生命的證悟》
第六章 行動之悟
第七章 美之悟
第八章 無限之悟
泰戈爾生平年表
再版譯後記

作者簡介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 ~1941),印度人,1861年5月生,1941年8月逝世。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修行:生命的證悟》等。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912年從英國赴美國,作關於人生哲學系列演講,後收入《修行:生命的證悟》。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啟迪了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一代文豪,其中許多作品多次被譯成中文。
修行:生命的證悟
《修行:生命的證悟》,鐘書峰譯

譯者簡介

鐘書峰,法學博士,入選國家“雙千計畫”人才庫,曾掛職擔任深圳大學法學教授、分管科研與研究生工作的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已出版翻譯作品三百餘萬字,代表譯著有西塞羅論法律》、貝卡里亞論犯罪與刑罰》、盧梭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泰戈爾《修行:生命的證悟》等經典作品以及美國《不動產》《美國財產法精解》等專業書籍。
修行:生命的證悟
泰戈爾《修行:生命的證悟》,鐘書峰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