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瓦爾德戰役(坦能堡戰役(格林瓦爾德會戰))

格林瓦爾德戰役(格林瓦爾德會戰)

坦能堡戰役(格林瓦爾德會戰)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格林瓦爾德戰役,德國文獻中稱為坦南貝格會戰,中文又譯作坦能堡會戰,是1410年7月15日,在條頓戰爭(1409—1411)期間,波蘭立陶宛聯軍殲滅條頓騎士團的決戰。以步兵為主的波蘭-立陶宛聯軍以及捷克和匈牙利的志願部隊3.9萬人在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指揮下,在坦倫堡和格林瓦爾德附近與以身穿甲胃的重裝騎兵為主的條頓騎士團約2.7萬人的軍隊展開決戰。條頓騎士團在此戰中精銳盡失,8千名騎士被殺,2千人被俘,騎士團大團長馮·容金根等多數首領陣亡。條頓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波蘭由此逐漸收復失地,並獲得格但斯克等城鎮和波羅的海出海口。波蘭作者顯克微支根據此戰撰寫了小說《十字軍騎士》。

基本介紹

  • 名稱:格林瓦爾德戰役
  • 地點:坦倫堡和格林瓦爾德附近
  • 時間:1410年7月15日
  • 參戰方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條頓騎士團
  • 結果:波蘭-立陶宛聯軍獲勝
  • 參戰方兵力:波蘭-立陶宛聯軍 39,000人
    條頓騎士團 27,000人
  • 主要指揮官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洛;馮·容金根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結果,

戰役背景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中建立時間最晚的一個,但卻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它於1198年在巴勒斯坦沿海港口城市阿克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騎士組成,著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繪有黑色寶劍和十字。
早期條頓騎士團早期條頓騎士團
這些以僧侶身份參加聖戰的勇士在缺乏大量職業軍隊的中世紀,是非常搶手的專業戰爭力量。但隨著穆斯林世界的強勢反擊,聖地的開拓事業日益萎縮。條頓騎士團也不得不在阿克最終失守後,退回了歐洲。
13世紀初,在總團長赫爾曼·馮·薩爾扎領導下,該團將活動中心自中東轉移到東歐。1226年,應波蘭馬佐維亞公爵康拉德之召,條頓騎士團前往波蘭,攻擊波蘭的宿敵普魯士人。康拉德同條頓騎士團立約:騎士團負責進攻普魯士,康拉德簽應把托倫和赫翁諾之間一塊領地劃給騎士團作為報酬。康拉德的這種引狼入室、目光短淺的政策,給日後的波蘭造成了很大的禍患。
騎士團在東普魯士開疆拓土騎士團在東普魯士開疆拓土
1237年,條頓騎士團與駐在波羅的海東岸的聖劍騎士團合併之後,勢力猛增,成為東歐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此後雙方的關係逐漸惡化。不斷壯大的波蘭王國一直要加強中央的王室威權,而普魯士的條頓騎士們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國家,擺脫和削弱強大的波蘭。
隨後的50年間,條頓騎士團又牢牢地控制了普魯士,這樣便形成了從東西兩方鉗制波蘭領土,直接威脅波蘭國家安全的態勢。
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是條頓騎士團的鼎盛時期。他已不滿足於對波蘭的滲透,同時還將侵略之手伸向立陶宛那片從波羅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區域。1346年,條頓騎士團又從丹麥人手裡奪得了愛沙尼亞。除此之外,條頓騎士團在南部義大利希臘西班牙法國都有自己的屬地,最大的屬地則在德國。條頓騎士團在歐洲東北的屬地堵塞了波蘭、立陶宛和俄羅斯向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這樣的四處樹敵,終於讓騎士團在外交上處於比較孤立的狀態。
最終,騎士團的壓力迫使一直堅持原始信仰的立陶宛決定與天主教信仰的波蘭王室聯姻,將雙方的王國建成一個邦聯。知道大事不好的騎士團多次試圖阻撓,但還是沒能讓波蘭與立陶宛聯邦分道揚鑣。
騎士團(橙色)波蘭(黃色)立陶宛(褐色)的三國演義騎士團(橙色)波蘭(黃色)立陶宛(褐色)的三國演義
於是波蘭、俄羅斯和立陶宛各民族的力量都聯合起來,同他們的共同敵人——條頓騎士團進行鬥爭。
聯合後的波蘭與立陶宛對條頓騎士團方面有了比較大的力量優勢,條頓騎士團惟一的希望便是手裡還算占據優勢的軍隊。大團長容金根為此而集合了境內的大部分作戰力量,並從歐洲各地僱傭部隊,尋求盟友支持。而波蘭與立陶宛也爭鋒相對的分別備戰,一場決定性戰役即將打響。
7月3日,波—立—俄聯軍在波蘭國王弗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率領下,從切爾溫斯克地域向馬林堡(馬爾堡)進發,途經格林瓦爾德地域時與條頓騎士團團長烏爾里希·馮·雲金根率領的騎士團主力遭遇。條頓騎士團(2.7萬人)由德法等國騎士和僱傭兵(瑞士人英國人等)部隊組成,總兵力為51個旗。聯軍(3.2萬人,另說3.9萬人)由波蘭、立陶宛、俄羅斯(其中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瓦拉幾亞捷克摩拉維亞匈牙利韃靼部隊組成,合編為91個梭鏢騎士隊。
15世紀的條頓騎士15世紀的條頓騎士
容金根大團長麾下的騎士團軍隊除了騎士團的騎士力量外與附屬步兵外,還包括了很多從西歐招募來的步兵力量。這其中既有已經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打出威名的英格蘭長弓射手,也有在同歐洲多國鬥爭中嶄露頭角的瑞士方陣步兵。他們都在對抗騎士力量的戰役中取得過重大勝利。騎士團還裝備了當時較為新穎的大炮,雖然主要用於攻城作戰,卻也能在野戰中進行火力支援。
條頓騎士團此戰特意招募了英格蘭長弓手這樣的王牌步兵條頓騎士團此戰特意招募了英格蘭長弓手這樣的王牌步兵
當然,總計約6000多名騎士和重騎兵才是這支軍隊的真正主心骨。他們以120人為一組,形成中世紀特有的騎兵編隊--旗,作為自己的基礎戰術編制。容金根大團將這些騎士們布置為三個部分,前後兩線。其中第一線的右翼有20個旗的力量,左翼為15旗,第二線的預備隊則還有16旗。包括瑞士人和英格蘭人在內的眾多步兵支援力量被安插在了騎士隊伍之間靠前的位置,炮兵則前出到了第一線。
條頓騎士們的嚴格訓練條頓騎士們的嚴格訓練
而在騎士團的對面,波蘭立陶宛人的聯軍非常龐大。日後聲名大噪的胡斯起義軍領袖傑士卡便帶著一些波西米亞步兵加入了聯軍一邊。他的身邊還有來自白俄羅斯地區、波蘭、立陶宛、瓦拉幾亞和摩拉維亞的步兵。他們在裝備和武器上都不如騎士團一方的僱傭軍來的好,名氣也大大的不如對手。主要以弓弩手為主的他們,排出了縱深達20人的陣勢來應對條頓騎士們的衝鋒。
後來的胡斯戰爭名將傑士卡也以僱傭軍身份參加了這場戰役後來的胡斯戰爭名將傑士卡也以僱傭軍身份參加了這場戰役
不過,聯軍真正足以對抗條頓騎士的,還是位於左翼和預備隊位置上的42旗波蘭騎士。他們在裝備、戰術方面同西方同行們幾乎一樣。7個旗的俄羅斯貴族騎兵與2個旗的波西米亞騎士也在這一側協助他們。
立陶宛人的部隊主要在右翼編成前後兩線,由40個旗的立陶宛與俄羅斯貴族騎兵為主。但他們不是西歐封建制下的騎士力量,只是在社會地位上與騎士類似。在他們的外圍,還有不少金帳汗國麾下的韃靼弓騎兵趕來助戰。這些機動性較強的草原系騎兵總是被不少當代的網路愛好者們當做是笨重騎士的剋星。
14世紀末的波蘭軍隊 基本上就是西歐騎士部隊的翻版14世紀末的波蘭軍隊 基本上就是西歐騎士部隊的翻版

戰役過程

7月14日,聯軍於盧本湖畔的森林中集結,發現敵人後立即展開戰鬥隊形。聯軍戰鬥隊形由2公里正面上的三線組成。立陶宛大公維托夫特(維陶塔斯)率領立陶宛—俄羅斯40個梭鏢騎士隊在右翼展開,王家元帥茲比格涅夫率波蘭42個梭鏢騎士隊、俄羅斯7個梭鏢騎士隊和捷克2個梭鏢騎士隊在左翼展開。右翼還配有韃靼騎兵。聯軍陣地的右翼和後方為沼澤地和馬爾沙河(今馬蘭澤河),左側為森林,不易接近。十字軍騎士在2.5公里正面上成兩線配置,右翼為利希滕施泰因指揮的20個旗;左翼為瓦倫羅德指揮的15個旗;16個旗為預備隊(第二線)。條頓騎士團部署在高地上,居高臨下,迫使敵人沿坡向上攻擊。雙方的臼炮和弩手在陣前占據了發射陣地。
會戰中進行衝鋒的條頓騎士會戰中進行衝鋒的條頓騎士
格林瓦爾德會戰是從騎士團的臼炮齊射開始的,但騎士團的炮火併未給聯軍造成重大損失。這個時代的火器還不足以在複雜的野戰環境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沒有及時殺傷對手,也因為小雨天氣而沒能給炮手們足夠的時間繼續調整準星。
格林瓦爾德會戰格林瓦爾德會戰
15世紀初火炮已經成為軍隊的必備武器15世紀初火炮已經成為軍隊的必備武器
受到炮火影響而按耐不住的立陶宛軍隊從右翼發起了攻擊。這些非西歐正統騎士制度下訓練出來的騎兵長期與東方的遊牧力量糾纏,戰術風格上非常接近。在貴族騎兵衝鋒之餘,靈活的韃靼弓騎兵也企圖在側翼進行保持支援。但他們都遭到了騎士團騎士的嚴厲反擊,第一線攻擊迅速潰退,外圍的韃靼騎兵也被騎士團步兵的支援火力擊退。不甘心的立陶宛與俄羅斯人又發起了第二線攻擊,同樣被擊潰。他們的潰敗也吸引了騎士團左翼力量發起了追擊,負責掩護的步兵也因為無法承受騎士的猛烈衝鋒而撤退。謝苗·林格文·奧利格爾多維奇公爵率領俄羅斯斯摩棱斯克3個梭鏢騎士隊挽救了危局。他們沒有離開戰場,而是英勇抵抗,牽制了瓦倫羅德部分兵力。
發起攻擊的立陶宛騎兵發起攻擊的立陶宛騎兵
條頓騎士團們並沒有戀戰追擊,而是在調整後開始向波蘭人所在的左翼和預備隊發起攻擊。
這時,波蘭各梭鏢騎士隊向十字軍右翼發起了猛烈衝擊,突破了利希滕施泰因軍隊的正面。正統騎士制度下訓練出來的戰士更具戰鬥技巧。他們與當面的條頓騎士們打的難解難分,死死釘住了條頓一方的主力。
波軍的順利衝擊,俄國軍人的勇敢,以及他們在對瓦倫羅德騎士作戰中的智謀,幫助立陶宛梭鏢騎士隊阻止了敵人的追擊,爾後轉入進攻。
同時,波蘭人將預備隊的騎士們派往右翼,對抗已經迂迴殺來的騎士團左翼騎士。這時候看準時機的容金根大團長,將自己預備隊的16旗騎士派出,直插波蘭與立陶宛軍陣地之間的空隙,希望將波蘭的預備隊擊潰。波蘭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與王室旗幟都位於預備隊位置,波蘭的騎士們在自己王室的旗幟被奪取後發起猛攻,迅速奪回了這個至關重要的標誌。就這樣,兩軍的真正核心騎士,相互廝殺了一個多小時。波蘭騎士們的拚死抵抗,吸引了條頓騎士團一方所有人的注意力。
正是波蘭騎士們的堅持才使得聯軍反敗為勝正是波蘭騎士們的堅持才使得聯軍反敗為勝
已經被打出戰場的立陶宛人此時終於克服先前的驚魂不定,重新組織起來。當他們殺回戰場時,正好處於波蘭左翼和預備隊力量的後方。條頓騎士們先前還處於有利的包夾位置,如今則被波蘭騎士與立陶宛騎兵夾在包圍圈中。隨著容金根大團長的陣亡,騎士團開始潰退。一些騎士在逃回營地後,用輜重車輛,臨時搭建了一座車堡,繼續抵抗。然而一切都已經無濟於事,他們的主要有生力量,已經在戰鬥中被重創,剩下步兵則大都被波蘭人俘虜。
格林瓦爾德戰役油畫 大團長光榮倒地格林瓦爾德戰役油畫 大團長光榮倒地

戰役結果

波蘭騎士波蘭騎士
此戰,聯軍為各族人民獨立而戰。戰果輝煌,阻止了條頓騎士團的東侵。格林瓦爾德會戰暴露出騎士軍許多缺點:機動性差,墨守成規,士氣低落。聯軍步兵表明有對重裝騎兵順利作戰的能力。聯軍在格林瓦爾德會戰中的勝利是斯拉夫和波羅的海沿岸各族人民戰鬥團結的象徵。格林瓦爾德會戰推動了捷克的解放運動——胡斯運動(參見胡斯戰爭)。1960年在格林瓦爾德會戰舊址建立了紀念碑。此外,格林瓦爾德會戰也是中世紀時期參戰騎士最多的一次會戰。
西部俄羅斯地區的軍隊 風格上更為接近歐洲主流西部俄羅斯地區的軍隊 風格上更為接近歐洲主流
此後,條頓騎士團轉向衰落。1454年,波蘭和條頓騎士團之間的戰端再起。1462年,在決定性的帕克會戰中,條頓騎士團再次失敗,總團長也被俘。1466年,騎士團第三次敗於波蘭,被迫與波蘭簽訂了托倫和約,東普魯士雖然仍在騎士團的統治之下,但在法律上已附屬於波蘭王國。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王國的藩屬,它的成員中已經有一半是波蘭人。1525年,騎士團總團長阿爾布列赫特將東普魯士改為世俗的普魯士公國,騎士團遂失去其原有的顯赫地位,但它仍一直保留到1809年才宣告解散。後來曾於1834年一度恢復,但此後的條頓騎士團與原來意義上的強大的條頓騎士團國家已經完全是兩碼事了。
騎士騎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