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斯特魯維

奧托·斯特魯維

美國天文學家。生於烏克蘭。為恆星分光學作有重大貢獻。以發現恆星中有氫和其他元素的廣泛分布而著名。曾任葉凱士和麥克唐納天文台台長、芝加哥大學天文系主任和國際天文聯合會主席。還是多產作家,先後發表700多篇文章。主要著作有《恆星演化》和《宇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托·斯特魯維
  • 外文名:Otto Struve
  • 別名:奧托·路德維戈維奇·斯特魯維 
  • 出生地:波羅的海德國人
  • 出生日期:1897年8月12日
  • 逝世日期:1963年4月6日
  • 職業:天文學家
  • 性別:男
簡介,生平,

簡介

奧托·斯特魯維(Otto Struve,俄語名:Отто Людвигович Струве,奧托·路德維戈維奇·斯特魯維,1897年8月12日-1963年4月6日) 俄裔美國天文學家,波羅的海德國人、俄國天文學家路德維希·斯特魯維之子。
1949年美國郵政信封上的奧托·斯特魯維1949年美國郵政信封上的奧托·斯特魯維

生平

1897年8月12日出生於沙俄境內的哈爾科夫 (現屬於烏克蘭)。1919年畢業於哈爾科夫大學。1921年移居美國,歷任葉凱士天文台麥克唐納天文台、勒施奈天文台和美國國立射電天文台台長。美國科學院院士。1932~1947年任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主編。1952~1955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
1903年6歲的奧托·斯特魯維和父親1903年6歲的奧托·斯特魯維和父親
天文學世家斯特魯維家族的最後一員,俄國著名天文學家、普爾科沃天文台創始人瓦西里·雅可夫列維奇·斯特魯維曾孫,天文學家路德維希·斯特魯維之子。生於俄羅斯帝國烏克蘭哈爾科夫。原先在哈爾科夫大學上學。1916-1918年因在沙俄軍中服役而中斷學業,十月革命後,他1919-1920年又參加白軍,白軍崩潰後,1920年在土耳其艱難的度過數月,1921年去美國,1923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7年入美國籍。在美國他先在葉凱士天文台工作、開始研究恆星光譜學,對恆星物理的研究做出卓越的貢獻,通過研究獵戶座β和其他恆星,他發現來自距離遙遠的熱星的光譜有時有一條鈣的暗線(吸收線),儘管如此,他認為不能由此得出恆星本身有鈣的結論,1925年,他認為這條鈣線是由主要位於銀河平面巨大鈣雲產生的。1932年任葉凱士天文台台長,同年組織籌建德克薩斯麥克唐納天文台,隨後任台長,經過兩年多的探索,1938年提出星級空間有氫,這一發現對後來的射電天文學至關重要。他還指出,許多恆星繞自身的軸迅速旋轉,很多恆星的自傳周期為一天或不足一天。斯特魯維對變星、雙星、聚星和特殊星的光譜也做過深入分析,1947年他辭去葉凱士天文台和麥克唐納天文台台長之職,到芝加哥大學任天文系主任,1950-1959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1959-1962年任美國國立射電天文台第一任台長。曾任《天體物理學雜誌》總編。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46年任美國天文學會會長,1951年任太平洋天文學會主席,1952-1955年任國際天文聯合會主席。任職期間,他努力防止天文學聯合會因冷戰而分裂。
斯特魯維的研究工作屬於恆星光譜學範疇。從1924年起長期從事雙星的光譜研究,確定雙星的質量和軌道。於1929年發現B型星大氣中氫線和氦線在擴展,這表明斯塔克效應是引起恆星光譜中星線擴展的一個主要因素,而這種擴展可用來測定恆星亮度。同時還發現,在超巨星大氣中存在大範圍紊流。同年,和弗羅斯特(Frost,EdwinBrant,1866-1935,美國天文學家,曾發現火星和木星軌道間的小行星)一起根據368顆B型星的視向速度確定太陽在恆星中的運動參數,並研究光譜和自轉速度關係。斯特魯維是研究銀河系瀰漫物質創始人之一,根據許多天文台得出的近2000顆星的光譜完成對電離圈氫、氦星際線的研究,證明其強度取決於距離。斯特魯維發表的有700多篇論文,主要著作有:《恆星演化》(1950)、《20世紀天文學》(1962)、《宇宙》(1962)等。
奧托·斯特魯維擔任俄軍軍官時的證件奧托·斯特魯維擔任俄軍軍官時的證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