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德國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名將。1869年從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德奧聯軍第十一軍團司令,駐在西
加利西亞(1915.4)。由於突破戈爾利采-
塔爾努夫防線的重大勝利而晉升陸軍元帥(1915.6.20)。不久,他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戰役和平斯克戰役中擊潰俄軍(1915.8~9)。1915年10~11月侵入塞爾維亞,然後進占羅馬尼亞(1916~1917)。因為他的巨大功績,1917年德國開始建造的新戰艦被命名為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停戰後,馬肯森被拘留一年。1920年退役,1933年當選
魏瑪共和國下院議員,擁護
納粹黨,1945年死於布格霍恩。
早年生涯
1849年12月6日,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出生於
薩克森位於維騰貝格附近的豪斯-
萊比錫。其祖父曾經在
拿破崙戰爭期間擔任過漢諾瓦的騎兵指揮官,在馬上一直活躍到90歲。不過他的父親路易斯·馬肯森這時只是一個
土地經紀人,直到1887年才靠其財富成為一名貴族。馬肯森在易北河和萊比錫地區長大,那裡是1813激戰的戰場。祖父的光榮的騎兵生涯和父親對保皇主義的熱愛對馬肯森影響頗大,他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輕騎兵軍官。但是由於擔心門第的偏見和昂貴的費用,其父親並不贊同他的理想。馬肯森不得不壓抑住熱情,在私人指導下完成了高中教育,開始學習經營農業。不久機遇降臨,1869年10月1日,不滿20歲的馬肯森獲準作為一年期的志願兵加入精銳的“死亡輕騎兵”部隊。馬肯森十分興奮,決意抓住這個機會。隨後爆發的
普法戰爭(1870-71年)讓他得償所願。
戰爭中,“死亡輕騎兵”隸屬於第4騎兵師,該師屬於威廉王儲率領的第3集團軍。1870年8月5日初臨戰場後,馬肯森作戰十分勇敢。10月5日,他被提升為
軍士長。
奧爾良戰役後,他晉升為少尉。1871年戰爭結束後,馬肯森在父親的要求下復員,並進入哈勒大學學習農業。但他更大的興趣在於選修專業外的戰爭歷史課程。最後他終於在母親的幫助下說服了父親,讓他回到軍隊,成為了一名輕騎兵軍官。由此,他開始了一系列穩定而不引人注目晉升。1876年9月,他晉升為
中尉。1879年11月21日,馬肯森和多蘿西·馮·合恩結婚,這一婚姻提升了他在軍中的地位。這段婚姻一直持續到1905年多蘿西去世。婚後他們育有兩個女兒和三個兒子。
進入參謀部
1880年馬肯森進入
總參謀部,獲得了
毛奇的賞識。1884年2月,轉任第7團參謀。一年後,負責指揮在
梅斯的第9龍騎兵中隊。1888年10月15日,他晉升為少校,就任布羅姆博格的第4師參謀。1891年2月11日,馬肯森回到總參謀部,擔任參謀總長
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伯爵的第一副官。在和
施利芬相處的兩年半里,馬肯森獲益良多,其表現也得到了好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891年和
威廉二世的會面,馬肯森對於戰史的熟悉留給皇帝很深的印象。1893年6月17日,馬肯森轉到第1死亡輕騎兵團。他在這裡呆了很長時間,分別於1894年1月27日和1897年3月22日晉升為中校和
上校。
1898年,他作為副官陪同
德皇威廉二世訪問
巴勒斯坦。馬肯森身高六英尺的體形和懇摯謙恭的舉止使他在扮演這一角色上大獲成功,獲得了皇帝的器重。1901年9月,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為將軍,派往指揮死亡輕騎兵旅。1903年,他調往指揮位於但澤的第36師,同時兼任皇帝的將級副官。同年9月11日,在這個職位上晉升為中將。1908年1月27日,馬肯森晉升為騎兵上將,負責指揮第17軍。同年4月29日,他再次結婚,對方是列歐妮·馮·奧斯汀。
轉戰東線
一戰中馬肯森參加了幾乎東線的所有主要進攻。最初他隸屬於普里特維茨的第8集團軍,對抗入侵的俄軍。1914年8月,他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聯合指揮的古姆賓嫩和
坦能堡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隨後乘勝追擊,參加了於9月9日開始第一次
馬祖里湖戰役。
1914年9月下旬,馬肯森調往新成立的第9集團軍,並在11月4日升任該集團軍司令。在
波蘭戰役中,馬肯森指揮第9集團軍進行對
華沙的圍攻和對羅斯的進攻,其中
羅茲戰役尤為令人稱道。他隨後因此獲得了
藍馬克斯勳章。在奧匈軍1915年3-4月間的
喀爾巴阡山攻勢慘敗後,馬肯森帶領德軍增援兵力南下,於4月出任德奧第11集團軍司令。在參謀長
漢斯·馮·塞克特的協助下,他於5月2日指揮第11集團軍和奧匈第4集團軍發動了精心準備的戈爾利采-塔爾諾夫攻勢,一舉突破俄軍防線。在這個夏天,馬肯森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力,接連發動了三波攻勢,其先頭部隊俘虜了12萬俄軍,消滅了俄國第3集團軍。這次勝利使他在6月20日被提升為陸軍
元帥。馬肯森繼續挺進,6月22日,率部攻取倫貝格;8月29日,拿下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他在這次壯大的攻勢中一直推進到巴哥河畔,贏得了作為突破戰術大師的聲望。
1915年9月,馬肯森被調往
巴爾幹半島,指揮了對
塞爾維亞的新攻勢。10月7日,他指揮德軍11集團軍、德奧第3集團軍對數量處於劣勢和厭戰的塞軍實施心理攻勢。10月9日,即順利拿下
貝爾格勒,12月4日,即兩個月內橫掃整個塞爾維亞。他對英勇抵抗的塞爾維亞後衛部隊大為讚賞,稱其為只有在童話故事中才能遇到的勇敢人物,因此特地為對方陣亡將士立碑紀念。當羅馬尼亞參戰趨勢明顯後,法爾肯海因於1916年春任命馬肯森擔任在
保加利亞北部的
多瑙河集團軍司令,這支部隊由保軍、土軍和德軍混編而成。羅馬尼亞實際參戰後,馬肯森於9月1日開始向北進攻。分別在9月6日和9月9日攻克
圖特拉坎和
錫利斯特拉,並奪取了從
康斯坦察到多瑙河畔切爾納沃達的鐵路線。由於兵力不足,他一度被阻。當得到兩個土軍師的加強後,馬肯森繼續北進,11月在
斯維什托夫渡過多瑙河,朝東北方向的
布加勒斯特挺進。12月1日他曾一時被
羅軍反攻所阻,但12月6日即在法爾肯海因的第9集團軍的支援下進入布加勒斯特。隨後,馬肯森一直負責指揮
羅馬尼亞占領軍,鞏固了對羅馬尼亞的控制。
戰後
停戰之後,他於1918年11月在
諾維薩德被法軍拘留。1919年12月,馬肯森從軍隊中退役。之後他涉足政治,於1933年加入了
希特勒的
納粹黨和政府。1934年6月30日曾和
興登堡聯繫,以阻止在
長刀之夜的屠殺。但他沒有成功,結果前國防部長庫特·馮·施萊徹爾上將和其幕僚庫特·馮·布萊多夫少將被殺。雖然支持希特勒,馬肯森依然是一位前君主主義者。已退位的
威廉二世於1941年在荷蘭去世,馬肯森作為唯一一個那個時代的倖存者出席了葬禮。二戰中,實際上處於退休狀態的馬肯森沒有扮演任何活躍的角色。但他1940年寫信給陸軍總司令
布勞希奇,說他已經過了90歲,不大過問時事,但聽人反映說陸軍在
波蘭戰役不能制止謀殺,這嚴重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自尊,作為陸軍的長者,他對這不能不表示關注。他的第三個兒子
埃貝哈德·馮·馬肯森是德國一級上將。1945年10月8日,96歲高齡的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卒於
漢諾瓦附近的策勒。
評價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是一位典型的普魯士軍官,更是一位能幹的、充滿活力並足智多謀的將領。作為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的征服者,他是德軍在東線最為成功的陸軍指揮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