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於維也納市中心的格林大道,國家歌劇院建成於1869年,落成後首演的劇目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新歌劇院具有
文藝復興風格,
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反映了
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風。由於建造過程歷時8年之久,該劇院的兩位建築師均未親眼看到劇院的落成。
1880年至 1896年之間,里希特出任音樂總監後,維也納皇家歌劇院,便已躋身於世界最大歌劇院之林了。以後擔任美術和音樂指導的有魏因力特納、格里戈爾、夏爾克、
克勞斯、克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
卡爾·伯姆、卡拉揚和希爾伯特等人。擔任維也納歌劇院經理時間最長的是威廉·雅恩,他從1881年到1897年擔任此職長達16年。19世紀80年代哈布斯堡王朝興旺發達,這給歌劇院的發展創造了外部條件。威廉特別擅長於指揮義大利歌劇和法國歌劇,而希里卻善於指揮德國歌劇,在兩人的通力合作下,劇團聲望與日俱增,這使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很快成為當時歐洲最強盛的音樂團體。劇院經常上演威爾第和華格納的作品,瑪斯卡尼於1891年在這裡親自指揮了《
鄉村騎士》,1892年上演了馬斯涅的《曼儂》並進行了《維持》的首演,1894年又首次演出
輕歌劇《蝙蝠》……,演出活動空前繁榮。其後直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維也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藝術大發展,許多領域都出現了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偉大人物,這在歐洲近代史上並不多見。在這種繁榮的人文氛圍中,歌劇院指揮馬勒理所當然地把歌劇院的聲望提到了更高的地位。他不僅摒棄了雇用喝彩者的陋習,還規定遲到者不得入場。為了達到對藝術的真實,他要求所有藝術家必須像他自己一樣全身心地投入。他這樣做雖然得罪了許多人並最終導致了他的辭職,但經過他10年的努力,歌劇院卻達到了空前的輝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
奧地利淪為一個小國,但維也納的
文化生活卻依然照舊,維也納歌劇院在傑出的音樂家
理查·施特勞斯和弗朗茲·沙爾克的共同領導下進入了又一巔峰時期。 1933年1月,
納粹分子攫取了德國
國家政權,維也納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時任劇院指揮的
克萊門斯·克勞斯突然辭去職務並帶領大批傑出歌唱家到
柏林去任職,這一舉措被維也納人視為背叛。
1937年.維也納歌劇院也和其他部門一樣,被全面納粹化了。立於歌劇院廊上的馬勒半身人像被擊碎。並強迫更改節目,以適合
納粹黨的趣味為目標。或許是由於意識到歌劇院對這座音樂之都的重要性,納粹政權免除了劇院所有藝術家服兵役的義務,為了粉飾太平,大批輕歌劇被搬上舞台。
1944年6月30日上演的《諸神的黃昏》,可算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最後一次演出。1945年3月12日,歌劇院被炸,受創甚重。戰後,該歌劇院一度借用維也納劇院演出。不過·後來設於
馬戲場的戲院還是重建了起來,並於1951年11月5日,上演了貝多芬的歌劇《費黛里奧》,指揮演出的是新經理伯姆。第二年,他又指揮了舉世罕見的一場首演。伯姆雖然享有很高的聲望,但由於他參加的其他指揮活動過多而影響了維也納的演出,在別人的指責聲中不得不辭去其在維也納的職務。到1952年為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最常演的一劇為《阿伊達》,一共演出了726場。其次為《
羅恩格林》。1886至1952年間,獻演華格納的歌劇,要多於其他人的作品,其次為威爾第、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勞斯等人的作品。1956年卡拉揚接任了該劇院的音樂總監。劇院自19世紀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藝術水準,有許多優秀作品在此演出例如:
戈爾德馬克的《灶上的蟋蟀》唐尼采蒂的《馬利亞·斯圖阿達》和莫扎特《
後宮誘逃》、勛伯格的《期待》、巴托克的《
藍鬍子公爵的城堡》、科恩戈德的《死城》等。特別是斯梅塔納的《
被出賣的新娘》一劇,自1892年在此重演後獲得極大成功,一夜之間即成舉世聞名的傑作。另外在伯恩斯坦指揮演出自己的作品《幽靜的場所》時還作了電視轉播;華基耶利則邀請多明哥登場主唱了他的歌劇《歌女》,獲得全場聽眾的喝彩。
1964年,卡拉揚因個人原因辭去職務,接替者為卡拉揚指派的助理經理埃貢·希爾伯特。在卡拉揚和希爾伯特擔綱時期,許多世界的藝術家在這座
金色大廳里演出過,劇院擁有的
管弦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也是世界頂尖級的管弦樂團之一。
背景介紹
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魅影。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
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
文化傳統。奧地利
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
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
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交響樂團。在這裡留下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
後宮誘逃》、《魔笛》等著名歌劇。
建築概況
規模
她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其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木結構的包廂劇院。1861 年,由奧地利著名建築師西克斯鮑和謬爾設計督造,於1869 年5 月15 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1955年11 月5 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整個劇院的面積有9000 平方米,觀眾席共有六層,樓上樓下共有1642 個座椅,背後還有567 個
站位,三層還有100 多個包廂。劇場正中是舞台,總面積為1508 平方米,包括3 部分:前台、
側台和後台。舞台總高度為53 米,深度為50 米。舞台能自動迴旋、升降、橫里開闔。
樂池也很寬大,可容納110 人的樂隊。歌劇院擁有2 個
芭蕾舞練習廳和3 個劇團練習廳、1 個364 平方米的彩排舞台、10 個獨唱演員練習室、1 個大型
風琴室,還有幾十個演員化妝室。歌劇院還配有一個電視電台轉播室,
劇場內各個位置都可收進
螢光屏中。
1861年,由
奧地利著名建築師西克斯鮑和謬爾設計督造,然而,這並未能夠目睹這一天。1868年,凡·努爾因為無法承受維也納人對其設計的刻薄指責而飲恨自殺,另一位建築師西卡斯堡在兩個月之後竟然也
中風而死。於1869年5月15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從此揭開了輝煌的序幕。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為國家歌劇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盟軍對德、奧進行大規模轟炸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遭到嚴重破壞,只剩下幾處斷壁殘垣。戰後,歌劇院的重建工作歷時8年,耗費1億美元。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以慶賀歌劇院的第二個春天。在每年300場的演出中,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複的。國家歌劇院的設計和建造是在1861年至1869年之間完成的,其風格可以歸屬為仿文藝復興風格。維也納歌劇院的演出季節是每年的9月1日到第二年6月30日。7、8月歌劇院關門休息,樂隊(即維也納愛樂樂團)赴薩爾茨堡
參加音樂節。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夠為在國家歌劇院演出而感到榮幸。在每年三百場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劇中的所有劇目。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複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自從建院以來,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藝超群的音樂大師作為劇院經理,又以樂壇稱雄的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常任歌劇樂隊,並不惜重金聘請世界著名歌唱家擔任歌劇主角。劇院還規定,不準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處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這些規定和措施使它贏得了國際聲望,國家歌劇院成為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鄉的重要象徵。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欣賞歌劇,是萬千遊客及來訪使團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內容。
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風。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個拱形窗戶,視窗上立著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整個劇院的面積有9000平方米,觀眾席共有六層,樓上樓下共有1642個座椅,背後還有567個站位,三層還有100多個包廂。劇場正中是舞台,總面積為1508平方米,包括3部分:前台、側台和後台。舞台總高度為53米,深度為50米。舞台能自動迴旋、升降、橫里開闔。樂池也很寬大,可容納110人的樂隊。歌劇院擁有2 個芭蕾舞練習廳和3 個劇團練習廳、1個364平方米的彩排舞台、10個獨唱演員練習室、1個大型風琴室。這裡可以同時向50個國家或地區的電台和9個電視台轉播演出實況。
風格
國家歌劇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
羅馬式建築,是仿照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劇院的式樣,全部採用義大利生產的淺黃色大理石修成的。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 個拱形窗戶,視窗上立著5 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分別代表歌劇中的
英雄主義、戲劇、想像、藝術和愛情。在門樓頂上,兩邊矗立的是騎在天馬上的戲劇之神的青銅塑像。門樓內的牆壁上畫的是莫扎特的最後一部歌劇《
魔笛》中的精彩場面。修復後的劇院設備已全部現代化,更為適應歌劇的演出。這裡可以同時向50 個國家或地區的電台和9 個電視台轉播演出實況。在休息大廳和走廊的牆壁上掛著許多油畫,畫的是最有成就的音樂家的最優秀的歌劇中的最精彩場面,有韋伯的《魔彈射手》,莫扎特的《
費加羅的婚禮》、《魔笛》、《唐·璜》,貝多芬的《費得里奧》,羅西尼的《塞爾維亞理髮師》等等。在每幅壁畫的上端還豎立著音樂家本人的金色頭像。
在靠近主梯的迴廊上端還有海頓、舒伯特、勃拉姆斯、華格納、施特勞斯父子等音樂巨匠以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歷任劇院經理如馬勒、
理察·施特勞斯等人的半身塑像。
轉變
自近代以來,西方多元的
建築文化洶湧而來,中華民族的傳統
建築風格受到強烈的衝擊,可以說近代是
中國建築風格的
轉型時期,通過對西方建築風格的克隆,變異,與融合的過程,把傳統的
木構架體系與西方的混凝土結構相融合,將
儒家思想影響的院落布局與西方的獨立別墅融合,經過一個世紀的融合
中國現代建築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
在居民建築上,居住區的建設不僅僅停留在生存、
生理需求的生物層次,而是邁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悅的高尚層次,是對美和情的追求。
演出
歌劇院每年演出300次晚場,節目提前半年排定,而且每晚必換。觀眾可以在
售票處得到詳細的演出劇目表。
劇作以莫扎特和威爾第的作品為主,一般不試演現代作品,但每年都新排演一些著名的歌劇,由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家演唱。而藝術家一旦能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便從此奠定了自己在樂壇的地位。
每年除夕,歌劇院還將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舞會,以其奢華典雅而成為世界各地政要名流、富商大賈雲集的盛會,屆時
奧地利總統和國家都將出席。舞會一般在晚上10時開始,先是由專業舞蹈學校的演員表演波蘭舞和
華爾茲,接著,192對經過嚴格挑選的青年男女登場,女的頭戴鑲嵌
寶石的
小皇冠頭飾,身著白紗長裙,男的一律身穿黑色
大禮服,
黑白相間,舞姿婆婆,美不勝收。最後是來賓同時起舞,整個大廳變成舞蹈的海洋,場面極為壯觀。舞會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5時。舞會
入場券昂貴,最差的
站票是2700先令一張,包廂由按規定不同由數萬到十幾萬不等。平常100先令左右一瓶的普通
香檳在舞會上能賣到2500先令,非一般百姓所能承受得起,而是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國家歌劇院的演出票價很貴,要提前預訂,如逢名演員演出,則需要提前幾個月預訂。歌劇院除七八月
歇夏外,全年開放,最佳的劇目一般安排在冬、春季的維也納文化節期間。遊客購票參觀則是全年性的,從游鑒票的編號,遊客可以得知迄今已有多少遊客參觀這一音樂殿堂。
2019年5月25日,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舉行建立150周年紀念演出活動,演出多部
經典作品。
交通
交通:乘捷運、電車、
有軌電車1、2號在卡爾廣場站或者劇院
站下。
維也納國家
歌劇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也是"
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她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於1869年5月15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莫扎特的歌劇《唐·璜》。
二戰末期,遭到
嚴重破壞,戰後歷時8年,耗費1億美元恢復重建。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自從建院以來,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藝超群的音樂大師作為
劇院經理,又以樂壇稱雄的
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常任歌劇樂隊,並不惜重金聘請世界著名歌唱家擔任歌劇主角。劇院規定,不準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處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這些規定和措施使它贏得了國際聲望。
十九歲時首度前往嚮往已久的維也納,維也納
音樂界對他頗表歡迎,使他對未來充滿希望。二十歲時蕭邦再度拜訪維也納,當抵達維也納沒多久便爆發
波蘭抗俄戰爭,和他一同到維也納的朋友都相繼回國參戰,蕭邦希望隨友人一起回國為祖國效力,但父母認為他體格太弱恐怕無法適應軍旅生活,要他繼續留在維也納。
由於奧國支持
俄國,維也納人民多半不敢再和波蘭人接近,蕭邦因此失去舉辦
演奏會的機會,也喪失了經濟來源。蕭邦在維也納面臨生活困境,親友也都因身陷戰爭無法提供救濟,所以生活相當拮倨。1831 年 7 月蕭邦決定離開維也納,當行經斯圖卡特時聽到波蘭革命失敗、
華沙淪陷的訊息,在悲痛下創作出 "
革命練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