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命名,形態描述,棲息地和分布,致病性,診斷,治療,
命名
奧氏蜜環菌之前學名叫做(Armillaria ostoyae),由亨利·羅馬格尼斯在1970年命名,直到2008年的一篇文章指出它其實已在1900年由查爾斯·霍頓·佩克以Armillaria solidipes(solidipes 意為實心柄)的名字給出描述,而這比亨利·羅馬格尼斯要早很多年。中國學術界則沿用了Armillaria ostoyae的譯名奧氏蜜環菌。
形態描述
菌蓋肉質,寬2.5-5厘米,凸形,平整,無毛,茶色或黃棕色,乾燥時微發紅。菌肉為白色。菌褶相距很近,聯生(adnate)或稍向下沿菌柄延伸(decurrent),白色。菌柄長10-25厘米,厚6-12毫米,結實,實心,顏色跟菌蓋相近。孢子印為白色,孢子成橢球形或卵形,大小5.7-7×8-11微米,光滑,非澱粉質。擔子體為棒狀,帶四個孢子,有些有鎖狀連線。奧氏蜜環菌主要在地下生長和散布,所以從地面上看它生物體的大部分都不可見。只有在秋天,當它結出蘑菇的時候,才給出地下生物體存在的可見證據。在某些地區,由於對土地和養分的競爭較少,這種生物體可以長得十分巨大。它的菌絲攻擊樹木的邊材(樹皮和心材之間)並且能以黑色根狀菌索(rhizomorph,類似植物的根)的形式在樹皮下或樹木間延伸很長的距離。
棲息地和分布
奧氏蜜環菌子實體通常在九月到十月中旬可以看到,少數單生,多叢生在爛木片,死樹樁,死樹,死樹根,老樹和健康的樹根上。奧氏蜜環菌能在樹幹或樹根的皮下形成大量的根狀菌索進行腐生生活。菌索扁平成帶狀,顏色呈暗棕色到黑色,有很多分枝。奧氏蜜環菌北美分布很廣,它在喀斯喀特山脈以西森林中的硬木和針葉木上都很常見,在歐洲很多地方也有發現。其中在美國俄勒岡州馬盧爾國家森林(Malheur National Forest)發現的菌群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占地8.9平方公里,估計年齡達2400歲,總質量可能高達605噸。如果這個菌群被認為是一個統一的生物體,那么它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生物體,在占地面積上超過了猶他州的美洲山楊“潘多”。20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的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以及日本也發現了奧氏蜜環菌。
致病性
奧氏蜜環菌對很多商品軟木(花旗松,冷杉,異葉鐵杉)有很強的致病性。奧氏蜜環菌的致病性根據樹木的不同年齡和位置有所不同。10歲以下的年輕針葉樹更容易感染並導致死亡;20歲及以上的植株死亡率則很小。在內陸地區,奧氏蜜環菌病害更常見,但在沿海的針葉林,病害一旦發生往往比較劇烈。
診斷
如果樹木出現以下特徵,則可診斷為感染了奧氏蜜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